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大历史讲座》读后感100字

《北大历史讲座》读后感100字

《北大历史讲座》是一本由胡适 / 傅斯年 / 张荫麟 / 梁启超 / 吕思勉 / 孟森 著作,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大历史讲座》读后感(一):讲道理,座思路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相信所有的文科生都很熟悉这首朝代歌,没错,他的名字叫作“从远古走来”,其实课本上并没有注明这首朝代歌,都是老师口口相传下来方便学生记住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出现顺序的“顺口溜”,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至今都有很多史学和文献价值!虽然现在提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前人的智慧对于我们现在的发展贡献还是非常巨大。

在古代那样艰苦的生存环境下,古人作用高深的智慧创造出无数的奇迹,他们的发明为我们现在的研究开创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我们以后的发展也打下了框架!

北大和清华这两所学府一直是莘莘学子们争相努力的目标,其中北大善文科,清华善理科。

很久之前有幸旁听过一次北大教授的讲座,观后感觉讲的很是到位,这位教授名字已经记不清了,不过听后的感受却历历在目!他讲的是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民主选官制度的冲击,其想法独特,讲话一针见血,教授列举了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选官的共通之处,并剖析古代为何会经历如此多朝代更迭,朝代的更替对选官制度会有ABCD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现如今保留了AB更改了C 并抛弃了D,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思路非常清晰,教授的语速很快,但是井井有条,他会带着你走。比如讲到肯德基的用人制度,他会列举古代一个相似的例子进行具体的分析。听过以后受益匪浅,真正理解讲座:讲的是道理,座的是思路。

书中有一篇是专门描写曹操的,历史上对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褒,说他有胆有识,智慧过人!贬,说他不择手段,过于冷血!我却觉得曹操的身上反映出成功人士的很多共性特质,这样的人往往在某个领域做的风生水起。他们遇事果断,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他们聪明好学,活学活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增加自己脑中的知识含量!每个成功人士背后都会有勤奋和坚持的故事,曹操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典型。

可以说《北大文学讲座》这本书涵盖的不仅是北大历来讲座的纲要,同时也把古代历史言简意赅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历史是带有温度的,它的温度体现在制度!细品历史的风采,岂是一个词了得!

《北大历史讲座》读后感(二):巨人眼中的历史

Those that fail to learn from history, are doomed to repeat it." 不学习历史的人注定要重复错误。读史使人明智,多看历史,了解国家发展的大框架,能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也能够让我们正确对待一些问题,能使我们形成一种好的方式,及看待问题要了解真实始末,了解起来龙去脉。而学历史的好处就是以使为鉴,看到之前的错误,不管是谁都能给自己借鉴,以防自己走同样的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北大历史讲座》,顾名思义,这本书是旧时也就是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们对中国博大精深之历史的演讲稿。千百年历史,千载中华文脉,薪火传承浓缩在这本《北大历史讲座》当中。随着时间流逝,人会老去,房屋会破损,从前风景会消失,但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是不朽的,一个民族的历史是永恒的记忆。这样有深度的一本好书,博采众长,汇聚大家风采,作为一个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你,细细品读这本书,你会感受到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书收录了著名国学大师胡适、傅斯年、张荫麟、梁启超、吕思勉、孟森、谬风林、雷海宇、岑仲勉的演讲稿。也许你从未踏入如此广阔的领域,但在这里,你将和这些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一起,领略历史的浩瀚和伟大,当你通过他们的视角,看过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从上古到民国,从人文宗教到战争和平。在这里,广大先人的智慧被淋漓尽致的演绎;在这里沧海桑田的变幻和进步被深刻的颂扬。

全书分为甲编和乙编,甲篇负责介绍历史的演变,由正史可考证的夏商周开始,到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主义专政,到近代中国被列强轰开国门,祖国大陆惨遭践踏,以至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人民吹起第一股新鲜的风;乙篇则为各学者对于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的“解读”,从古代文人之风,到农业气候的介绍,以及宗教人文的演进和人们思想的进步。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他们独特的视角中欣赏到历史中的美和痛,这是不能忘却的中华民族,也是不得不铭记的悠古之魂。

