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论婚姻与道德》读后感摘抄

《论婚姻与道德》读后感摘抄

《论婚姻与道德》是一本由[英]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1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婚姻与道德》读后感(一):伯特兰.罗素1950年 诺贝尔文学奖

这里的信息很少,百度也没有查到多少。

1950年,罗素在去普林斯顿大学作讲演的途中,传来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向他颁发文学奖的消息; (获奖作品为《婚姻与道德》),发奖的原因是:罗素的“哲学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做出了贡献”。 罗素飞抵瑞典受奖,发表获奖演说《政治上的重要愿望》,他借这个重要讲坛呼吁世界和平。

《论婚姻与道德》读后感(二):《论婚姻与道德》值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新道德的总体原则是:本能应当被训练而不是抑制。总之,如果我之前所言都是对的,那么让世人快乐最需要的就是智慧。这是一个乐观的结论,因为智慧是可以通过已知的教育方法培育出来的。生活中人们对于近在咫尺的概念有些还都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思想家把帮助我们理清思路,还原本质,罗素观点精辟,逻辑清晰,语言简洁,我真的好喜欢他,打算近期把《幸福之路》也看了。

《论婚姻与道德》读后感(三):恭喜自己喜刷婚姻观

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将哲学讲述得如此大众化。虽然有些理论让人感觉到时空相隔久远,但罗素对婚姻与道德的剖析,即便历经百年,依旧可谓真知灼见。 这本书逻辑清晰,不故弄玄虚。13万字,两小时读完,我一度质疑的某个问题得到了圆满解答。 罗素显然是思考的高手,当你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时,他马上会予以解答。那种感觉就像是说“当然,有人可能会说......那么,我来解释一下。” 试着将书中部分观点总结如下: 1、性行为并不是本能。很多社会认可的行为仅靠本能的力量是不足以持续推动的,它们需要通过伦理道德加以强化。 2、婚姻是一种借助生儿育女构筑更紧密社会结构的组织制度,是一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合作的事业,有着远超夫妻个人情感的重要性。 3、孩子是婚姻的目的,把人们束缚在无儿无女的婚姻中是一种残忍的欺骗。 4、无论男女,当对某人的激情褪去,他们开始寻找情感的复苏。人们可以在道德的约束下遏制这种冲动,但很难阻止这种冲动出现。 5、就孩子而言,对性的好奇和询问“雨是怎么做的”“飞机为什么会飞”一样。当这种对知识的渴求被遏制了,那么孩子将学会两件事:一、孩子认为对科学的好奇心是不被允许的,它必须被约束;二、父母在这件事上撒谎了,那么在另一件事上也会。 6、让年轻人避免沉湎于性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所有他们想知道的都告诉他们。 7、如果一些父亲的表现太糟糕,那么他们的缺席对孩子而言或许更具有积极意义。如果一个女人在婚姻中感到极不幸福,且这种不快乐导致她对待孩子失去正确态度,那么,如果没有丈夫,她会是一个更好的母亲。总之,如果夫妻双方没有足够的自控力来阻止孩子了解到父母间的不和睦,那么,这样的婚姻最好解体。 8、父亲的作用是提供保护和抚养后代,而在文明社会,警察可以提供保护,抚养后代可能被国家取代。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父亲这一角色有可能消失。 最后,建议自己阅读。毕竟,每个人只能看到他想看见的。哈哈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