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绿色情商读后感100字

绿色情商读后感100字

《绿色情商》是一本由丹尼尔·戈尔曼著作,中信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0-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色情商》读后感(一):理念很好,但是其它就。。。

一开始因为书的包装宣传觉着这书貌似很好,读后发觉是在只能粗粗地看看。作者的理念讲解的很是透彻,憧憬很美好,可是,且不说它给人的不真实感,就文字而言,真的很啰嗦。我硬着头皮看下去,始终觉得看它第一章就行了,了解一下作者写书、调研的经历,对未来真正环保社会的美好构想,后面的没有什么新意,进一步说明也显得杂乱与表面化。最最让我感冒是,中间那个xx软件,xx网站的长篇大论一度让我以为这本书其实是为了它们打广告。但是无论如何,这本书的构想是很好的,一个充分透明的生态社会,即使是乌托邦,也是值得我们去期盼的。

《绿色情商》读后感(二):环保虽难,从我做起

“绿色情商”即“生态商”,生态:对于生物体及其所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理解;商:我们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并有效适应环境的能力。

全书先描述了“绝对透明体系”的蓝图,如果能够公布我们所生产、销售、购买、丢弃商品对地圈、生物圈和社会圈的影响数据,我们才有能力在购买东西时做出更正确的选择,从而驱动市场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环保”。

当然,正如作者说的“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于敏锐准确地察觉到特定种类的危险并立即作出反应。但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上,人脑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完善,因此无法察觉到那些无法触及的威胁。”所以总会觉得“全球变暖”离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还是有些遥远~ 但现在的毒食品毒用品却离我们很近,但却很无奈~

我想从今天开始,我要关注“环保”,开始“绿色”!绿色是一个动词,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利益开始,少用塑料垃圾打包食品~买东西不再只看价格,要想想背后的“碳足迹”~

《绿色情商》读后感(三):【读书笔记】绿色情商

丹尼尔·戈尔曼是知名的心理学家,《情商》是他的巅峰成就,据说全球卖了800W册。对《情商》已经在别的很多书中有些了解,暂时不准备入手。这本《绿色情商》是五一回家时想到回北京火车上没书看,在太原的书店里好不容易看到了知名作者的书,就拿来看看。全书可读性不是很强,所以看了快一个月。

读完这本书的总体感想是,外行真可怕。丹尼尔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却写关于环保低碳的书,自然有很多很傻很天真的想法。

不过还是有些有用的东西的,比如书中提到了,凡是生产就不可能保护环境,只能考虑怎样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对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就是不只看生产这个产品的工厂的环境污染,还要追踪原料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还要评估产品被废弃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用这样的方式分析会发现很多宣称环保的东西其实对环境的破坏比其他的更大。这种思路也被称作“解构主义”,就是将一个整体细分为每一个小部件,分别进行评估。例如一台电脑,可以分为成千上万个零件,其中的某个零件的供应商是否采取了环保的生产方式,是否给工人支付了公平工资和保障了良好的工作环境,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记得几个月前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一家供应商发生了工人中毒,好像是因为一种清洁屏幕的清洁剂,苹果公司很快道歉,并且要求供应商做出改变。用解构主义的思想来看,苹果公司的供应商发生不人道行为,最终也会算在苹果公司的产品里。

所以“道德价值”是不是能卖钱呢?比如一个产品标称环境友好,给工人支付公平工资并保证劳动者的安全和舒适,不雇佣童工等等,消费者是否愿意多出钱来购买此类产品?目前的实验都是积极的,消费者愿意为道德价值付钱,而且非常愿意。但这些实验都是在米国做的,对于发展中国家就不一定了。我觉得在天朝应该很难,天朝人民关注的事情并不是这些。

插播一段,晚上看到了关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约定缩小体积而变相涨价还有意隐瞒的报道,目前这种行为只在天朝大陆发生。为什么像可乐这样非常重视公众印象并且一直在塑造有社会责任的形象的大企业在大陆也会做出这种违反商业道德的事情。只能说,环境的力量太强大。

作者介绍了一个软件,未来可以让消费者方便的查询某个产品的碳足迹和生命周期评估数据,从而决定是否购买。我觉得,“经济人”假设虽然客观上是错误的,但主观上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就是消费者总是利己并且短视的。消费者永远最关注的是产品的性价比,而是否环保不会成为一个major concern。所以指望消费者在购买前主动用那个软件来查询哪个产品更环保,即作者所说的消费者都具有“绿色情商”,too simple了吧。

环保是个沉重的话题,口号永远比行动多。记得中学时候学校里有专门回收电池的桶,大家还以为集中回收就无害了。尤其对于天朝的国情,想到了我爸说的,只要存在公有制企业,浪费和污染就不可避免。

