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心飞翔读后感100字

我心飞翔读后感100字

《我心飞翔》是一本由刘大响著作,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5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心飞翔》读后感(一):半部好书

有料的章节只占全书一半篇幅。对比顾诵芬与陈一坚的口述回忆录,空洞不少,语言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或许与刘先生在学生时代和职业生涯后期都担任“干部”有关?)。

刘先生的设计生涯有两大亮点,一是建成发动机高空试验台,二是中推核心机的预研。作为高空台的总师,这部分的内容明显不同于全书的风格,真切感人;尤其是他们在吴大观先生率领下去罗罗公司偷师学艺的叙述,栩栩如生。

而关于中推核心机的预研,网络上的文字也许都来源于本书?(或者说本书没有超越网络曝料的层面),上马缘由讲得很明白,但为何下马,却语焉不详。按刘先生的叙述,验证机很成功,仅仅由于经费不足而夭折,似乎理由并不充分(有待进一步阅读)。

与顾、陈二位先生一样,刘先生也反复强调技术预研与储备的重要性,强调科研规划的前瞻性与长期性。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发的历史,颇像熊瞎子採苞谷,掰一个扔一个,其根本原因,应该是空军没有正确的战略规划程序。即便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一个有眼光有行动力的领导者,总归会比庸人或小人多一份正面影响力吧。从这个意义上讲,从刘亚楼到张廷发,恐怕都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吴法宪就不谈了,他的回忆录中满是内部政治斗争,几乎没有部队训练与装备研发生产的内容)。

《我心飞翔》读后感(二):刘大响院士读后感

刘大响院士读后感

北航求学之时,研究生会院士下午茶活动,有一次请来刘院士,近距离交流。依稀记得刘院士提到在大后方研究发动机试车台,下雨时候各种盆子接雨水,治病条件不好,有同事拔牙结果把好牙给拔掉,病痛牙还在的“哭笑不得”的经历。记得那时候北航的院士下午茶活动,还请来冯培德院士,讲到思考问题到达如痴如醉的境界,一次半夜梦中思考获得答案,兴奋而起,此钻研问题,搞研究的妙处所在。回想起那时有幸与这么多院士近距离面对面交流座谈,如今真觉得读书时候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转眼毕业已经十几年时间了,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对专业的兴趣也随着工作实践的深入越发充满兴趣,时间愈久,愈觉其醇也。每当读到前辈的传记,自己对专业、对工作的兴致好像也更加浓厚,专业领域的前辈,彷佛自己职场奋斗中的灯塔,指引自己在专业的道理中不断的求索、前行,接过他们的接力棒,继续跑好自己的这一棒,有朝一日,再传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们,所谓航空事业,薪火相传。

刘院士的传记,从他幼年,求学,娓娓道来,如一位长者面对面讲他自己的故事,这也是读自传类书籍最有魅力的地方。早年宁楻老师的教诲“学好英语和数学,不懂外语是半个文盲,不懂数学是全文盲”,摸透米格-21的时候,“把讲喷气发动机原理的书全都带来了”学习苏联院士和董绍庸教授的著作,每晚都学到十点以后,写了满满两大本笔记。摸透发动机的学习过程中,从原理开始,一章一章的学,也写了两大本笔记。作者这些早年的专业学习的经历,以及发奋图强的精神,对于今日我们工作,依然深受启迪。只有真正的摸透、消化、吸收,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作者被派驻部队蹲点,除了每天一起维护、检查、调整发动机,还多次宅开座谈会,同地勤、飞行员、不对指战员座谈讨论,听取对飞机的建议,发动机的改进建议。作者半年蹲点,写了13份调研报告,从实践中学习。我们平时遇到有机会去现场、外场,也需要把握每一次跟产的机会,及时记录、总结,汇报,提出建议。

