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摘抄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摘抄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是一本由林洙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461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一):1

我不明白,为什么梁林的学术成果,手稿遗存没有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女?

其实很遗憾梁思成最后和林洙在一起。

林洙虽然长得不好看,可是好像桃花运不错。

我看这本书,纯粹是因为,这里面有林徽因的高清大图,里面写的内容,我不关心。

那封据说是梁思成写给林洙的求爱信,看得我汗毛直立。

能让当时这个老头子写这样一封肉麻的信,前期林洙究竟是花了多少心思燃起他的爱欲之心?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二):做一个博学的妈妈

看人物传记的好处是,用看一本书的时间看透了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与失败,此为借鉴。同时,每个相对成功的人生命里总有几盏“明灯”,指引着主人公去坚持,去努力。对于梁思成,任公(梁启超)当仁不让是这盏明灯,从他给梁思成手写的李白和杜甫诗句的集联: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白鸥没浩荡 万里谁能驯,看得出任公对儿子的期盼。

如果这本书早十几二十年遇到(那时可能尚未出版),我定全力以赴选学建筑系。梁思成先生去世是在1972年,而那一年我尚未出生,“落后”了三十年认识这位历史人物,投心与文字,仿若立于先生身旁,感同身受,几度狂笑亦心酸落泪。

人,如果不学习历史,是孤立而狼狈的存在的,即不知前世为谁,怎懂今世可为,又哪得来世修为呢?建筑正是一部活历史,应该好好学习和体会的。从这本书,我也感受到知识的广博对于工作和生活的益处,对于养儿教子更是如此。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女儿的“明灯”,但通过我自学、自省、自修,我在努力着,与孩子一起学习进步。这也是我第一次仔细看手绘的建筑图,梁思成一丝不苟的画风令我折服。林洙先生对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也是天地可鉴的,感人肺腑。也让我懂得夫妻之间真正的理解是需要假以时日的,有时候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我也认为此时我花费时间每日记录博客也是值得的,与人于己都是有好处。甚至,我曾一度联想,把这本书在适当的时机推荐给女儿,引起她的共鸣,也许她会选择学习建筑系?期待!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三):那个时代的美好与丑陋

上一本看的是费女士写的,更多的记录他们之间的交情,眼里的彼此。而这本是林洙女士的回忆录。

林洙的文笔并不吸引人,贵在朴实。就像她的外貌一样,不美丽,却纯朴。文章大量的描述了梁思成在三四十年代时跋山涉水去偏僻的地方考察测量各种建筑,并绘图,描述,注解与报告。看完那些精致准确中英文对照的图,不由得心生敬佩,而一想到时被“处理”掉的那些历史印记则不禁扼腕。

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之间有太多的江湖传闻,小报总是喜欢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感情纠葛上,让人反感。看看这些他们周遭最亲近的人写的书会了解更多更深更全面,梁和林之间更多的像是一种志同道合,一种惺惺相惜。如此瘦弱的女子,去野外去郊区不怕跳蚤,不怕吃不饱,还上梁爬柱。林徽因真真是个有慧根的女子,建筑,舞台设计,民族服饰,诗歌,文学均有所涉猎且通,而梁思成在建筑上的专和精,与建筑相关的雕饰,字画等也都堪称一流。

他们那些可爱的朋友,那些不怕苦不怕累的朋友,可以一起去野外吃苦,也可以在客厅开茶话会高谈阔论。为了理想为了喜爱的事物不管不顾,且执着而热烈。

60年代后的阴霾实在是不忍细读,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扭曲的心灵和变态的折磨,让多少可爱的人们倒下。。。。。

林洙把自己放得很低,从来都是默默地支持,我相信在梁先生的晚年,是林洙给了他莫大的欢喜和支撑。林女士在梁先生过世后就一直致力于梁先生文集的整理校对等,这样的感情有多深厚不用发问。

我不懂建筑,但美丽的事物总是让人欣喜,相比现在各种妖魔鬼怪似迅速拔地而起的高楼,年轻的建筑师们能不能不要太浮躁?建筑是活的历史,后人看得见。。。。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四):忘掉腼腆、转过脸来,把一串疯话,说在你的面前