这篇是开始写笔记以来最没思想内涵的一篇,环保本身就是个互相扯淡的事情。

《绿色情商》读后感(四):以“绿色情商”迎接“第六次浪潮”

以“绿色情商”理念

迎接“第六次浪潮”(图)

作者:谌毅兵

2011-01-31 新金融观察报

★《第六次浪潮》,(澳)詹姆斯·布拉德菲尔德·穆迪; 比安卡·诺格拉迪 著,中信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本书展示了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的全方位创新思维,以及由此带来的无限商机。

★《绿色情商》,(美)丹尼尔·戈尔曼著,中信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绿色情商是21世纪全球增长的推动力。绿色情商是衡量未来企业是否具备最强

当全球因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高资源消耗而出现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时,“低碳”成为了一个广为传播且时髦的词汇。"低碳"概念揭示的是,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难以持续、地球气候的异常、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地球环境之间矛盾的加剧。这些现象、问题和矛盾的直接后果是对全球资源、市场的争夺,表现为有形的战争、贸易保护,无形的国际话语权、规则的争夺。很明显的是,如果人类不能创造新的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型的生产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地球的资源将在很短的时间内消耗殆尽,等待人类的只能是灭亡。

以人类极其有限及可预计的太空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将是人类社会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如何看待、对待低碳,如何选择低碳、实现低碳,既是启蒙教育,更是每一个国家、企业、个人的自动自主自觉行为。而《绿色情商》和《第六次浪潮》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和答案。

按照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康德拉季耶夫研究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康德拉季耶夫浪潮,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五次浪潮(目前正在经历第五次浪潮且在快速变化之中)。《第六次浪潮》认为,每一次浪潮都是一轮巨大的社会创新过程,都是以制度为核心的涵盖市场、技术和制度三个关键因素综合创新的结果。人类社会已经或即将迈入第六次浪潮即“资源为王”的时代。

《绿色情商》是丹尼尔·戈尔曼的又一力作。作者以自己的深入研究,在“情商”系列中,按照从智商到情商、社交商、绿色情商的思路,对人类有史以来的发展进程展开详尽而深入的解读。在《绿色情商》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以资源为基础的“绿色情商”概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绿色情商”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阐述了实施“绿色情商”的设想与建议。指出,大到整个国际社会、国家,小到企业和个人,都必将从现在开始,以“绿色情商”理念理解和把握资源的开发利用,展开未来的旅程。

与《绿色情商》关于资源的观点类似,《第六次浪潮》的副标题“一个资源为王的世界”明确地告诉读者,这是一本讲述资源的著作。该书是对全球资源被大量消耗、资源性危机即将爆发的全景式描述。与一般人理解不同的是,作者把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放到一个影响人类未来生产生活方式的高度、决定人类未来前途的高度,因而提出了“第六次浪潮”概念。以作者的看法,这是继前面五次浪潮之后,影响和决定人类未来的又一战略时期,正确地应对和选择决定着人类、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未来命运。

两相比较,《绿色情商》和《第六次浪潮》都是基于资源枯竭这一大背景而产生的对人类未来的思考,都对资源这一自古以来及未来决定人类命运的课题展开分析和解读,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社会。很明显,“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等等不只是口号,而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应该让种种环保行为变成日常的习惯行为。要做到这些看似简单的事,需要一个关于资源或“绿色情商”的“启蒙”教育,这两本书在无意间起到了这种作用。

虽然我们每个人看似都明白“低碳”,但真正把它和自己的行为紧密联系起来的人不多,能够自觉选择“低碳”生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比如,《绿色情商》提到,“我们无法本能地意识到自身及由此产生的问题之间存在的联系,这让我们非常容易制造受到自己谴责的那些危害。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每天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驾驶的私家车,以及我们家里的空气中飘浮着的无数有毒分子都和我们无关。”因此,有必要解释、澄清几个基本观点。低碳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地球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环境及未来决定于每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在可预见的资源条件下,节约使用资源、创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手段、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废物(垃圾)的高效再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对于国家、企业和个人来讲,选择低碳方式,创新资源技术,利用互联网手段,既是挑战,更是机会。这是一个国家增强经济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机会,是一个企业转型升级和获取战略制高点的机会,是一个个人开创事业、获取财富的机会。

笔者虽然基本认同《第六次浪潮》对于资源问题的看法,但对于作者把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世界潮流定义为“第六次浪潮”还持有不同意见。资源问题是自人类乃至地球生物出现以来的核心问题之一,差别只在于利用的手段和效率不同而已。从这个角度看,把以“资源”为主题的未来时期定义为第六次浪潮,其代表性似有不够,典型意义也不强。而换个视野,以互联网为背景的物联网正在进入、突破绝大部分人类生产生活的领域,其影响、作用和发展无可限量。也许,第六次浪潮会是“物联网”的时代和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