刘院士在研究所艰苦的条件下,建立高空台,去英国参加斯贝发动机高空试验,赴俄罗斯交流,以及在北航担任博士生导师,建立发动机仿真技术研究中心,培养人才。

“设计是龙头,人才是关键。”

“现役动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可靠性。”

这几句作者之总结,正是今日所需面对与解决以及开展工作之重点。

专业之路,职场之路,每有懈怠,读先生奋斗之传记心路,便觉力量倍增,努力向前。

小舟

2022年9月24日星期六

《我心飞翔》读后感(三):624所·刘大响

航发不容易。

624所在从来没上过型号,可以干出中推,让人敬佩。做事的一帮人。

*******************

北航的师兄,不是大富大贵出身,家境较为殷实,爷爷医生,妇科疾病,父亲求学,小学、中学教员,最后也评为教授。母亲是地主家庭,支持父亲读书,抚养孩子。

北航冲压发动机专业。

*************606所打基础

606所学习、工作,参与喷发1A、红旗2,

815甲 涡扇5(61F)和涡扇6(910) 发动机项目

815甲服役了歼七和歼八两款战机

**************624所创始人之一

三线建设,到四川组件624所

建设高空试验台

************ 斯贝发动机与高空试验台

引进斯贝发动机

在引进斯贝发动机的时候吴大观让刘大响组织人考察、测绘英国高空试验台,为自助建设学习经验。

建设自主高空试验台

**********高推预研和中推核心机

79年高推预研立项, 生不逢时,碰到国民经济调整。

刘大响组织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座谈会,大家踊跃发言, 刘大响提出三步走思路:

第一步,恢复被砍掉的三大高压性能部件研制(七级高压压气机、带气动雾化喷嘴的短环形燃烧室,带气冷叶片的全尺寸高温涡轮部件)

第二部,三大高压性能部件基础上完成中推核心机研制

第三部,完成中推验证机研制。走出我国自行研制先进航发的道路来。

89年1月,刘华清召开歼十和太行发动机汇报会,刘大响汇报,刘华清支持

三级部林宗棠支持。

申请2000万元经费,批下来3000万元。

中推精神: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430厂承制

短短3年完成设计和加工制造,92年底自主设计、制造的推重比8一级中推核心机诞生

95年9月到97年年底,中推验证机完成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工程制图设计,对俄合作又完成了部分修改,与制造厂反复进行了工艺协调,又利用中推核心机开展了一些支持性试验。

但立项和研制一直不是很顺畅,后种种原因,下马。

************88年4月,884会议 高性能推进系统预研选题和民用航发预研规划

*************对俄科技合作

*************为根治飞机心脏病鼓与呼

*******************刘大响一些文字

第四代发动机及其配装的第四代战斗机正在研制,即将投入服役。预计第四代战斗机的发动机将成为21世纪上半叶的主力战斗机的动力。我们看看第四代战斗机的特殊性能:一个它装了矢量喷管。我们看看矢量喷管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是一个二元喷管,就是发动机喷管可以一面加力,一面可以上下摆动,这样来控制飞机的飞行。这是F119采用的二元矢量喷管。我们再看看一个三元的,就是轴对称的矢量喷管。这个喷管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中国人已经研制出来了。这是刚才讲的轴对称的矢量喷管,我们606、624都已经上了台架,运转得非常成功。

