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锦集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锦集

《巴黎圣母院》是一本由维克多·雨果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4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一):《巴黎圣母院》戏剧化结构的典型分析

(昨晚刚学了结构主义,尝试一用)

更像是一部戏剧或电影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二):施康强译本一个年龄问题

译林出版社施康强版本第123页开篇写1482年,卡西莫多约有20岁,弗洛罗的年龄在30岁上下。。。。

难不成弗洛罗在10岁左右就收养了卡西莫多吗?再往前篇写到弗洛罗收养卡西莫多时已经是神父了?很费解,有没有人为我释疑?????(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用40个字来描述)求解求解求求解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三):人生就是悲剧

读书之前 看了太多关于敲钟人卡西莫多与美女艾丝美拉达的引用,关于敲钟人内心的美好善良,关于艾丝美拉达的美貌,以为是两人之间传奇的爱情故事来着。

看完才发现 原来都是关于主教 都是关于弗洛德

卡西莫多,是弗洛德的养子,样貌丑陋,内心单纯, 不就是弗洛德主教的另一个影子

他本身的丑陋,源于社会,就像弗洛德的卑鄙恶心源自社会无情的压抑; 他内心的单纯,也似大主教对知识的探索,对信仰的守护。

艾丝美拉达, 是美的化身,也是单纯的善良,大主教倾心于她,我想也并无过错。

有时也会在想自己也是不是会变成主教式的人物,为了一些美好追求,行卑劣之事?

这世界生而不公,有些人为了追求烈火焚身,有些人生而有之弃之如敝履。

不过也都是世间司空见惯之事,只是人非蝼蚁,情感使然罢了。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四):《巴黎圣母院》读后

最有赤子之心的应该算是卡西莫多了,他应该就是书里的真。副主教把他这个人人视为怪物的婴孩从废弃庙中抱回圣母院,抚养长大,因这项恩情便将副主教视为慈父,无论善恶,只听从他的各种差遣,又仅仅因为爱斯美拉达一口水的恩赐,便把自己生命里所有的热情爱意都献给了这个吉普赛女郎,默默地留在她身边,最后在塔顶推下了自己的养父,最大的放纵也只不过是和心爱的姑娘尸骨相拥。

爱斯美拉达被自己臆想中的爱情蒙蔽了双眼,在河滩广场第一次上绞刑架见到未死的情郎,以及后面几次的相见……竟还不知腓比斯这张温柔多情的脸下面,是多么虚伪的逢场作戏,还非让卡西莫多寻他过来,一颗心心心念念在情郎身上,最后间接导致了自己母亲的死亡。美则美矣,却实在是缺了一个聪明的脑袋。

书中最精华的片段感觉应属第三卷的巴黎鸟瞰图,真的是感受到了文学大师的笔力雄厚,整个画卷缓缓打开,巴黎就这样浮现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建筑也许随着历史变迁,战火纷飞而损坏,文字中的建筑却永远留存下来,成为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五):这是雨果对巴黎建筑艺术的深爱啊

有几句题外话。不管是《悲惨世界》还是圣母院,都会看到有人吐槽雨果写书废话太多(不管是啥用词说白了就是这个意思呗)。我觉得可能是现代大家已经没有了这个耐心去慢慢品味他所有对历史事件或者文物风貌的描写以及对这些东西表达的个人观点了,如果没有这个耐心把悲惨世界各种描写历史的过渡章节读完,把圣母院他俯瞰巴黎、表达对建筑被破坏的惋惜对古建筑的珍视和他各种唠叨读完,我们感受到的悲惨世界磅礴的情感伟大的慈悲、圣母院里敲钟人对钟声的爱将是残缺的,是的我可以说,一定是残缺的。

这一本读完不禁想问,书里专有一章和其他散落各处这么多篇幅来细细描绘巴黎圣母院和巴黎各处古建筑,如此细致的笔法细腻的感情…雨果写巴黎圣母院最重的意义是在于各种中学课本或名著推荐里所说外貌心灵之美丑对比吗?我的理解是这也是故事主线之一,还包含了那个时代和环境下所有推动故事发展和造成故事结局的种种批判。但感触最深的反而是那章《这个将要杀死那个》以及全书各处作者不止一次在个人观点中表达的对旧时建筑被人为破坏的痛惜和对巴黎建筑艺术的珍视。这一章提到印刷术将“杀死”建筑,作者在章节最后其实是要表达印刷术之于人类的伟大,但同时也批判了人为对建筑的破坏。看完全书倒回来看作者自撰的前言,一句话能击中现在的我们每个人(尤其圣母院火灾后…):“写在墙上的那个词也已从教堂的墙上消逝,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将从地面上消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