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空谷幽兰》读后感100字

《空谷幽兰》读后感100字

《空谷幽兰》是一本由比尔·波特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0-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谷幽兰》读后感(一):隐士,神奇的存在

听说因为欢乐颂这本书火的一塌糊涂,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啃的下!

刚看时兴味索然,往下看,就被深深的吸引!中国的隐士是神奇的存在!

利用每天上下班乘公交的碎片时间看完这本书后,有些惭愧!首次接触中国隐士竟是通过外国作家的书!

在这以前,对宗教的认识局限于信仰,单纯的认为烧香拜佛诵经是表达信仰的形式!而通过这本书,对宗教多了不一样的认真,禅,道教,佛教,修炼,觉悟,突破,无欲无求等等!

通过本书,看到终南山;看到不同宗教的隐士为追求净土,甘愿放弃舒适的环境,与艰苦为伴;看到了 被摧毁的寺庙,以及被迫还俗的比丘比丘尼;看到华夏五千年来不同时期的隐士;看到宗教的另一面!

这些带给我完全不一样的认知,原来在中国,有这样神奇的存在!

一个人内心强大,怎样的环境都能生存!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太独立,喜欢一个人生活不是好事!透过这本书,竟觉得这状态特别好!

《空谷幽兰》读后感(二):每周一书《空谷幽兰》

这是我看的波特三部曲系列的最后一本,也是我评价最低的一本,从第一本的惊艳到第二本的没有感觉再到这本的有点厌烦,可能是审美疲劳了吧。

空谷幽兰是波特系列最早的一部作品,讲述的是在中国大地寻找真正隐士的故事。作者是在90年代初来到中国找寻隐士的,那还算是一个纯真年代,因此作者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挫折,也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隐士,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和照片。

我不能想象现在在终南山这样的旅游胜地还有隐士的存在,即使有隐士,也会不胜其烦吧。有的时候在想,我们传统的文化缺失是不是现代社会的便利的牺牲品?我们自己对于自己文化的理解可能还不如外国人,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悲哀?

我一直都很欣赏波特对于中国文化的那种执着,他是真正爱着我们的文化的,尽管他是一个美国人。他的文字还是有点简单不够明快,他的笔触也不算太流畅,但我仍然很喜欢这个三部曲,毕竟从一个外国人的视野来看我们的文化还真是很有趣的经验呢。

希望有更多类似的视角来解读我们的文化。

《空谷幽兰》读后感(三):被我看俗了

曾经有个信基督的姐姐极力向我说信仰的重要性,可惜我冥顽不灵。我总觉得信不信教,信不信佛,总不影响我做一个向善的人。那么既然我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为什么一定要信基督、或者佛教呢?

在最初接触这本书时,我是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看的。作者是值得人尊敬的,一个外国人,即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再精通,对中文再熟悉,也改变不了一个人在异乡独自找寻的孤独感和茫然。

作者追随者隐士的足迹,由此引出了佛教的教义、道教的教义等各方面的知识。由于个人对这些教义之类的不甚熟悉,所以有点一知半解。很想再去找点这些方面的书看看,但是终因为害怕自己太过沉迷而放弃。

最终我把这本书看成了带着一点文化理想的旅游攻略书。说攻略也不太准确。因为我根本不会跑到深山处去寻找隐士。

书里也对当时中国的宗教作了一点描述,令人汗颜的是,很多方面已经迷失了本义。总觉得让一个外国人看到我们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东西就很羞愧。但是这就是现实。

接着《禅的行囊》暂时看到一半。和《空谷幽兰》的时间比起来,社会、宗教等等产生了更多的问题。

对于宗教,我始终是一个执念太深的人,无法深入体会。

《空谷幽兰》读后感(四):松花酿酒,春雨煎茶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靠着月亮、清泉和野菜生活。所需的只是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瞑之时的片刻小酣。

这大概是我们国人心中的隐士生活。

但比尔·波特在《空谷幽兰》一书中为我们展示了:道教隐士、佛教隐士和知识分子隐士。他们或者承担着深重的孤独与贫寒,栖息在偏僻无人抵达之处,或在寺庙里忍受着游客的喧器,琐碎杂物,或承担zz/行政事务;或疾病缠身,平静等待死亡降临。他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诗词歌赋中的浪漫洒脱。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他们的灵魂坚定而纯粹,为了修行。

这是道教徒和佛教徒所追寻的道,我们生于斯,回归于斯的无,与自然融为一体。

可惜那些破碎的历史破坏,一切归于尘埃。

本书作为宗教相关的随笔似乎更为恰当。普及了不少宗教历史,人物与古刹。佛法无边,道教深奥,社会杂絮,要学的东西太多,不可能一蹴而就。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保持身体健康,舍弃欲望,修行悟道。

对于生活于城市中的我们,万千红尘,希望找到生活中独处的乐趣,不泯然于众,自留一片清新天地。

《空谷幽兰》读后感(五):空无自性,南山幽兰

最早应该是在电视剧里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剧中人向人解释这本书~外国人来中国人寻禅。

这着实让人感到好奇。一方面来自于文化差异性,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太懂的道,外国人又怎么能够真的参透呢;另一方面是对于禅本身的思考。

事实证明,用一种文化的角度去看待另外一种文化,并且去探究这个文化里面最真最深的部分,会有太多的不同。比如讲八仙过海,从小知道八仙名号,但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只看到了电视剧里风流倜傥的吕洞宾,对他的一些故事比如被狗咬这类的瞭如指掌,对他的思想却一无所知。这些神仙本来也不是天上本来就有的,而是修行得道的人。再比如道跟佛,印象里觉得道就是一种迷信,佛是一种修行。但事实上他们之间是有着万缕千丝的关系的,佛是养性,道是知命。宗教的魅力是在于探索生的秘密和死的秘密。

因为家里的原因,从小对宗教有种抗拒,尔后很久才想明白是人的问题。世界上的宗教那么多,要信奉的神更是数不清,总不能说我许个愿哪个灵了我就信哪个,比起神灵,我更相信人本身的力量,如果神灵真的有作用的话,也是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的。所以不管是哪种宗教也好,学派也好,对于人本性与本能的思考都是令人着迷的。自我练习与修行是令人好奇的。这大概也是作者二人不远千里,漂洋过海来终南山太白山华山诸山寻隐士(禅)的原因吧。

还有一层很深的感受就是,中国文化真的博大精深,这不是一句客套话,是事实。尽管我们的社会和政府都在这么说,可是对于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还是有大的提升空间的。

——————最后给上几个小笔记,嘻嘻。有机会希望能看道德经和去终南山瞅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