这是在一个航展上,俄罗斯的,这是跟美国的那个相当的,我们比它转得大概还灵活点,轴对称矢量喷管这种发动机,装到飞机上之后给飞机带来什么好处呢?它就可以实现一个非常规的过失速机动,我们看看这个表演。这是苏37,你看,就像中国人翻跟头一样,飞机可以这样飞。我们第一代飞机打仗的时候,就是要后面尾追,就是要从后面追,如果你跑到敌人前面去了,那人家就打你了。那怎么办?你赶快拐弯,拐个大弯,再绕到它屁股后面再打它。而这种发动机装了尾喷管之后,它不用这么拐大弯了,它直接翻个跟头就过来了。所以装了矢量喷管之后,飞机机动性大大地改善。第四代发动机,美国的F35战斗机,它是装单代的F119发动机,它可以实现垂直起落,实现短距起落,也可以正常起飞。这就是它的一个飞机的模型。2000年10月24日,这个GSF,现在叫F35,实现了首飞。2001年10月26日,美国空军司令宣布马丁公司的F35这个方案中标,竞争当中中标。它的订货量3000架,合同的总金额是2千亿美元。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合同。据说美国往海外卖,大概还要卖3千架,又是2千亿美元。所以这个搞成了,经济效益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看看F35是怎么飞的?这是首飞的情况,是在2000年10月24号首飞的。另外由于有了矢量喷管,所以第四代发动机它可以有红外隐身技术,飞机能够满足隐身要求。这个刚才已经表演过了,我们看看美国的隐身飞机F117,F117投入战斗之后,它就使用二元矢量喷管。参加了几次局部战争,实际上只有一架被打落了,是在南斯拉夫被打落了,显示出强大的生存力。这个第四代发动机,由于它采用高推重比发动机,耗油率是加力状态的二分之一。因此它能够实现超声速巡航,就是不加力可以实现超声速。所以这样的话,它的航行和作战半径,就可以大大扩大。第四代它就可以实现加力燃烧,这个F22,我们可以看看,刚才我讲的都是战斗机,现在我给各位讲一讲民航发动机。这个涵道比发动机,就是1952年5月2日,英国研制的装第四代的“埃汶”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彗星”号客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客机。它首先开辟了伦敦到南非的航线,宣告民航飞行喷气时代的来临。民航发动机的耗油率现在不断下降,大概下降60%左右,现在GE90已经下降到0.5以下,下降了60%,三分之二是发动机耗油率下降所做出的贡献,其他三分之一就是我们飞机的气动率得到了改进和阻力减少了。

上面我把这一百年的回顾,军机民机的发展我大致讲了一下。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21世纪我们发动机大概怎么发展。21世纪我认为航空动力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第一个就是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如果突破一些关键技术,仍然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仍然是21世纪上半叶主要的发动机,不管是军机也好民机也好,这里面有大量的试验。推重比有可能提高到15到20 或者是更高,这个将来还是占了我们的主流,我估计要使用到2050年以后吧。第二个涵道比可以超过10,目前是8.5左右。寿命要超过10万小时,生产成本要大大下降。

再一个美国推出一个通用核心机,这个核心机可以用在多用途战斗机上、全球攻击机上、无人战斗机上、或者超声速巡航导弹都可以用。这样的话就节省大量的费用,这是技术的进步。第二种就是我们有可能实现高超声速的飞行,这种飞行的动力装置,将来主要是涡喷、涡扇发动机,或者是涡扇加上冲压式发动机,再加上火箭发动机。这个组合动力,如果这种组合功力一旦能够实现,就是航空动力与航天动力相结合。将来就可以实现10倍音速的、或者跨大气层的往返。一旦研制成功,将来出现什么局面呢?就是我们从北京到纽约的飞行时间大概二、三小时就到纽约了。所以就要开创人类的一个崭新的纪元,这里我们看到涡喷、涡扇发动机大概是马赫数2。二十公里以下涡喷发动机可以飞到马赫数3。然后就打开亚燃冲压发动机,然后速度再高,打开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后如果要飞到外层空间去,60公里以上空气就很稀薄了,基本上没有多少空气了。这时候就必须用火箭,因为它没有空气了,你必须要有火箭。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人类有可能将来坐飞机上到太空。现在大概一个人要4000万美元,我们将来可能就很便宜了。实现这一种飞行,将来而且不仅有火箭,像美国航天飞机用火箭打上去,那个成本很高,将来我们实现正常的起飞,正常的着陆,但是可以实现超声速巡航。这就要我们动力,你必须要跨一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