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宇宙的无限与虚无读后感锦集

宇宙的无限与虚无读后感锦集

《宇宙的无限与虚无》是一本由[美]艾伦·莱特曼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宇宙的无限与虚无》读后感(一):就像一个小孩子

小时候望着天空,总是想象天上都有什么,星星的外面还有没有星星;看了父亲的一本《物理世界漫游记》之后,总是想象比原子还要小的是什么,我们地球是不是只是外星生物的一个原子。

后来读了现代物理的一些书之后,明白了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等理论,还有量子测不准等理论,弦理论等等,逐渐对于现实有了更深的了解。跟作者一样,每个人都很好奇,原子可以分成质子、中子、电子,而这些又是由夸克组成,那还有没有更小的成分?

思维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物质和意识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生命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总是让人好奇无比。在这些思考之中,慢慢的才会产生哲学,才会有科学前进的动力。即便是最顶级的科学家,对于无法解释的现象,还是有可能去寻求宗教的信仰,因为人总有一种将所有事物都归因的倾向。古代受知识所限,无法解释的多,所以宗教和巫术盛行,现代无法解释的变少了,但剩下的也是最难的,更需要一种力量来支撑。

微观粒子和宏观世界之间的关系,人类大脑不可思议的思考过程,都是令人赞叹的奇迹,也都是吸引人去探究科学的主要动力,这本书能起到最好的作用恐怕就在于这里了。

《宇宙的无限与虚无》读后感(二):「鉴书团」物理学家们也有浪漫的,不都是sheldon

当你参透宇宙的奥秘:房子装修的在好也是个临时的住所,那个小盒才是你永远的家啊。

宇宙大爆炸,那是大宇宙,原子本身也是个小宇宙,这不就是圣斗士星矢吗?类似的形式,只有尺寸的不同,无穷大和无穷小都用同一种宇宙形式支配了。

在作者的描述下,历史上每个大名鼎鼎都物理学家都,颇具浪漫主义气质。峨眉峰,还独照?

帕斯卡是个富二代,坐拥六辆豪车(其实是马车),39岁死于胃癌。

爱因斯坦赫赫有名,却没有预见宇宙的无限膨胀。

在1900年搬家到美国的前苏联物理学家林德,当面给霍金当翻译,霍金也不给面子,当面表示不同意林德的理论。被林德‘叫去’小黑屋,当面1v1 battle,据林德说,霍金最后呗说服了,因为他之前没有提供更多关于自己理论的论据。

插图:土豆吕严,时间简史

物理里虚无(void)的概念比较玄妙。历史上的科幻小说,文艺作品对此都有一些描述,但好像都不如stay hungry,stay foolish 里面的hungry都那种空。空杯心态,放下一切已知,去寻找,去迎接所有的未知可能。

物理学家们,或者说可能所以人,都是既喜欢秩序,也喜欢混乱的,既喜欢order,又喜欢chaos,反正双标的活着就对了。只要你能双标的活着,你就能够游刃有余的活在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了。穿插自如,反复横跳。

布朗运动的发现是观察到花粉在水面上振动,太微观了,手抖,抽筋是不是也算?帕金森呢?

sheldon就是string theory的方向,弦理论在此刻和tbbt合流了。让sheldon得到诺贝尔奖,可能是编剧都私心,或者说是对弦理论的私心。物理学到这种程度,可能更多都是人情世故了,各个物理方向,都已经早早的站好立场,就等领奖了。能被物理学家们用的希腊字母用完了,就开始霍霍拉丁字母了,会不会有一天把utf-8都用上?汉字有没有可能有一天能够作为符号进入物理领域的表达系统。

物理学学到这种程度,都属于化境了,纯靠想象力了,相对来说,好像民科更接地气一些,我甚至觉得,民科们来写科幻小说,可能比真正的物理学家要精彩。你们不敢写的,民科们都敢。

生命只能来自于vivo,vivo50,就告诉你。绍斯塔克发现生命来源于当今用来做猫砂的粘土材料,这不巧了吗?女娲预判了你的预判。但从无机物创造生命这件事明显触犯了一些宗教人士,因为造人,孕育生命,是上帝独享的moment,你也配?

