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为什么中国没出Facebook》读后感精选

《为什么中国没出Facebook》读后感精选

《为什么中国没出Facebook》是一本由谢文著作,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中国没出Facebook》读后感(一):谈中国互联网

跟中国有没有Facebook没关系,书名根本就是个噱头,互联网讲了很多,web2.0,商业模式,新媒体,互联网发展,Facebook和Myspace,也讲讲北上广创业优势。讲了好多专业知识

讲中国为什么没有Facebook,根本就是扯淡。

《为什么中国没出Facebook》读后感(二):绝对好书

之前就一直断断续续关注谢文,印象中在几家互联网企业呆的时间都不常,似乎人际不是很受欢迎。

最近想找点社交网站的书研究,看完此书后大呼过瘾。互联网界似谢文这般结合深厚学术研究、深刻洞察力、实业操盘经历的大牛屈指可数。该书对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剖析极为严谨与深刻,尤其是对Web2.0的发展逻辑极富远见,对真实、开放的解读也颇为到位。

稍有遗憾的是部分章节似乎是由过往博客组成,故会有稍许重复与前后不一致之嫌,但瑕不掩瑜,绝对是互联网从业者必读之书。

《为什么中国没出Facebook》读后感(三):书干活确实很多,不过因为干货多,可能吸收起来会慢一点,要注意

本书作者谢文,确实是国内关于互联网认识最深刻的人。关于web2.0,我还没有看到比他更深刻的解读。

不过干货多,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其实如果干货少一点,读起来有点心得就好,可能卖更好?

比如关于社会资本知识资本的认识,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认识,关于开放的认识,关于平台的认识,等等,无一不是深刻的见解,到目前,想在互联网做事的人,想通过互联网成事的人,想发现互联网机会的人,如果你没有那种发现机会的本能,那么,不妨读读谢文这本书,或许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思考,开拓视野。

《为什么中国没出Facebook》读后感(四):算是大概知道为什么中国山寨出非死不可

谢文自称唯一的一个天天挂在网上的50后,绝对是一位高人,不但是国内互联网元老、先驱,还是个批判家(至少我这么认为)。

从鼓吹web2.0开始,到投身2.0之中,先是带出方兴东等一批人,然后硬生生将一个垂直门户从前三发展到第一,将SNS引入财经门户,最终在垂直领域跟其他网站拉开差距。

中国做SNS的多如牛毛,

xiaonei照抄facebook,可惜只抄到外观,facebook进入社会化发展阶段是抄不来的,当然,那时xiaonei已经归属陈一舟,王兴只能自叹以他的能力做facebook实在不行。

kaixin001定位精准,抓4城白领用户,取三五小游戏病毒传播,初期发展让人乍舌,但是没有沉淀,最终做的不伦不类,硬是把SNS做成网页游戏平台。

51是草根做的给草根用的平台,发展很快很好,各种数据都很不错,只有老板庞升东知道这不是中国的facebook,在谢文面前只能叹气。

出不了F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没,

互联网的圈子里,一群人天天追着喊着钱钱钱的,都抱着赚一票走人的心态,谁还管你生态发展。

在这个人傻钱多的地,靠着抄、山寨、流氓的做风,一切都是靠钱砸出来的,创业者负责山寨,投资人负责忽悠上市,然后双方双赢,拿着钱套现买豪宅抄地皮去了。

FACEBOOK是个互联网上的小社会,有人做规划,有人打地基,有人搞建设,有人做shopping mall,有人做商贩。

在中国,一般人做不出平台,1000人/年的开发在中国好象还没有过,10亿人民币的投资恐怕也拿不到,

大的互联网企业好象又看不上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反倒越是大企业越是在股东压力下干着今天投资明天收益的事。

按理说,中国还是有一次出facebook的机会

马云的大战略跟谢文的眼光一致,

两人见面时候应该是一见钟情,相间恨晚的类型。

可是某地貌似已然发展成邪教,

本来建立大生态圈请去的人,一周之内被清理出局。

让我等围观群众就期待中国在下一波互联网动荡时期出一次英雄吧。

《为什么中国没出Facebook》读后感(五):一些想法

我是通过这本书,才知道谢文这个大神级人物。此书两百多页,字大行稀,但干货极多。能从这样宏观视角把握深层问题,同时又做出准确判断,殊为不易。做互联网的人很多,概念炒得很多,可是能把问题脉络说的这么清楚的人,却是极少。即使如我这个门外汉,看后也不免大受感触。从作者描述的web 2.0时代图景中,我几点想法,胡乱说几句:

