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野狗之丘》的读后感大全

《野狗之丘》的读后感大全

《野狗之丘》是一本由刘克襄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野狗之丘》读后感(一):我猜那个是马铃薯

流水账一般的日记,开始看的并没有什么兴趣。毕竟是一部动物为主题的小说,以为总体基调应该是以温情为主,直到遇到了第一个死亡。

那是小不点。开篇介绍了书里出现的所有野狗,形象太多,自觉的记不住,但是没想到最后竟然都牢牢的印在脑子里。所以开篇不久的小不点和马铃薯兄弟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小不点很小,马铃薯更活泼更大。心里一直为这个小不点担心,直到文中说,小不点虽然个头小,但是这段时间甚至比马铃薯还有活泼,这时心里石头才落了地。没想到这完全不是温情小说,接下来,作者就说出了不愿让人接受的现实—小不点抵御不了风寒和冷空气没能挨过冬天。

心里很难过。想起了自己家的“小不点”。家里喵的头胎,身上的颜色很深,其他宝宝颜色逐渐变浅,真·“生着生着就没墨了”,和小不点的生命历程很像,开始很让人担心,身子实在太小了,后来甚至比别的宝宝还要活泼,但是突然有一天就不行了,什么东西都吃不进去喝不进去,那时他刚刚会走会跑没多久,最后咬着我的手走了。当时看着小黑宝用尽自己的力气来咬我,甚至都忘了疼,泪珠就不停的落下来,直到他再也没有力气。后悔没有多给他照几张照片,后悔没有多多留意他,看他是不是吃饱了,只怪自己不细心,总觉得是因自己的疏忽才让他这么快就走完了生命的旅程。

所以看到小不点没能挨过冬天的时候确实很难过。只是没想到,后来还有那么多的死亡。野狗的生命要和太多的东西抗争,疾驰的汽车,捕狗大队,路人的恶意……到了最后,野狗之丘也已变成了荒芜之丘。感谢菜农给小冬瓜的项圈,留她一命。

马铃薯在我看来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但是并没有主人公光环。我猜他可能还是没能挨过捕狗大队的毒打。

请用领养代替买卖。

请对每一个生命认真负责。

《野狗之丘》读后感(二):那些风中散落的生命

今天一天改稿,改得头晕脑胀,看稿子愈加面目可憎。唯一可值得欣慰的是,终于看完了野狗之丘,在中间休息时间。这本书是我断断续续,在几个阳光好的日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看完的。

关注刘克襄,始于前面看的某期《明日风尚》,有他一篇旅行文字。看过便遍搜大陆出版的他的书,只找到一本《野狗之丘》(《11元的铁道旅行》3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也是一喜)

故事写得是,他家附近的一群野狗。他家附近是一个普通的城市或者城郊,有杂货铺、有垃圾场、有会对野狗呼喝的人,也有会给怀孕母狗留食物的人,当然,也有捕狗队。那些狗,也约略平常,看照片,皮毛杂乱,眼神躲闪,如果让我远远看到,或许并不会心生喜感。但读完一半,一小半,我却爱上了它们,它们的每一个。他们并不慷慨激昂、也不热血沸腾,他们有时小偷小摸,有时鬼鬼祟祟,有时没心没肺,有时甚至如街头霸王。但是你看过它们的生活,看到它们被追得哀嚎,他们懵懂地爱人,翻开肚皮给人挠,他们哭自己的孩子,却引来捕狗队,他们一年年,凭着机灵、智慧和忍耐功,在人类社会的夹缝生存。而之所以如此,因为,曾经承诺作为主人的人抛弃了他们。然后另一批以城市清洁、安全等等大道理为借口的人,带着电棍网子来抓走他们杀死他们。

刘克襄如是说:“动物小说是一个契机,可以让人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民族。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要为下一顿饭而烦恼,而能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动物。这是理想的、未来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台湾尚可以给他一个余地,让他去孩子的学校讲为何要爱惜野狗,野狗的好处。教师会带着好奇的倾听,而大陆呢?我们的孩子,遇到野狗,会爱惜它们吗?因为我们生活的,似乎是一个更加不宽容的世界。

