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班牙星光之路读后感1000字

西班牙星光之路读后感1000字

《西班牙星光之路》是一本由[荷兰] 塞斯·诺特博姆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5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班牙星光之路》读后感(一):如果你想去西班牙,请务必带上这本书

“西班牙是粗野的、混乱的、自我中心的、残酷的。西班牙随时准备好面对灾难,她乱无章法、不切实际、缺乏理性。”

塞斯.诺特博姆爱恋西班牙,将其特性视为自己的本质和一切。1953年首次踏上西班牙,此后将近三十年,诺特博姆多次流连徜徉于此地。从毕加索的《格尼尔卡》回国的时间来推断,本书的旅行始于1981年7月的某个早晨,是作者的第三次圣地亚哥之旅。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犹太-基督文明三大圣城之一,相传为十二门徒之一圣雅各的遗骸所在地。尽管年少时求学生活于修道院,诺特博姆坦诚自己不是信徒,所行也非朝圣之旅。作为一个旅行作家,他爱的是历史之旅,文化之旅,还有荒谬与混乱的人性之旅。

旅途始于巴塞罗那。诺特博姆租了小车,气定神闲地长度跋涉于高速公路与荒野乡村之间。修道院的回廊,教堂的拱顶、博物馆的展柜、乡村的暮色,罗马、基督教、穆斯林、犹太教。诺特博姆娴熟地穿梭于各种文明的具象之中。

作者是个文人,他站在记忆之场上怀古,思绪飘逸,随心所动,不做历史脉络的阐述。犹如考古学一般,不同时代沉积在同一空间,或跳跃,或呼应。而他的旅途也是在蜿蜒折返中行进。“我这旅人为自己设计了一座永恒的迷宫,因为我抗拒不了种种诱惑:岔路、小径、指向荒僻村庄的路标,只有一条小径通往远处的城堡、可能坐落在山另一边的风景。”

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迷宫,密度之大,文思之妙,并不易读。

当作者从阿拉贡的萨拉戈萨驱往卡斯蒂利亚-莱昂的索里亚,就想起了奠定西班牙大统一基础的标志性事件——费尔南多与伊莎贝拉两人分别历尽千辛赶往卡斯蒂利亚联姻,史称“天主教双王”。

来到特鲁埃尔,首先勾起作者回忆的是1936年共和军与弗朗哥军队的夺城战,前者以失败告终。而十个世纪前,这座城市才由教徒们从摩尔人手上夺回。

诺特博姆在旅途中不断偏移,“地图的诱惑,读到的一句话,一张照片,一幅画,一个名字的发音等,事后看来有如一场枝节蔓生的旅程,绕道之旅的行程。”他一面望着圣地亚哥的方向,一面沉醉于此。三十年的旅途记忆经沉淀发酵之后,浩然倾斜于笔下。

国内首次引进简体版,由台版而来。阅读时,建议准备一张西班牙地图,可看得到城市。还需大致了解一下西班牙的简史。如此,你的灵魂才能跟得上作者的脚步与思路。

《西班牙星光之路》读后感(二):一路星光,回顾往日荣光

文字是对于个人来说,是用来记录的。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自然,不同的人对于“高光”的认知是不同,评价标准亦是不同,并不需要多做解释。而这种记录在年少时我以为是给旁人看,现在却觉得是给自己欣赏--毕竟人的一生归根结底是同自己和解的过程。也是因此,假如一个国家曾经在世界历史上耀眼夺目,现在归于芸芸众生,自然也会有人趁着时光正好,去回顾往日的荣光。塞斯。诺特博姆的《西班牙星光之路》就是这样一部且行且记录,充满回忆与追寻的文字作品。

提起历史上的西班牙,就离不开“日不落帝国”,“无敌舰队”以及王室对于远行航海的资助。这些在历史书上留下寥寥数语的记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是发展的大进程,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功绩总结。像前文所说,往日荣光已成为过去,但旧日的建筑还在,笼罩这片土地的天空还在,因此记得曾经的人们也还在。

追忆过去并非为了逃避,也并非沉溺于过去。历史是客观的评价,对于每个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如此。无论是保留独特历史风格的建筑,还是被博物馆与宫殿珍藏的历史画作,它们都是一段时间的注脚,方便我们近距离地回望那个已经距离我们有些遥远的年代。

不管是建筑还是精美的艺术 品,初接触时自然要像学习一门课程一样,将它们独有的信息储存在脑海中;经过这个阶段,反而要跳出这些固有的知识,去探寻一些深藏在背后的东西。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也往往组成了一个国家独有的符号。看到风车,难免联想到唐吉可德把它视为敌人的情节;而对于“成为一名骑士”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让人无法将其视为笑话--每个人都有想成为的人,或者一类角色,我们为之努力,有时是距离完成目标越来越近,有时却与它背道而驰,心中只余不能与外人道的疼痛:因为一些梦想在其他人看来与唐吉可德的“骑士梦”一样,难以实现又愚蠢可笑。也因此,许多人都是渐行渐远的,因为目标不同,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理解不同,追求不同,看一段旁人的经历的见解不同

旅行往往充斥着挥之不去的人文情怀。有太多的地方以当下的能力无法涉足,幸好还有文字能够满足我的愿望。一段文字,一段经历,几幅照片,一段文字与光影的美妙结合,组成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文字作品。真实,是一种让人向往又心存抗拒的魔法,但是唯有面对真实,有时才能够有更多的勇气面对现实的种种考验。就像面对荣光逝去的西班牙一样面对属于自己的人生难题吧,纵然昔日的荣耀已经变成历史中的星光,但仍旧可以被文人写成文字保存下来,成为一种记忆,一种宝藏