1.知识/信息管理将是一个亟待填补空白

谢文在几篇文章里面提到的时事不多,但多次提到韩寒现象。以互联网发展的视角和社会学的思路来解读,颇有意思。其中提到,因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知识被前所未有庸俗化。知识分子所独占的知识资源和智力优势被互联网所逐步剥夺---这是许多知识阶层对于“庸众的胜利”的恐慌的根源。然而事实依旧不可逆转的发展着,信息本身已经越来越平等,后现代主义当中的去中心化,在网络时代终于成真。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时候,获得任何信息。然而随着信息获得门槛的消失,对于个人来说,信息的自我筛选和学习,将成为新的挑战。在未来,知识分子与非知识分子,差距就在于,谁能最快最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另一方面,书中也提到过web2.0化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服务/产品/咨询围着用户转。随着用户深入的使用平台服务,服务将会越来越智能化,信息投递将可以越来越精确。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有一天,我们终于不需要自己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是信息提供者知我所想,将内容送上门。网络会管理你所有的现有和需要的知识。

这不仅仅是简单地RSS内容订阅,更重要的是帮助你进行知识体系的搭建,他知道你要完成一个什么体系(想成为网页设计师),知道你缺乏什么需要什么(JS还不太熟),知道你需要得到什么程度(能看懂就行),于是据此向你准确提供你最需要的信息(最好的网络教程,性价比最高的培训课程等等)。这时候,或许大学都可有可无了。

2.大型门户的2.0化

书中多次提到雅虎和微软在web 2.0时代的败笔。其中之一就是,门户继续做,然后将2.0产品完全独立出来运作。但是二者远远没有实现整合和联通,因此失败。大型门户因为其历史原因,整体运作体系和构架都与2.0平台相去甚远,如何转型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然而门户手握这么丰富的内容资源,坐以待毙又是如此不甘心。我的想法是,门户网站将其内容频道彻底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内容碎片(应用),同时搭建自己的平台整合进入这些内容碎片,甚至可以放弃独立的平台,完全做一个应用或者内容提供的巨头。

新浪微博的开放平台是一个类似方向的很有意思的初步尝试。在内容方面,新浪的许多主要频道,都已经在微博上作为一个独立的账号运作。这就是将原有的内容板块拆分,然后在2.0平台作为一个独立应用推出的典型例子。试想有一天,你登上新浪,每个新闻栏目,都成为了一条微博信息流,或许你已经不会有什么惊讶了吧。当新浪微博的交互模式不再仅仅以信息流形式呈现,而是彻底的根据应用内容和功能开放和多样化,那么,不就是又一个facebook了吗?而这时,新浪官方的内容提供者,无疑依然手握着这个平台上最为丰富的资源,依然保有强大的竞争力。

3.Facebook化的现实生活

facebook模式已经是未来网络社会生活的方向。一个人在网上的所有活动,都可以从facebook这样一个平台展开,涉及任何方面,所有信息,又重新回流到facebook,完成你网络生活的脉络。但是这不会是发展的尽头,信息获取和发出绝不仅仅限于电脑,而同时也存在于人生活的每时每刻。所以我相信,在未来,网络生活最终可以反过来作用于现实生活。你的所有取向,爱好,生活习惯的数据从现实生活中进入网络,从网络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你的日常生活同样会向网络留下你的个人印记。你的微波炉将从你留在的facebook数据库当中的信息知道你喜欢吧牛奶热到几度,你的电视知道你什么时候离开家需要断电,你的空调知道你最喜欢的温度和湿度。。。未来,或许你将用你的facebook账号开门?

-----------------------

update 26th, June 2012

没文化真可怕,最近多看了些东西才发现,其实我前面所说的,已经超出了web2.0的范畴,属于面向web 3.0时代的vision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