读书的时候,家里的两个猫娃娃天真无邪地在我脚边窜来窜起,一幅天真不知愁滋味的样子。而就在我的阳台看下去,左边一个院子里,是一只凶巴巴娇惯的家养狗,对面的野草丛中,也是一群今年刚生的小野狗。我喂过它们一次家里娃娃挑剔不吃的猫粮,他们不够警惕,但还知道不要上前来围观,待我走开三四步,就匆匆一爬一滚地来抢吃的了。

然如今,野狗满街满巷,因为得到狗多么容易,扔掉狗也不太难——只要过得了你心里的那一关。因此,无数人因为需要一时的依恋和陪伴把它们要来,又因为一时的麻烦或者厌弃而将他们丢弃。

养狗的你,请好好对待它。不要丢弃,不要让他流浪。如果你实在无法必须舍弃,也先做了绝育手术。

《野狗之丘》读后感(三):废墟上的一只花猫

西溪湿地北门正对着的花蒋路上,有一些村子正在拆迁。马路西面的村子还有人来人往,人们正在逐渐搬离,马路东面除了一家小店开着门之外已经没什么人住了,人去楼空,断壁残垣,一地砖块。我们在里面闲逛,正要离开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小花猫。我赶紧举起相机,对着它拍,没想到它特别配合,丝毫不畏惧镜头,小眼睛一直盯着我。咔咔咔,我一下拍了好几张。

我刚放下相机,它一个转身溜走了,同伴的声音在耳边传来:“我觉得这样拍它有点残忍……”

“……哦,有点……”

我看着照片,它高高得蹲在垃圾桶边沿上,桶里的垃圾装得满满的。我拍它,并不是它看起来有多么可爱,而是在这一片拆迁后的废墟里,居然还有一只小动物。我猜它可能是人搬走后遗弃在这里的,或者它是从对面村子里跑过来的。

“也许它很喜欢这种自由,不用被人关在房间里……”

然后我们就离开了。在去公交站的路上,我们还看到一只黑猫,在路边公园的花坛里蹲着,它像阅兵一样,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从这头走到那头,或者只是因为我们也在看它,才有这短暂的眼神交流。

我不曾养过猫或狗,与这些动物的交往一般都是浅尝则止。这只垃圾桶上的小花猫,让我想起一本书,《野狗之丘》。书里说,野狗们通过互闻、叫声、摇尾、竖耳等动作和表情来沟通交流,甚至从脚步声和走路的姿势,就能看出其他野狗到来的目的和心情。“许多猎人在野外经验久了时,多少能微妙地感应到这种野生动物的情绪。他们对于自己猎区动物的心里状态,有着熟悉的感应。”作者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猎人”,他对他家附近这群野狗相当了解。他在六百多天里,观察这群城市里的野狗并一一记录它们的生存状态:生育小狗、寻食、交配、甚至被捕杀。他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每一只狗都有自己的个性,猪头皮的凶,三层皮的谨慎,蓝带的嚣张,无花果依旧保留做家狗时对人的信任依赖,疯子黑毛从独自逍遥者变成蛋白质的忠实守护者,还有小冬瓜和马铃薯的母子情……当它们一个个被捕杀的时候,我真希望作者马上站出来救救它们,不要再做一个旁观者。有时候我会怀疑,作者是否自己也变成了一只野狗,成为它们的一员,所以他才能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心情一一生动地描绘出来。野狗的世界也很精彩,丝毫不逊色于人类社会。

可这并不是一个美好的故事,这是一群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狗,它们的生活完全受到人类影响。野狗们都依靠着人类丢弃的食物才得以生存下去,不管是垃圾堆里的,还是小吃摊边人们施舍的。这些野狗的产生也跟人类有关,大多是被遗弃的家狗,或者上一代、上上代是被遗弃的。最后,为了人类城市的安全和卫生,它们还要被捕杀处理。对待它们,就像对待垃圾一样。

大青鱼和无花果是被遗弃的家狗,它们看到和蔼的路人,还是会跑过去撒娇,躺下露出肚皮,渴望被抚摸被呵护。但是从小作为野狗长大的马铃薯就不一样,它对人类始终保持警惕的态度,一看到有人,先远远地躲开。被驯养的和野生的,差别这么大。而很多狗被遗弃时则受到了很大打击,自信心丧失,总是走在街角躲闪着人,有些连三岁小孩都害怕。大的不说,在你选择要去养一个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虑,是否可以坚持,最起码不要随意遗弃它们,如果实在不能继续养,也要想好一个合适的方式,为它寻找下一个可以接受的家庭,或者送到流浪动物救助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