历史是一个永远不会被人遗忘的话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北大历史讲座》更是一本对也与喜欢看经典好书,爱好历史的人来说,不得不看的一本好书,我看了很受鼓舞,被这本书吸引其中,推荐你们也可以看看这本《北大历史讲座》。

《北大历史讲座》读后感(三):串联历史

串联历史

中国有两次思想解放的时代,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建立了中国的思想体系;一次是民国时期,涌现了众多的大师,努力为中国寻找到一条富国强兵之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北大历史讲座几位历史大家为我们讲述中国五千年的风云变幻。

此书略去中国被侵占的元与清两个朝代,对于上古炎黄两帝捎带提及一下,这个处理我是非常赞同的。元与清首先是异族,处于文化的愚昧未开化阶段,其次两个朝代的统治与中国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元朝将人分为四等,汉族处于最下等,可见不算中华正统,清朝虽奉行学汉治汉的政策,但最骨子里的传统一直没有被同化。而上古三皇五帝只是简单地提及了黄帝,因为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人物,没有准确的事实来证明他存在过,但不提也不太好,因为他已经成为中国心中的始祖。历史必须有理有据,不存在任何的假设与偏驳。

我觉得最难理解的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于“周东封与殷遗民”,主要在辩证殷朝的遗民的去向,而且因为当时的史料稀缺,大部分都是采用春秋战国时的书籍进行佐证。这种明又不明的历史最为复杂,真假难辨,读者就更加迷糊啦。第二部分在于宋朝的王安石变法,以前经常说中国有两个半变法:商鞅变法与张居正变法,王安石变法只能算半个,因为人死道销,其他都是人死法存。一直想找具体内容看看拗宰相的熙宁新政,结果看到其中的内容,顿时傻眼了,不仅是政策难懂,关键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去理解,不然很难知道为何会失败,苏轼与司马光为何会从支持转为反对。我觉得毛主席的评价最为经典——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

此书选取的都是历史的重要节点,都是重要的变革期,我觉得可以将几个转折点与民国相对照:春秋战国时期,霸主层出不穷,民国也是如此,先有北洋后有各省军阀。都是相互攻伐,却始终无法统一。战国秦是通过商鞅变法,几代人的努力才得以大一统,由此可见,变法势在必行,政体该如何去改变?袁世凯追求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宋教仁想要责任内阁制,孙中山则先想要五权鼎立制(法国民主共和与美国三权分立的结合),后想要和苏联合作。究竟哪种合适中国,知识分子都处于迷茫之中。而不同的是,中国当时不仅处于内忧之中,还有外患。宋朝初年与北宋末年正是处于如此的境地,这一正一反的实例正是值得深思的。军事改革是重头戏,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堂,黄埔军校三所军校撑起了中国的近代。合作伙伴的挑选也是一门艺术。像是北洋军阀,军事还是弄得很好的,合作伙伴挑选的却是日本——不仅近邻而且是一头狼。最差的抉择使得其一败涂地。还有很多例子,像是南北朝关系着北洋军阀与中华民国的南北对峙,汉代的思想统治映照着中华在近代该采用什么思想……

此书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在于没有图,只有几张毫无意义的点缀图,应当有势力划分图,仅仅依靠文字太过枯燥,而且不能精准的把握的各个朝代的纠葛。图的存在也让我们将历史再从脑子里回旋几次,那感觉无语言表。做到比较好的是我近期看过的《丝绸之路》,每一章过后一章实力变化图,阅读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至于乙编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感觉自己理解的也不太好,不知如何谈起,所以略去啦。

聆听大师授课,触摸有温度的历史,从上古到民国,看到一个帝国的荣耀与悲情。不过仅仅听课是无用的,思维转起来,将所有的历史用一条线串联起来,会有到一种满足感,朋友们可以试试,不仅串国内的,还可以串国外的,将世界历史进行串联对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