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死于威尼斯》的读后感大全

《死于威尼斯》的读后感大全

《死于威尼斯》是一本由[德] 托马斯·曼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于威尼斯》读后感(一):我只想说一小点,关于菲德拉斯

菲德拉斯这个名字,感觉译者没译好。按我的阅读量看来,菲德拉斯应该翻译为 斐德若。柏拉图的对话集里 《会饮》《斐德若》都主要有他的观点。“神在有情人身上”(见于施特劳斯《柏拉图的会饮》)。扯到柏拉图,这个话题就大了,本人功力也不够。

《死于威尼斯》读后感(二):直男是写不出这种东西的

译本原本我都看了,也和在托马斯曼成长的土地上的同学聊过,大家都表示多少有些看不懂,他的东西有些含糊,很多东西不点破,所以有时候读起来有些微妙的感觉,但也不是故弄玄虚,总体而言还是好作品。

色彩丰富的好作品只可能是基佬写的,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

《死于威尼斯》读后感(三):对美的追求

看了电影之后去读的原著,导演基本上完全按照原著情节发展和意境拍摄的,很还原。书中体现了很多作者对美学的思考,文中的美少年卡其欧就是美的象征,美的符号,是抽象的概念,而非具体的人,最后主角为卡其欧而死,也体现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情感。美之本身就是可遇不可求的神圣事物,是创作者为之可以赴死的追求。

《死于威尼斯》读后感(四):“艺术家小说”——美

1.艺术家,群体的独特性。在现实世界中,创造能与时间抗衡的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跨越时间、空间,跨越现实中文化、意识形态、种族的差异,去往永恒的维度。

与凡人相比,他们活得比我们更非凡,他们有着更为极端复杂的精神世界。我们在与现实斗争中耗费心力。

2.追逐美,与死亡相伴随。

《死于威尼斯》读后感(五):爱他爱的无法告诉他

这不像是我心目中的小说,像是从生活中衍生出来的平凡之事,在阿申巴赫即将离开塔奇奥的时候才发现是如此不舍如此深深依恋着,从每天早上在海滩上注视着他嬉戏或是一整天跟踪那个波兰家庭每时每刻看到塔奇奥,阿申巴赫无不透露着对小男孩的爱慕,热恋之情,功成名就的他可以抛下包袱坐享天伦之乐,可以享受旅行的快乐,却仍然奋斗在第一战线,当他出现时无法自拔的陷入爱情漩涡,也许这就是他心中所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