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命运晚餐》读后感精选

《命运晚餐》读后感精选

《命运晚餐》是一本由[荷] 荷曼·柯赫 / Herman Koch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命运晚餐》读后感(一):转自城画的介绍

当罪恶产生,道德批判是最不缺乏的,但另一个可怕的问题是:如果你是犯罪青年的父母,你会如何抉择?或者,当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在受罪的时候,我们真的清楚自己正在讨论什么吗?

道德上的抨击当然是必须的,但残酷的现实是,悲剧可能发生在别人的家庭,也可能在下一秒敲响自家的大门,悲剧不应该被仅仅分解为容易理解的部分和不同的‘名词’‘概念’‘立场’,潮水般的谴责很可能只是‘粉饰太平’的另一种表现——当有人犯罪的时候,我们及时谴责,以此表示我们绝非同类。然后继续阳光下的生活。罪恶总是发生在无害的人群里,而人群又总是撇清得太快,就像深海里的鱼群立刻摆尾离开——至少,对于小说家来说,类似‘表态’那样的深度是不够的,在小说里,作家荷曼·科赫借主人公之口这样说:‘在那段视频里,人们首先可以看到的是那两个年轻人的大笑。我还能清楚地记得那一刻的感受:在那一刻我意识到,这并非与我们侄子和儿子无关,而恰恰真的与我们自己的儿子和我们的侄子有关。那是个冰冷得如死一般寂静的时刻。’

《命运晚餐》读后感(二):幸福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作者补充道:“不幸的家庭——尤其是那些不幸的夫妇——永远不可能独自应付不幸。他们需要的就是见证,人越多越好。”需要见证的不幸和无法忍受的沉寂让保罗、克莱尔夫妇和赛吉、芭比夫妇决定在一家优雅的法式餐厅共进晚餐。

各怀心事的四个人从伍迪•艾伦的《赛末点》,谈到赛吉和芭比的法国假日,再到种族主义,不相干的谈论只是欲盖弥彰,对这些话题的不同意见则预示着后面更大的分歧。当寂静终于降临,赛吉说:“我们得谈谈我们的孩子们。”

原来两家的儿子米歇尔和里克在取款机的隔间里炸死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视频被赛吉的义子博放到了网上。

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他们作出了各自的“牺牲”。作为首相候选人的赛吉不顾芭比的反对,决定退出选举,把真相公之于众。在一场不欢而散的争论之后,为保护儿子不顾一切的克莱尔用一只酒杯毁了赛吉的脸,赛吉输掉了选举……

本以为故事会有一个伍迪•艾伦式的结尾:米歇尔和里克的犯罪行为没有被发现。保罗一家带着秘密又回到了曾经的幸福家庭。就像《赛末点》一样,威尔顿杀死了情人和无辜的邻居,却幸运地逃过了法律的制裁。但是由另一个秘密的发现所产生的“对这个幸福家庭的威胁会比取款机隔间里发生的不幸还要大”。作者没有把思考引到他们是否会受到良心惩罚的道德层面上,而是在他们的幸福上又揭开了一道伤疤,将他的讽刺和黑色幽默进行到底。

《命运晚餐》读后感(三):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命运晚餐》的黑暗和光明

权力给这个社会带来的是什么?当权力阶级面对法律和社会的底线,触碰这些的人,会如何应对?《命运晚餐》用一场拟真版的“XX门事件”,试图和我们讨论权力与人的关系,给我们一个探讨世界的机会。

本书的一开始,我们进入了一家豪华餐厅,作为一个失业者的“我”,对于这些装腔作势的菜肴,有着市民阶层的调侃:几十欧的菜,不知所谓的饮食和价格高昂却隐形强迫消费的开胃酒,攀附权贵的侍者……而拥有一个首相席位第一有利竞争者哥哥的家庭,则改变了很多——另眼相看的餐厅的客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法兰西的奢华度假……然而这些并不是所有,一件改变命运的事情已经在此之前悄然发生,这场“最后的晚餐”,成为两家亲人之间的特别时刻。

本书的宣传已经提及,这是一个荷兰版“我爸是李刚”的故事,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故事并不是表面上那样。案件已然发生,但是命运的抉择在于家长也在于两个孩子本身。四位家长,四种答案,对于读者来说,每一种思考可能都不是很对,但是,他们确实有对孩子的爱,只是爱的方式的偏差与否。我们在这个故事中学会的,也正是一种脱开围城的立场,用上帝视角去看这个黑暗的事件,我们会去发现光明。作者推崇伍迪•艾伦,风格非常昆丁•瓦伦蒂诺,显然,也是在用一种方式去探索怎样去理解,去思考那些权力引起的XX事件。

