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纽约兄弟的读后感大全

纽约兄弟的读后感大全

《纽约兄弟》是一本由(美)E.L.多克托罗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3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纽约兄弟》读后感(一):为什么我的眼中含着泪水

据说多克托罗是后现代派作家,其实我根本搞不清什么是后现代派

不过,这本书读起来总有一种很悲伤的感觉,时时激荡在心中,恰像一首萦回在心中的歌

全书是弟弟霍默的叙述与诉说,更由于霍默是个失明者,叙述中自然少了许多无谓的描写,多了许多心中的感受:这是在用心体会到的世界。这一点,应该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吧

有人说,这就是一部美国现代史,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这样:叙述自一战前开始,直至那悲凉的结局,时间跨度之长,的确是现代作品不多见的

在两兄弟的眼中,这个世界的确是显得越来越灰暗,一战、二战、越南战争,还有周围世界的改变,。。。

记得书中说道关于公墓收费之类,深有同感

这两兄弟,是我们世界的疯子,或者更是我们世界的西西弗

《纽约兄弟》读后感(二):小谈

多克托罗的文字简洁,读上去挺轻松的。我想之所以他能常年登上诺贝尔奖候选名单,是因为他在大的时代背景下雕琢小人物的习惯。 《纽约兄弟》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六七十年前,纽约的第五大道富人区确实发现过一家住着霍默和兰利兄弟俩,故事情节也能对的上。事情发生时,多克托罗还只是个孩子,却在六十年后重拾细节,写就这本小书。 一个风神俊朗却感官渐失的盲人,一个遭受神经毒气创伤折磨的收集癖患者,兄弟两个在不同的人生际遇下,同时选择了逃避主流社会,变得孤僻又难于相处。哥哥最终大概没能制作出,一份涵盖了全世界琐事的报纸。他的替代理论里不会再有一个新的“兰利”来替代自己。 小说结束得好像十分突然,但是两个阻绝了各种社会供给的独身男人,相互扶持过了十几年,简直就像是现代社会里的神话故事。一个是肉体上对一切欲望的逐渐磨灭,不再需要或者说是主观上取消对外界事物的索求;一个是精神上慢慢厌倦每天自觉重复的物质生活,厌倦似乎永远囊括着内在循环的新闻事件。他们是美国走向“繁荣”时期终于灭绝了的城市隐士。他们守着双亲遗留的空空荡荡的大栋房产,守着自己收藏着的一百余吨“废品”,守着不受时代波澜侵扰的命运。 也许“命运黑暗如海沟”,我很尊重兄弟俩选择的生活。他们的故事,也许更多地作为人类生活里面的一点调剂。个体如何抵抗滚动向前的历史洪流呢?或许有答案吧。

《纽约兄弟》读后感(三):无可替代

有什么是无可替代的,在你的忧伤里会让你回到往日的幸福?有什么是无可替代的,代表着你人生中的那些散落的美好时光?有什么是无可替代的,会一直陪伴着你直到末日? 战争从来都是骗局。从世界大战中逃回来的哥哥不再是以前那个被弟弟依赖的天真坚定的、会与弟弟相伴歌唱的青年,而是带着伤疤的失望者。而此时父母撒手人寰抛弃了他们,留下一间有钱但没有呼吸的屋子。世界对于他们也是一个骗局,所以,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不需要这个世界。也曾经有纯洁的初恋,牵着女孩的手感受幸福;也曾经对盲眼感到悲伤而并不绝望,平淡地接受这一事实,倾听事物的声音、探知空气来抵消失明带来的不便;也曾经都是无忧无虑的少年,互相依靠,打趣玩耍,对什么都充满兴趣。世界没有变,只是我们不再需要它。哥哥从所有可能的途径搜集各式各样的收藏品,搬回家来,贯彻他的“替代品理论”。“生活中的一切都会被替代。”所以趁那些被替代的还没有消逝,用种种方法把它们收集起来吧,收集这些无法改变的生活的悲伤与绝望,来完成我们的世界。这个属于我们的不会进步不会欺骗不会背叛的世界,随时都可以从中找到往日的美好。 没有什么是无可替代的,所以这个世界也是。你就进步吧,你抛弃了的那些时光,就由我们来保护。

————————————

试读书评

《纽约兄弟》读后感(四):[试读] 强制储藏

《纽约兄弟》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虚构小说。纽约两兄弟霍默和兰利在曼哈顿非常著名,曾经同时惊动过贼和警察。书的作者更是美国国宝级大师多克托罗,擅长编撰战争史诗的他,驾驭起小格局的小说来技巧也毫不逊色,仅仅看了开头几篇,我就能够感受福纳克小说奖得主的气场。

霍默是盲人,作者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来应对失明的世界。声音,是联络霍默与现实的桥梁。“过去四轮马车和马车车队发出嘶嘶的,吱吱的,或者是哼哼的声音,马拉板车咔哒咔嗒地驶过,运啤酒的货车由一整队人马拉着雷鸣般地经过,而所有这一切音乐背后的节奏是马蹄的得得声。”多克托罗对声音描写的掌控能力非比寻常,仿佛是一名指挥家在指导庞大的生活交响乐团。更胜一筹的是他还运用了味觉的细节,“然后摩托车的突突声加了进来,渐渐的空气中少了那种动物皮毛的有机味道,大热天里也不再有马粪的臭味飘得满街都是”,这是对于描绘盲人世界更加有力的把握,盲人的世界的喧闹与我们所理解的静形成极大的反差。

美国人冷静幽默的文法向来是我所喜欢的,这符合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价值观。多克托罗在开篇已经让我们有所感知,就像霍默形容双亲身染传染病而死的口气,充满对他们的冷默与厌恶,包括对自己身为盲人,在兰利服役离家、父母双亡后,如何独自管理偌大家财,口吻也是淡淡的,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中。

短短的开篇已经牢牢地将我吸引去阅读全书。这是一本值得期待的好作品。

《纽约兄弟》读后感(五):我们都是盲人

当你写作的时候,一般来说你不会像写生一样,坐或者站在你的描绘对象对面,边看边画。所有的人和故事、风景,都是你曾经看见,但已经离开的。你在自己家里,很可能还是晚上,所有的一切并不在你眼前,他们只是重现。

所以《纽约兄弟》其实可以看成是一个关于写作者的寓言——我不是说它必须是个寓言。这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他在少年时期逐渐失掉视力,却仍有敏锐的感觉和头脑,像还能看见一样。他尝试过很多种生活,最终还是决定把一切写下来。写作时,他什么也没看见;当我们回味或者憧憬时,我们其实和他一样。

不太熟悉豆瓣书评怎么定义剧透,不过既然本书主页上提到了主角失明,那我提一下肯定也不算。在主页的内容简介中看,这本书似乎有可能是一部史诗、大量的大事件纷纷而来。读到中间时有那么一小会儿,我倒也感觉过有一点点像,但很快就没了。不是的,这不是一部史诗,只是一个挺精致的内视界。

前些天看见一个朋友谈论这本书,所以买了一本。她在谈论这本书时,沉浸在故事给她带来的巨大悲伤里,我也受了感染。同情和悲伤的出发点看来因人而异,我读后没有感到她那样的悲伤。

但它仍旧是一本好书,简洁、有节制而又流畅。十多万字的体量我也很喜欢,不至于短到太仓促,也不是长到没时间拿出悠闲的心情来看,以至于享受不到其中一些细致的段落,比如兄弟俩谈论流行歌曲,一首叫《我的心情由你定》,另一首叫《你是我的影子》,那段话里真有不能再深的孤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