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伊比利亚的味道读后感摘抄

伊比利亚的味道读后感摘抄

《伊比利亚的味道》是一本由[西]玛丽亚·何塞·塞维利亚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元,页数:202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比利亚的味道》读后感(一):先发一波期待

伊比利亚的味道,不仅仅是跨越千年,更是收纳四方。时间赋予这片土地的礼物丰富且多样,传承演变,惊艳全场。

在我开始读这本书之前,我想谈谈这本著作的作者之一,我的挚友牛玲。

她有着令人羡慕的语言天赋,汉语,英语,西班牙语,交错娴熟,信手拈来。三种语言所承载着的文明,在她的笔尖灵动游走。就像没有尽头的风,没有源头的雨,种种不可思议纷至沓来的奇幻旅程。

对于美食的讲述,是一件考验人的事情。那些日常街头随处可见的食物,用味道讲述着它们的故事。江湖之地和庙堂之远,食物不会分出高低贵贱。这就要求作者绝对的包容和领悟。

我喜欢的美食讲述者,陈晓卿,还有扶霞。如今,牛玲应该也算一个。很高兴她将所热爱的和所擅长的用文字方式书写出来,把西班牙的美味不远万里带了回来,期待你的新作,也期待你的下一本书。

《伊比利亚的味道》读后感(二):《伊比利亚的味道》西班牙的美食如同国民的性格一般奔放

想到西班牙美食,就会想到伊比利亚火腿、西班牙烤乳猪、西班牙海鲜饭、西班牙欧姆蛋,而本书就是系统的讲述了西班牙餐饮的历史与文化。

伊比利亚半岛因为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占据美洲)与曾经被亚洲的阿拉伯统治了几百年的关系,当地的餐饮结构也是异常多元,特别是因为它与北部非洲隔海相望,晴朗天空之下,能够看见彼此,两地的餐饮文化的交流之频繁就显而易见了。所以西班牙的餐饮文化是融合了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的一个超级大交流。福特在《西班牙旅行者手册》中记录了一种源自罗马与阿拉伯的风味的凉菜汤。

在西班牙,西班牙的大厨与美食作家们坚定的捍卫着西班牙地区美食传统风味的存在感,使得西班牙美食与西班牙语一起构建了现状幅员辽阔的西语世界的精神联结。有时候去往一些西语国家,它可能也被他国殖民过并已经独立,但西班牙美食的传统已经深深留在这个国家血液里,这大概就是西班牙餐饮的魅力吧。

在西班牙流传了一则古老的谚语:“有了面包、奶酪与葡萄酒,旅程就完整了。”而整个西班牙的整个餐饮体系也主要经过三者进行延展,特别是面包,西班牙人将其融入各国元素,可能在西语地区,能吃到不同于欧洲的混合风味。最近几十年的西班牙的美食发展之路越加丰富多元,因为西班牙有冒险精神,如同有哥伦布一路西去发现新大陆的气魄一样。所以在西班牙人身上,总是能看见那种躁动的冲劲,让他们放下执着,敢于尝试、敢于挑战,所以在这方面的性格上就很容易区分出西班牙人与英国人。西班牙的美食的发展肯定是快于欧洲的其他国家的,可能它的发展方向就是越来越不欧洲,越来越拉美化、北非化、或者是一种真正的世界化。

如果以后出国游玩,西班牙美食是很容易遇到的一种美食流派,其实近在菲律宾,就容易吃到很地道的西班牙美食,所以对西班牙美食有所了解,对于更好的品味西班牙的美食文化的趣味还是很有帮助的,本书基本将西班牙内在的品味都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读完也必会增进自身的格调。

《伊比利亚的味道》读后感(三):历史留给我们好吃的太多,慢慢品吧

无论语言、传统习俗还是音乐、诗歌和文学,大概都无一能像饮食这样被不同的民族兼容并包,并随着时代的变化沉积、叠加下来。城市可能被外来者殖民,或者接纳一批新来的移民,抑或排除驱逐一批异己,而饮食和相关文化至少会无形中潜入、融会、留存下来。今天的美食,正是因为历史上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会与融合。

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套“饮食史”,虽说每本以特定地区(一个现代意义上独立的国家)的饮食为主题,也符合各国旅游业中不遗余力宣扬“地方特色饮食”的主旨,但饮食作为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恰恰体现出历史原因造成的“全球性”。就西班牙饮食而言,早期历任王朝统治中,罗马传统、摩尔人的饮食习惯等,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更明显的,还有对抗摩尔人的战役中因城中面包紧缺而诞生的替代品“杏仁糖糕”,以及源自阿拉伯和犹太传统的糕点与甜食。与其说饮食代表一个地方的特色,毋宁说饮食呈现出这个地方独特的历史到目前为止赋予它的全部特质。

饮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食材。因此早期罗马的贵族阶层,也无非能吃到口感稍强的白面包和烤肉,当然,搭配了来自东方的珍贵香料。普通人则是普通面包搭配豆子和洋葱之类蔬菜,有条件的再加上奶酪和海盐腌制的鱼酱,以及蘑菇。罗马帝国衰落后,定居西班牙的“野蛮部落”依照自己的饮食习惯,用猪油取代了橄榄油,啤酒取代了红酒,他们不爱吃羊肉,偏爱炭烤猪肉。想一想,猪油和啤酒,恰好是现代更日常的饮食模式,橄榄油和红酒依然是中产阶级追求生活品质的标志,这是否意味着几千年过去了,现代人的饮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从饮食的角度考虑,“野蛮部落”进驻似乎引起倒退。然而再想一想,这是不是反倒更贴近古希腊人崇尚的简朴生活?是从罗马追求精致和穷奢极欲导致帝国溃败的惨痛教训中汲取教训,返璞归真?古今中外有多少王朝覆灭时,被后代史家反复拿出来大做文章的,就是统治阶级的“何不食肉糜”?看看“餐桌上的政治”这一章吧。

社会经济和贸易交流直接影响到饮食的内容。羊肉占据西班牙饮食的中心地位,主要是因为西班牙自古就以大规模的牧羊业而闻名——羊毛生产促成不同品种的引进,无疑也直接带动食用副产品羊肉的饮食习惯。西班牙王室派遣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是全球交流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食物发现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实际上,西班牙人扬帆远航的首要目的,就是开辟新的香料运输通道。哥伦布此行要找的,首先是胡椒。贵金属和许多不知名的植物和食物,包括土豆、番茄、玉米、豆类、可可和火鸡等,以及随后开拓的大片殖民地,都不过是意外收货。

饮食中还有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食物如何摆上台面、进餐顺序、与宗教相关的禁忌,各种饮食文化和习俗,虽然看起来只是增长见闻的趣事,但也有其背后的道理。例如,作者提到,玉米这种优良的作物“自15世纪以来,它就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种植,但却从未被正确地食用”。欧洲人喜欢上了美洲的食物,却未曾留意到美洲原住民对玉米的特殊加工——用碱性的石灰水把玉米软化,使之产生烟酸和重要的氨基酸色氨酸,就能避免食用玉米产生的糙皮症。

本书中最精彩的,除了特色食品的烹饪指南,就是历史上五花八门的烹饪书。烹饪书不单是追求生活品质的指南手册,也是困难时期帮助主妇们渡过难关的宝典。当然,也是饮食史的书面记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