最近《傲骨贤妻》新季在热播,年初的时候也有《鞋店律师》推出,律政美剧中有很多这方面的探索,事实上,不止荷兰,不止中国,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有权力差别的地方,这样的故事一定会存在,但是,事件本身的起因也许不是因为权力——也许是宗教、也许是感情,也许只是一时冲动,但是,当权力掺入,那么事件就会变质。本书的结尾,故事有一个隐晦黑暗的结尾,就是在指向一个期望光明的答案。

当然,因为剧透就不再精彩的例行原因,我不想再更多阐述这边的故事了,但是对于这个故事的支线人物,我还是很想讨论一下的。作为本件事件的阴谋者、获利者以及后来的可能受害者,博,这个被上层白人家庭收养的非洲黑人孩子,在经历期望按照大多人一样的待遇、被收养家庭血亲子女欺辱、背叛这一家庭、曝光罪恶、勒索原来的“家人”……他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收养的孩子不能融入?为什么最后的最后,他最先被放弃?掩卷以后,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但是我想,从一开始,他是希望和他们在一起的吧,即使掩盖他人的罪行是一种错误,但是,我想就不会有一个受伤的又带着仇恨的心了吧。

《命运晚餐》是一本内涵很丰富的书,是一部有着深沉的内涵的作品,但是他不是艰难阅读的类型,没有晦涩的言语,有的只是一个复杂的父亲、丈夫、弟弟、男人的思想的言语。

以上,《命运晚餐》的黑暗与光明。

By 林怿

2011年10月10日星期一

p.m.23:43

写于粮道街165#

《命运晚餐》读后感(四):一顿晚餐的波诡云谲

■几又

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论问题,至少在荷兰作家荷曼•柯赫的笔下,这种习惯并非中国所独有。

晚餐的主要参与者只有四人:弟弟保罗及妻子克莱儿,哥哥赛吉及妻子芭比。事情起因于,赛吉的儿子里克与保罗的儿子米歇尔失手将取款机隔间的无家可归流浪女子炸死。尽快寻找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这是晚餐的真正主题。

荷曼•柯赫将这样一个故事,按照开胃酒、前菜、主菜、餐后的甜点、餐后酒、小费八个阶段,依次布置,让读者从这顿极不寻常的晚餐中,感受到空气中迷漫的波诡云谲。在主菜上来之前,保罗甚至还不知晓这顿晚餐的用意,只是感觉到,身为下届首相有力竞争者的哥哥,总是给人一幅极其讨厌的政客作派。前面素材垫了下“肚子”,随着主菜的上桌,平缓的情节迅速走高——保罗突然从儿子的手机中,看到了那个惊天秘密的视频,神经紧张到了极点。

这顿晚餐来得并不容易,因为需要提前三个月才能预订到这样的座位,而赛吉正是凭借自己作为首相的有力竞选者,轻松获得这一机会。为了捍卫自己的形象,赛吉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退出首相竞选。但此举迅速遭到保罗和克莱儿的强烈反对,他们更在乎孩子的未来,不愿因此而让孩子背负一辈子的沉重枷锁。矛盾的高潮部分,护犊心切的克莱儿情急之下,打倒了赛吉,最终令赛吉既失去首相竞选机会,也放弃了公布真相的念头。

作为荷兰的喜剧小说畅销作者,荷曼•柯赫以其荒诞笔墨,着力勾勒了一个政客的龌龊形象,同时也尖锐地掀开了同样看似冠冕堂皇的保罗夫妻那“阴暗”的心理。故事的结局并没有朝着读者所期待的大团圆结局方向发展,秘密依然藏在双方父母的心底。另一方面,两位肇事者对此事居然并不是特别在意,托辞也仅仅是不知道那个东西会爆炸。

荷曼•柯赫描写的这个故事,真实背景发生在2005年的巴塞罗那。两位年仅16岁的少年,殴打并放火焚烧了一位委身于自动取款机房内、五十岁的女流浪者,最终导致流浪者死亡。此案曾引发欧洲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对社会的冲击力,不亚于今天我们刚刚经历的“小悦悦事件”。

就这一问题,荷曼•柯赫在接受国内媒体时谈到,“年轻一代比较可怕的是无聊状态,他们在找一些刺激。以前的人会为了国家打仗,我也会想,到底是打仗的时代更可怕,还是发生这种事情更可怕”。更主要的是,“在欧洲现在社会很多年轻人很无聊,像书中这种事情发生时他们可能也没有太在意”。物质生活高度富足,家庭生活无忧无虑,因无聊制造是非,却成为欧洲年轻人的生存状态。怎样走出这样的精神困顿,这是整个欧洲必须直面的问题。