书里最让我兴奋的一部分,是物理学家费曼,谈到得不得诺贝尔奖都不重要,你在发现的那一刻就是一个物理学家能够获得的最好的奖品,那些浮名虚利,都是不重要的,你已经在心灵上得到升华了,不需要一群远在天边的专家们,几十年后,给你颁发一个什么荣誉。这就是一个有好奇的人,被满足了好奇心时,最朴素的感情。

《宇宙的无限与虚无》读后感(三):诗意的无限宇宙

《宇宙的无限与虚无》是美国作者艾伦·莱特曼的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十余篇随笔,莱特曼探讨了现代物理学和哲学中关于宇宙、意识和人类自由意志等重要问题。

书中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空间是否可以被分割成越来越小的单位,直至无限小?同时,空间是否会延伸到越来越大的区域,直至无穷大?这些问题涉及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虚无的本质。莱特曼以科学的角度和哲学的思考,引导读者思考无限和虚无的含义,以及无限中的人类意味着什么。

接着,莱特曼探讨了意识是否可以还原为物质大脑及神经元的问题。这一问题涉及到科学和哲学的交叉领域,引发了对人类意识和自由意志的思考。通过对意识的探讨,莱特曼引导读者思考人类的特殊性和自由意志的存在。

莱特曼以诗意的方式,带领读者进行一次小小的深入思考。他通过描绘微笑的神经科学、记忆的反复无常、宇宙中生命的特殊性以及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等问题,引发读者对宇宙、生命、心灵以及比我们大得多和小得多的事物的思考。

在书中,莱特曼指出原子内部包含着一个无限小的宇宙,而在我们的望远镜之外,存在着一个无限大的宇宙。而我们人类则处于这两个想象的极端之间,脆弱而短暂,只能紧紧攥着眼前那一小部分现实的一角。这种对宇宙的思考和人类的微小性质的描绘,让读者对自身的存在和宇宙的奥秘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艾伦·莱特曼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小说家和散文家。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人文学教授,是跨科学与文学任职的开创者。他的作品《爱因斯坦的梦》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并衍生出50多部戏剧和音乐作品。他的其他作品如《g先生:关于宇宙创造的小说》、《诊断》和《双人舞:艾伦·莱特曼科学散文选》等也备受好评,其中一些作品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

总之,《宇宙的无限与虚无》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科学和哲学的交叉探讨,带领读者思考宇宙、意识和人类自由意志等重要问题。莱特曼以诗意的方式,让读者对宇宙的无限性和人类的微小性质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不仅适合对科学和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也适合一般读者进行一次小小的深入思考。

书中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开篇,讲述了一个女人坐在非洲洞穴旁的火堆旁的场景。通过层层追溯,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的起源,从我们的母亲体内的一粒种子开始,一直追溯到10万年前的女性祖先。这个故事让人不禁想象,如果每一代人都在同一张羊皮卷上留下指印,那么这张羊皮卷上将会有数千枚指印,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场景。

接着,作者通过现代技术对动物化石中提取的DNA的分析,揭示了我们的祖先是更原始生物的后代,而这些生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体。这些最早的生命是在无生命分子的随机碰撞中偶然形成的,它们能够繁衍出更多的同类,并从大海中汲取能量。这一段描写让人感叹生命的奇妙和多样性。

书中还介绍了大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种密度和温度极高的状态,随后不断膨胀和冷却。在最初的几分钟里,宇宙快速冷却,最简单的氢原子和氦原子得以形成。而其他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则是在数亿年后,由于引力的作用,大量气体聚集在一起形成恒星,恒星的核反应将氢原子和氦原子融合成其他原子,并通过恒星的爆炸将这些新炼成的原子散布到太空中。通过望远镜观察爆炸的恒星,并分析其碎片的化学成分,科学家们证实了大爆炸理论。这一段描写让人对宇宙的无限广阔和生命的起源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最后,作者提到了一个有争议的概念——无限性。他指出,原子内部包含着一个无限小的宇宙,而在我们的望远镜之外,存在着一个无限大的宇宙。这个概念虽然不确定,但有着令人信服的计算支持。这一段描写让人对宇宙的奥秘和人类的微小感到敬畏,刚好在这两年,我一直在研究宇宙学和无限宇宙的话题,我试图在爱德华·哈里森的《宇宙学》,和一些量子力学的教材里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也许我需要的正是更加富有诗意和文学性的答案,曾经偏向于科学的严肃性,一定程度上让我在科幻写作上有些限制,知道看到《龙珠》的系列漫画,才知道原来科幻类的作品还可以这样创作,并且大获成功。

《宇宙的无限与虚无》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令人惊叹的事实,向读者展示了人类起源的奇妙之旅。它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存在和宇宙的奥秘,让我们对生命的多样性和无限性产生更深的思考。我认为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科普读物,更是一次关于人类和宇宙,充满诗意的的心灵之旅。无论是对科学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对人类起源和宇宙奥秘充满好奇的读者,都会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