“林徽因是个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梁思成评价林徽因。

林徽因能和诗人徐志摩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和我国新诗创作。在《梁思成、林徽因与我》里有一段:梁思成亲手抄录林徽因的诗,记在黑皮封面的厚本子上,他最喜欢的一句是“忘掉腼腆、转过脸来,把一串疯话,说在你的面前”。徐志摩有首专门写给林徽因的《偶然》:“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这些诗现在依然被不断改编为流行歌曲,魅力不减。这是诗的情感力量。而与诗的奔放相反的,是哲学的宁静。

林徽因与哲学家金岳霖能共同探讨哲学。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三人用哲学的方式回答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如果一个女生同时爱上两个人,怎么办?梁思成给出的答案:”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了老金,我祝他们永远幸福”,梁和林都哭了。金岳霖知道后,回答:“看来思成是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当退出。”后来,金岳霖终身不娶。汪曾祺在《昆明的雨》回忆: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岳霖在北京饭店请客,老朋友接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个客。到了之后,金岳霖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理智的哲学家,也被林徽因的才气所吸引,一生追随。而最了解林徽因的,还是她的丈夫、建筑家梁思成。

人们常常忘记,林徽因的主要身份和梁思成一样,是严谨的科学工作者。30年代和梁思成一起到村野僻壤调查古建筑。建国后,又共同设计国徽、英雄纪念碑。

建筑作品充满了灵气,因为里面有人文,有诗意、有哲理。这样奇特的人,才会“把一串疯话,说在你面前”,这是林徽因的魅力。

书上涂鸦

涂鸦2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五):林洙的贡献《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林洙的贡献《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洙,在众多的梁思成林徽因传记中最具特色。里面图文并茂,带有大量的插图,版式设计美观,看起来非常舒服。林洙是梁思成的第二位夫人,相伴梁先生走完了最后的十年。而在此之前,她是梁思成的同事,林徽因的学生,和梁家来往密切,她的传记对了解梁思成和林徽因非常重要,尤其是梁思成的晚年,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不过林洙并不是历史学家,对梁林早期的生活的描述多是陆续听他们讲述的,因为年代久远,所以并不能确定就完全准确。

关于林洙和梁思成的婚姻,在网络中很多人都持批评的态度,开始我也觉得有点难以接受,主要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比他们的事业更广为人知,尤其是金岳霖先生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坚守了一辈子,所以相应的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又续弦就显得很别扭了。就是梁家也没有能够接受林洙,这是一门始终没有得到祝福的婚姻。当我在这本书中看到梁思成和林洙的爱情的时候,看到两个人的情书,其实心里感觉挺别扭的。梁思成毕竟是六十岁的老人了,可是想一想,比梁思成年长的老人再娶,也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老年人为什么就不可以有自己的爱情呢?

其实如果梁思成的太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良家妇女,如果梁思成的太太不是美丽又才华横溢的林徽因,那么梁思成的再婚都变得无可非议。只是在林徽因的巨大阴影下面,林洙不知道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和委屈。了解得越多,就越感觉这是一位很平凡很善良的女人,在最后的十年里她跟着梁思成不但没有享受过美好幸福的晚年,反而承受了太多太多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中梁思成被打倒,如果没有她在身边,也许梁思成不见得能够挺到72年。

梁思成去世后,四十年里,林洙作为当年梁思成的资料员,整理出版了一本又一本关于梁思成的书,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做了大量的工作,却很少把自己的工作整理出来发表,他们总觉得以后的时间还很长,总觉得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结果他们留下的文字和他们创造性的工作相比实在是太少了。而在他们去世以后,林洙默默的一点一点的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一本一本的出版,《困惑的大匠》、《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凝动的音乐》、《中国营造社史略》、《佛像的历史》、《大拙至美》、《心灵之旅》、《梁思成建筑画》、《未完成的测绘图》……

林洙的书让更多的人得以了解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对此我们应该感谢这位不平凡的女人。不过虽然说这本《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这本书非常漂亮,但是在我读的过程中却感觉有点曾似相识,我把《困惑的大匠》打开以后才发现,这本书里面大部分内容都和《困惑的大匠》是一样的,其实就是在那本书的基础上,在开头结尾加入了自己的内容,部分做了修改,重新排版加入了图片,多数文字内容都没有改变。我感觉作者应该提到这一点,否则会让读过《困惑的大匠》的人,会真的感到困惑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