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秋读后感1000字

秋读后感1000字

《秋》是一本由巴金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6.00元,页数:6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秋》读后感(一):《秋》

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故事,主要讲的是高家大家庭最后的结局。觉新的妻子瑞钰难产死去,儿子海臣也因抽风死了。觉民和琴小姐结婚,搬到了外面。淑英在他们的帮助下逃走。高家三老爷克明在女儿走后,终于醒悟,而他的两个弟弟却如同往常,他俩总是在家打架,有时还吵着要分家。最终,克明被他的两个弟弟气得去世。高公馆被卖掉了,高家家业被搞得四分五裂的,人人相视如同敌人一般。《秋》语言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故事通过鲜明的语言叙述出来,表达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从而形成独特的美学特征。

《秋》读后感(二):#九分打卡 《秋》

大概有半年多才陆续将激流三部曲看完。 这一部作为高家最终分家的结局,就像序言中巴金先生讲的已经不是那么的悲惨了,最起码可以算作是一个开放式的,给人一点往好的方面的遐想。一如看之前两部的感想一样,本书若是作为电视剧还算是合格,但是作为一部反映时代的文学还是略显“小气”,书中虽然一直在通过各种人物的悲惨命运来反映吃人的礼教,但是给人以空喊口号的感觉,例如觉新,在最后的分家前才有所转变,其他人物比如五婶、三妹虽然也因各种原因从束缚中勉强挣脱,但是不够惊醒,或者说一而再再而三的悲剧已经足以使读者麻木。 我想作为读者早就希望看到的是像末尾三爸死后,觉民与四爸五爸那种激烈的对峙以及随之而来的转变。但这些想法只是作为我的想当然,旧社会的礼教恐怕真的如书中所描绘的,就像一座大山一般压在每个人身上,况且作为人这种生物,在整个群体中敢于站在讲桌上大声疾呼的都是寥寥无几,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在平静的绝望中。也许现在我们经历的可能正是这样的时刻,但读罢此书还是能够给我一点思考和惊醒...

《秋》读后感(三):如果读《激流三部曲》,我个人建议只读第一本《家》

记得读完第二部《春》时,我曾说希望第三部《秋》中,高家的长孙高觉新能有所爆发或觉醒。但直到整套书的结尾公馆被卖高家分家时,他也只是说了几句不同意但又无济于事的话。高觉新是那种典型的封建礼教下的家族长子长孙的形象,唯唯诺诺、不敢反抗,大家眼中的“老好人”。就像《北京人》中的长子曾文清、《雷雨》中的长子周萍。

把巴金老先生的激情三部曲都读完后,说实话,我个人并不太推荐读这套书。原因有二:

一是三本雷同。我个人觉得这三本书其实是一个套路。每本讲的都是在封建礼教高压下,高家逼死了丫鬟或害死了晚辈,结局要不是晚辈离家出走,要不就是分家。说实话,同样是反映那个时代的作品,这套书比《四世同堂》《正红旗下》,我个人觉得还有一些差距。

二是文笔略显稚嫩。在读第一部《家》时我就发觉了,所以去查了一下巴金老先生写此书的年龄,是20几岁,所以略显稚嫩也属正常。我个人觉得书中很多对环境、氛围、对话的描写,似乎对人物塑造和故事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帮助。特别是人物的对话,有一种学生的稚气。

所以,这套激流三部曲我个人就不推荐了。如果一定要读的话,那就读第一本《家》吧,看看在封建礼教高压下,家以及家会塑造怎样的人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