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牧师的花园》经典读后感有感

《牧师的花园》经典读后感有感

《牧师的花园》是一本由[英] D. H. 劳伦斯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牧师的花园》读后感(一):一个字“真”

D.H.劳伦斯——一个不为同时代人所关注的人。

或许他追求的是最纯最真的部分,而这份真正是人们最想避讳的东西。他那些鸿篇巨制中对人性的刻画震撼了无数国人的心灵,但他短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细微之处,更易让人感动。

那些情感、欲望、人事物事,都在他细腻的文字中凝结,就像雨后荷叶上颤抖着的晶莹水滴,一颗一颗滴落,却晕染成了一个字——真。

《牧师的花园》读后感(二):牧师的花园

这是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选,与其他选集不同的是,里面收录的小说似乎两两相对,特别是《菊花香》一作,不仅有两版,还有一个结局。当然此书故事还是不错的,以女性的角度表现对待丈夫的态度,开始的抱怨,在得知丈夫死后的态度,面对丈夫尸体的行为等,很令人触目。 本书是根据劳伦斯的手稿、遗稿等,由其妻子加以整理编成,表现出不同女性的日常生活态度,塑出不同的女性形象。

《牧师的花园》读后感(三):牧师的花园

只是其中一个短篇,在很久以前和朋友一起看的。看完之后我却不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

“我觉得吧,这个就是说,觉得很美的东西,当知道背后的一些事情后,就会立刻改变对他的看法。其实微妙的能够理解,淡定什么的到不是,就是突然觉得这个地方不美了而已。有点小小的讽刺。本来那么美的花园,只不过因为这些事情就让人觉得它很恐怖了。就应了那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朋友就这么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大堆,现在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经常见面了,也没能再提到。

《牧师的花园》读后感(四):大师的成长——读劳伦斯《牧师的花园》

二零零五年九月《北京文学》为纪念创刊55周年出版的《菊花的幽香》既是以劳伦斯《菊花香》命名,由莫言推荐并评点。当时读时觉得里面充满了声、光、色,即便是那个母亲的心理描写也是声音洪亮如在耳边,边读边看莫言的点评,三遍之后,如淋了一场透雨,只觉得酣畅,到底是哪里通透了呢,却又是说不出。莫言在里面说,这篇小说对初写者会有很大启发,确实,场景、气氛、细节使人身临其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直至现在,仍会不时翻开这篇揣摩揣摩。

我觉得《牧师的花园》不应改做《玫瑰园魅影》,增加了时尚的意味,有媚俗嫌疑,《牧师的花园》是很不错的题目。初稿有些意思,但相较第二稿有云泥之分。丰满了那个丈夫形象,用很尖锐的刻刀划出这么一个平庸、粗鲁、虚荣、自负又自卑,是这一个,而不是另外一个别的人物,当这个男人对并不爱他的妻子长叹一声,说他们再不能再这里了,又让人对他心生可怜:他其实是个善良的老实人。终稿对玫瑰园的描写简直太棒了,光影在玫瑰丛中跳动,色彩在眼前流转,如临其境,不愧是大师之作。

艾略特说:劳伦斯的描写才能首屈一指,他能为你描绘的不仅是声音、颜色、形状、光彩、阴影、和气味,而且还有令人激动心弦的微妙感觉,甚至还有那种超然的断断续续的情感,他对这些情感本身则往往有着令人惊诧的洞察力。

不说了,有心人自己去读吧。祝您在阅读的过程,旅行愉快!

其中四篇作品创作时间表:

一、《牧师的花园》创作于1907年8月10日至24日;

1913年6月改写,更名为《玫瑰园》,后更名为《玫瑰园魅影》,

1914年3月在《时髦人士》发表。

二、1907年10月完成《格蕾丝莱编年史一页》,

1907年11月初更名为《红宝石》,

1911年4月1日改写并更名为《彩玻璃的残片》,

1911年9月发表于《英语评论》。

三、1907年10月20日请求路易丝巴络誊写《白色丝袜》并以她的名义参加征文,

1910年1月23日完成第一次修改,

1911年4月完成第二次修改,

1913年10月在《时髦人士》发表。

四、1909年12月9日《菊花香》初稿,

1910年3月至9月完成《菊花香》两个版本修改,

1911年6月完成《菊花香》第三次修改,

1911年6月发表于《英语评论》,

1914年10月,《菊花香》第四次修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