虽然这是一顿事关两家小孩命运的晚餐,但“无聊”是整个社会年轻人的群体征候症,当然不可能有根本解决良方。也所以,荷曼•柯赫只能让象征权力的赛吉,吃到几记愤怒的拳头。

此书也让人感觉有些遗憾。虽然荷曼•柯赫是荷兰的喜剧畅销作家,但在此书情节的设计上,可能过于照顾就餐程序,结构的设置,导致情节渲染过于拖沓,“入戏太慢”,读者看了近一半,还不知道作者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一个主题。

《命运晚餐》读后感(五):人生宛若赴晚宴

荷兰,之于我的影像记忆是漫山遍野的郁金香迎风开放,以及蓝天下巨大的风车随风鼓鼓地摇动,它是世界上著名的低地之国,四分之一的国土都低于海平面,视野极为开阔。说来惭愧,荷兰文学,之于我的阅读记忆竟然是空白,《命运晚餐》是我读的第一本荷兰小说。不过,我最钟爱的影视剧《狄仁杰》的原作者高罗佩先生,就是著名的荷兰汉学家。这多少填补了一些我私下对于自己孤陋寡闻的不安。

荷兰作为2011年BIBF的主宾国,在劳伦廷王妃的率领下,16家出版社莅临图书博览会,荷曼.柯赫和他的新作《命运晚餐》也同行参与宣传。我相信他不是主宾国参展作家里的最大亮点,但却有着他非比寻常的独特性。荷曼.柯赫,荷兰作家、剧作家、演员,出生于一九五三年。这样的描述是绝大多数读者对柯赫的第一认知,多重身份兼顾了他纯文字作品与舞台展示之间的必然联系。故此,此书被大肆渲染为当伍迪.艾伦的婉讽遭遇和昆汀.塔伦蒂的黑色。

谈到伍迪.艾伦,恐怕就得聊聊脱口秀。我听过一回伍迪.艾伦的音频脱口秀,浓重的额音,语速极快,让人感觉每个句子都想从他嘴里迅速逃生。伍迪的脑子一定比嘴皮子还快。如果读柯赫的书,你会发现,他的笔比你的脑子快,这一层意思还没有领会清楚,下一重精神已经脱颖而出,让人的头脑与思维应接不暇。这有点昆汀《低俗小说》的味道,镜头迅速流转,我们完全有可能忽略掉某些关键的情节。

“我们要去餐厅用餐”,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一家上流社会人物频繁光顾的法式餐厅。赛吉与保罗是罗曼家的一对兄弟。哥哥赛吉是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呼声甚高的首相候选人;弟弟保罗是一个失业已久的历史老师,被认为有精神疾病;赛吉的妻子芭比,人如其名的矫揉造作;保罗的妻子克莱儿,平凡下隐藏着聪明过人。这样的两家,四口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在众人瞩目下,在晚餐的掩饰下,谈论一桩不可告人的丑闻。两家的小孩儿,里克和米歇尔在一次派对之后,在取款机隔间里炸死一位无家可归的流浪女子。这一事件促使双方家长不得不共同商讨如何收场,保大人,还是保孩子?这个通常决定崭新生命何去何从时所用的问题,作为这个故事的悬念主题也毫不为过。

很难想象柯赫是如何将悬念保持到最后一页的,这就是小说的神秘所在。讲述人生,有时可以是长长的几十年,有时也可以是短短的一顿饭。如果人生是一顿法式晚餐,那么开胃酒、前菜、主菜、餐后甜点、餐后酒,甚至是结账时的小费都必不可少。柯赫就是以这个顺序作为目录,将一顿饭的人生撰写得细腻、精致,命运中的幸与不幸皆在笔下,以诙谐幽默喜剧笔调来叙述悲伤的故事,我想这是小说比较出彩的地方。

小说中不仅有对政治家虚伪的嘲讽,也有对普通人温情的感动。当然,还有对于犯罪行为的思考,罪恶的根源是什么?是后天的环境造成了对他人实施犯罪,还是人人都是天生的杀戮者?小说的结尾是颇受争议的,是不是以爱的名义就可以摧毁道德的底线?我保留意见,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有权投出代表个人价值观的一票。

荷曼.柯赫不是伍迪. 艾伦, 也不是昆汀.塔伦蒂,他就是他自己。《命运晚餐》,将柯赫笑中带泪的风格发展到黑色极致的代表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