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隐匿者》读后感精选

《隐匿者》读后感精选

《隐匿者》是一本由胡学文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隐匿者》读后感(一):时代与人物

本书是长江新世纪“年轮典存丛书”的一辑,该系列丛书梳理了不同年代优秀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呈现出不同时代的文学主题和文学人物。胡学文老师作为“60后”中坚力量的代表,他的作品,一如序言中对每个年代作家风格的概括,“我们能看到在城乡裂变、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进程中,一代人的身份确认、自我实现,以及精神成长的喜悦和焦虑”。

《隐匿者》这本书选取了胡老师《从正午开始的黄昏》《苦水淖》《龙门》《隐匿者》四篇中篇小说。说实话读完,对每篇小说背后的主题和用意,我并不能够体会的特别明白。但一口气读了四篇之后,虽未能清楚明白每一篇的含义,也对那种对身份的迷茫、灵魂的空虚、生存的无奈、时代的无力等感觉,有了挺深刻的印象。

都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尤其是处在这个城乡变革、传统向现代化过渡的阶段。小人物的艰辛、身份转变的不适应、道德观念的重塑等,是小说对时代与人物最好的体现。我想这也许也是这系列书籍的用意,在不同时代不同优秀作家的笔下,读出那属于每个时代不同人物的困惑和挣扎。

《隐匿者》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谜样的人生

翻着翻着就读完了,意犹未尽又恰到好处,这就是中篇的优势。

四个中篇,按照喜欢程度排序依次是《从正午到黄昏》《龙门》《隐匿者》《苦水淖》。

第一次读胡学文的小说,的确被感动甚至于震撼到了。普通人、边缘人,社会底层人,简约不简单,看似草率却深刻,值得慢慢地读、细细地品。

《从》讲述传奇和爱情,克制又热烈;《龙》讲述无常和秘密,讽刺又怜悯;《隐》讲述诱惑和矛盾,压抑又失落,《苦》讲述纯真和欺骗,风趣又愤懑,一篇就是一段崭新的人生,带来最初的感触和体验。

《从》的插叙、倒叙、双线叙事,《龙》的多主角、多线叙事,《隐》的山重水复、花明柳暗,《苦》的蓄势而上、急转直下,均是条理清楚、不落俗套,令人叹为观止、心生敬佩。

每一篇都有数个谜语,环环相扣,让人物和情节不可捉摸,寻得一个出口,却是一个入口,如此反复反复再反复,终于落入不可想象的结局中,令人五味杂陈,久久难以释怀。

一部集子,四个中篇,读过,味过,不禁欲浮一大白,以消胸中块垒。而除此之外,眼里眼外只有无尽的空虚。

《隐匿者》读后感(三):普通人不普通的生活

很少看反映现实生活的中篇小说,但这本《隐匿者》看着确比较过瘾,讲述的没有什么大人物的大事,也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都是些市井百姓的鸡毛蒜皮,但细细品味,却又独有一番滋味。

《从正午开始的黄昏》讲述的是一个常规与偏离的故事,主人公凤凰和乔丁仿佛一枚硬币的两面:“劫富济贫”对凤凰来说是生命的常规,即使金钱的需求已经满足,也不愿落入普通人生儿育女、平淡度日的生活轨迹;乔丁则恰恰相反,跟着凤凰四处行窃只是在生活被逼入绝境时的妥协,一旦有机会他还是希望回归平常甚至有些平庸的生活。不仅如此,乔丁岳母的出轨、岳父的被打、妻子的车祸,甚至是乔丁知道岳母出轨后的愤怒,都是与正常生活轨道的背离,虽然有的是主动而愉快的,有的是被动而痛苦的,最终都会被拉回原有的生活,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苦水淖》是一个关于算计的故事。乔灯因为可能的牢狱之灾千方百计地给马晓龙下套,让他带女儿乔果果去北京,从而离开自己注定无法摆脱的苦水淖。马晓龙在北京意外发现了乔果果绘画方面的天赋,心里有意无意盘算如何利用这种天赋挣钱(当让他对乔果果还是很好的),并在乔果果倍欺侮怀孕后想方设法让她堕胎(也是为了将来着想)。徐老师发现乔果果天赋并答应教她海华后,心里起了邪恶的算计。讲到这里,故事里所有的算计似乎都是围绕着不谙世事、沉默寡言却又天赋异常的乔果果展开的,偏偏有时她心中虽无算计,但在表面上的事事顺从之下,又有着自己的坚持,种种的矛盾为她带来了时而幸运又时而不幸的生活。故事的最后,所有在她身上的算计一一落空,乔果果也和她父亲一样没能摆脱苦水淖,也算是一种讽刺吧。

《龙门》和《隐匿者》也是类似的风格,四个故事构成了一幅市井小民看似平淡又波澜不定的生活写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