绿林网

知日·书之国读后感锦集

知日·书之国读后感锦集

《知日·书之国》是一本由苏静著作,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日·书之国》读后感(一):书

大致从印刷、销售、作家、读者等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书之国”的概念。

全民手中有书是件很另我羡慕的事情。

地铁、公车上,车站、机场里,国人多数是在发呆或是看手机,比较缺乏学习的氛围啊。

或许也是因为我们没有统一开本、方便携带的书随身带在手上吧……

《知日·书之国》读后感(二):看得出的用心良苦

很厚實很豐滿能夠對得起這個價錢

但是最大的遺憾是我覺得日本文學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話題這樣一本雜誌是遠遠不能滿足的

雖然如此

通過這本雜誌我瞭解到了很多東西是不可忽略的

第一次知道令人羨慕日本的二手書市場

第一次瞭解日本書目出版的體制

書裏面除了各種文學獎項的資訊和偵探書籍介紹板塊之外我對其他的部分的瞭解程度幾乎為空白

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篇幅介紹 大量的文字說明配上適當的圖畫的確良

很少白色 每頁都是滿滿

讓人感覺到製作的用心良苦

希望能繼續希望不要變爛

《知日·书之国》读后感(三):日本书业

日本何以成为书之国,从这本杂志书(MOOK)中可窥一斑。

个人感受中日差别最大的地方一是在于书店的普及率,二是在于国民对书的态度。

逛书店和网上购书是不一样的,在于真切的手感和气味,以及满满书架的赏心悦目。比起新书我更喜欢二手书,大概也是因为穷。中国的二手书店还是太太太少了,流通也不行。还有一点是文学奖也相比少之又少,无论是地方性的还是全国性的,不能像日本那样形成规模而令文学的声势和辐射面得以扩大。另外,书库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中国的出版社如果能向其参考借鉴,感觉很多书都会畅销啊

为什么日本文学对中国影响这么大,书店里日文书的比例也一直高居前列,更想看看中国的传统与新锐作家能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得到保温与扩散。

纸质书也非本位,电子书给纸面读物带来的冲击是千载难逢的机遇,省去许多纸张资源,承担人们获取一般资讯信息的渠道,便捷;还能使纸质读物更加去集中打造富有创意得以珍藏的设计之书。我两者都爱,它们在我心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知日·书之国》读后感(四):知日·书之国观感

刚刚看完书之国,非常好看,好羡慕日本浓厚的读书气氛,想起南京地铁站里的移动书屋有很多人去,周末去书店还是有很多人在里面买书读书就很开心,不过如果我们能更爱读书一点好了,地铁上鲜少见到有人捧着书看呢,基本上都是在玩手机……据调查,日本即便是繁忙的中小企业总经理平均每月看3-5本书,每天的读书时间约为1个半小时,日本便利店、地铁站等地都可以买书,地铁上的乘客一坐定或站定就会从包里取出书来安静阅读,日本图书馆数量众多,各层级相互交织,分工明晰又各有偏重,日本人钱包内往往备有一张常去图书馆的开放日日历卡片……我看到这些有了强烈的危机感,经常因为懒惰等原因,我一周连1本书都看不完,真是惭愧,特别是上大学这几年觉得脑子真是越来越空了,说话都没底,日本人均读书率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我觉得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得热爱读书、爱书,唯有此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创造力,领先于世界。日本”读书立国“的观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虽然我本人有点偏好买新书,但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想日本那样形成气候的传统的旧书文化吧。说实话如果有一家和日本Bookoff一样的店,我一定愿意去。日本的文库本让我很着迷,如果中国也出版大量文库本怎么样呢?我还觉得制作包书皮的想法也很好,不是学生们用来报课本用的,而是给大家保护心爱的书用的,设计得美美的,根据小开本、大开本等型号生产,如果是我,我也会愿意用的!奇怪于有类似拓词等背词软件,怎么没有拓书软件呢?大家可以约定几号看完一本书,软件每天会给大家设定好任务,数据可以从手机导入或在网上下载,多棒!书末提到中国没有日本那样专供放纪录片等的艺术电影院,我觉得好遗憾那,我就喜欢看纪录片……

《知日·书之国》读后感(五):穷书生的快乐

看了开篇的日本读书情况介绍之后,深深感觉得到我们和日本的差距在哪里。

尽管我们GDP上去了,可是人均阅读量实在是远远不如岛国人啊!我们文明古国的风范可真是被丢得一干二净了!

像是我爸那一代,没怎么上过学,识字都有点困难了,现在年纪大,眼花不好使,不想读书了只看报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感觉有点遗憾。

可是看到我们年轻这一代,遍地的大学生,可真的认真读书或者经常读书的,实在没几个。

很多朋友都说高中时代是读书读得最多的时候了,大学过得太浮躁,根本静不下心来看书。对此我深感遗憾啊!

苏枕书介绍京都旧书店时,屡次提到看到好书却囊中羞涩叹息之感。对于一个没有稳定薪金收入的学生来说,的确不少书非常贵,买不起。但大学比普通高中要优越的地方就是图书馆。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原版书,涵盖类型广泛。中文出版物就更不在话下了。遇着好书买不起,还可以向图书馆推荐。

特别是最近中山大学为了推广阅读,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先是借阅无上限。然后又以这个为主题和先前的南校猫头鹰为标志,搞了个环保袋设计大赛,然后把得奖作品制作出来,在世界读书日的那一周,每天前一百名借十本书以上的同学就可以得到一个环保袋。之后每个月都会评选读书之星,同样也会得到一个环保袋。

最近更是紧趋潮流,推出了电子书计划,只要下载了客户端,再扫一下电子书借阅机上的图书二维码,就可以下载想看的电子书。

再看现有藏书

中大有岩波书店的赠书,每一本日文书都是直接从日本飞过来的,高大上啊!

暨大因为是侨校,港台书多不说,而且都可以外借,还有星云大师赠书,又是多么令人羡慕啊!

可是就不知道这两间学校的学生有没有意识到学校图书馆的用心良苦了。

其实很多时候不读书的理由都是软弱无力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自己不想读不爱读。

但是学生学生,就是应该以学为生

student不也是拉丁文studere的第三人称复数而来吗

不就是一群想追求智慧的人吗?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希望大家都可以重新拾起书本

让爱读书成为社会风气

一个市民爱读书的城市决不会是文化沙漠

一个国民爱读书的国家决不会是野蛮之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