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读书》十年》读后感100字

《《读书》十年》读后感100字

《《读书》十年》是一本由扬之水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书》十年》读后感(一):什么时候可以见到啊

虽然查中华书局的网站中没有此书,但此消息应该准确。目前只见到吴彬的一篇序,不知具体何时正式出版上市,非常期待。不知此前在《无轨列车》、《人间世》、《东方早报》《梵澄先生》等书刊上的内容是否会一并收入。

《《读书》十年》读后感(二):补白一则

一九九0年一月廿五日,记录徐梵澄论“发了一篇捧xxx”的文章,并称其“毕生只是一位哲学教授,称不上哲学家,更称不上哲人”,且“他到了‘’时,是一点也不‘哲’了。”此处文章指《融合中西,自成一格》,庞万里文,论张岱年。

《《读书》十年》读后感(三):共同的回忆

这其实不是扬之水一个人的回忆,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的回忆。我很羡慕她,在读书界全面开放的十年里读了那么多的书,去了那么多的地方,接触了那么多的大师。书中写到的与梵澄、赵萝蕤、杨绛、张中行等先生的交往很是精彩。一个内心充实,纯净的读书人的形象通过日记真是很清晰,很动人.

《《读书》十年》读后感(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抛开作者记述的某些生活细节,书中大量地反映了开放之初,我国老一代和新生代人文学者的学术行止、性格特点和相互间的评价,读之非常有趣。其中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如何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最终成为一位卓有成就的社科院研究员的成长历程。作者的好读书及广交师友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证实了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至理明言。

《《读书》十年》读后感(五):亲历《读书》十年变迁,记录八十年代风雨历程

1986—1996,中国社会非同寻常的关键十年,中国思想学术界历尽了兴奋、挫折与彷徨的十年。

《读书》,三十年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人文思想杂志,见证了八十年代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历程与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刻变化。

当年那些可爱的老先生:张中行,徐梵澄,金克木,冯亦代,范用……已陆续凋落,

编辑部里往来的年轻人:赵越胜,陈平原,甘阳,周国平……如今各成名家。

小小的《读书》编辑部如何折射中国读书人的梦想与追求,困境与反思?书中有哪些似乎不宜公开的月旦人物的“私语”?那个时代人们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

请看扬之水《〈读书〉十年》第一集:1986—1990。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