《西班牙星光之路》读后感(三):伊比利亚的星空

提到西班牙,我的第一印象是风车,明明荷兰才是风车的国度,但堂吉诃德与风车殊死搏斗的身影却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西班牙似乎天然有着荒诞不经的一面,也许他从来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西班牙有着大航海时代的粗犷野蛮,亦有着文艺复兴的细腻深邃;他是狂热激情的斗牛士,也是足球场上的优雅舞者;他是曾经的海上霸主,是欧洲的奠基人,是现代文明的先驱,而如今却似乎渐渐被人遗忘。本书的作者塞斯诺特博姆试图通过一场穿越西班牙,沿着“星光之路”前往圣地亚哥的旅程重新发现西班牙。这是一场发掘西班牙文化基因,寻回西班牙文化脉络的朝圣之旅。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时空坐标的打乱,读者跟随着作者的脚步,穿梭在西班牙的大街小巷中,却又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时间的概念。一块石砖可以带出一座修道院的历史,一个雕像背后又是一段王国的传奇。读者上一秒还在博物馆中欣赏艺术品,下一秒就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穿越了时空,徜徉在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的星空之下。诺斯就像一个尽职尽责的博物馆解说员,热情洋溢地为大家讲解每个展品背后的故事,偶尔还会自己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这段阅读的旅程和诺斯周游西班牙的旅程相重叠,却又和西班牙的历史之旅交合,我们仿佛附在诺斯的身上享受了一场纵览古今,跨越千秋的奇幻之旅。

本文的文体也相当难以定义,作为游记本该属于纪实文学的范畴,但作者显然没有采取全文纪实的形式。本文更像是多种文体和文风松散的组合,非要定义的话可以说是一篇虚实结合的散文,却又拥有着极为立体的视角。作者时而细致繁复地描绘沿街的景致,配合一张张生动的摄影相片,时而旁征博引西班牙的历史典故,情绪浓烈之时又化作诗般的文字喷涌而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于西班牙特殊的情感。本书的文字散漫而自由恰似书中描绘的西班牙之魂:“西班牙是一个由小型的、互相敌视或漠视的共和团体结合而成的松散联邦。在某些伟大的时期,这些小集团感染了某种共同的感情或理想,于是团结一致;而后,当理想促成的冲劲消失退时,他们便分崩离析,重返他们自我本位的独立状态。”西班牙的历史中充斥着冲突、分歧、共生,这份矛盾和迷惘时至今日依然是西班牙的主旋律。

最后的最后,还是忍不住要评价一下本书的翻译水平,作为一本用语非常细腻的作品,优秀的翻译非常重要。尤其对于神游天外的意识流段落,好的翻译可以增光添彩,但水平一般的翻译会导致聱牙诘曲,令人非常难受。本书除了一些语病之外最大的毛病就是语序,汉语和其他语种的转换过程涉及的最重要的步骤就是逻辑和语序的重塑。有时候翻译一本书就像是用自己的母语重新写一遍,而这个过程对你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西班牙星光之路》读后感(四):足不出户,选一本《西班牙星光之路》了解“斗牛士”的国度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每每撒了欢出去玩了一圈开心之后脑海里满身想到这个问题,最后就归结在旅行前的某本书之中。去一个城市前总会想着找本跟那个城市有关的书籍,被憋久了的我现在就很想去看看那有着“斗牛士”的西班牙,那诺特博姆这本《西班牙星光之路》则是我的首选了。

近年来他屡次入选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名单之中,是当代重要旅行文学作家,他被视作卡尔维诺与纳博科夫的同类,在文坛备受推崇,拜厄特称其为“现代zui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这本书中,他用第一人称的方式直观把我代入到独一无二的西班牙世界之中。

有些作品是可以从第一个字抓住读者的,《西班牙星光之路》肯定是我心中这样的代表作:“虽难以证实,但我相信,世界上有些地方在抵达或离开的时候,因着昔日来去的人们所怀有的情感而神秘的放大。谁拥有一颗明朗之心,谁在阿姆斯特丹泪之塔的周遭空气中就能感受到一丝悸动,因为它与离去的人们所累积的哀愁息息相关。这是一种我们今日未能体验的哀愁,因为我们的旅行不再花费数年时间完成,我们确知自己的目的地,并且我们归来的概率要大得多。”

仅此一段我就一口气读完了全书,也是这一段让我明白那旅行的意义是回归,所以这段“星光之路”或许也是“归家之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心理上的少年,他重新认识了家乡,认识他的目的地,认识到人生的终点。于是他第三次访问圣地亚哥的旅行便是一场找寻自我的旅行,寻找着他对西班牙的爱恋。当女人、朋友轻易地从他生命中消失,那举重若轻的国家便成为了心中不变的牵挂。

在他眼里前两次拜访是的感受是失望的,西班牙的语言令他觉得刺耳,景色是荒凉的,日常生活则是粗糙不堪的。“西班牙是粗野的、混乱的、自我中心的、残酷的。它随时做好准备面对灾难,乱无章法,不切实际,缺乏理性。”可在他第三次从圣地亚哥走遍西班牙时,他打脸了,并激动称其为“这是一辈子的爱,永无止境的惊叹”。

因为热爱,或许这笔尖的每一个字都可以读出诺特博姆对于西班牙的情感,能带动我阅读思绪也非情感本身不可。每一个字词的组合都应该时写作者情绪的统一体,是那来自切身经历思考的贯通,唯有此在写作者与读者之间心灵才可能达到某种契合点。

他从达利软表感受那特色消磨时间的方式,从马可之墓了解历史了解他们在建筑上伟大的纯粹主义观念,从修道院发掘思想发展历史。他走向了过去,走向了这个国家丰富的历史,当个人被一个国家的丰富历史印记包围之时,他所有的偏见便都只剩下了惊叹与热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