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金瓶梅读后感摘抄

金瓶梅读后感摘抄

《金瓶梅》是一本由兰陵笑笑生著作,齐鲁书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75,页数:14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瓶梅》读后感(一):我怎么觉得西门庆挺好的

西门庆又会赚钱,对妻妾又好,很少与她们发脾气,发脾气也不会打骂她们,在家经常看看孩子,外人找他帮忙他大都是应允的,睡的女人多但她们都很乐意, 自己宝贝儿子配了门户低于他的人家的女儿,也只说两句不般配,既没反对也没责怪月娘,还是同意了,礼数也周到。别人央他官司,大都是求免罪,他很少主动害人。

手里大概有三条人命,但实为金莲主意:一是武大郎,金莲杀的。二是蕙莲老公来旺,原答应蕙莲算了的,金莲几番劝说下死手的。三是蕙莲,因金莲来回挑拨,害死她老公,引雪娥与她口角,羞愤自杀了。

书才看一半,目前是这样的感受,可能全看完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吧。

《金瓶梅》读后感(二):不拖沓就更好了

慕名拜读 但是拖沓的时间有点长 饱暖思淫欲 物质的极大丰富后开始追寻精神层面的享受 书中的每个人物跟红楼梦一般有血有肉 每个人都不是完人 金莲为了一件袄子据理力争 西门庆临死说的遗言是谁还欠我钱 孟玉楼临走的时候月娘不忘给她的拔步床 发家致富的庞春梅不忘了当初孙雪娥的仇 比红楼梦不如的地方:我1.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我特别喜欢这一点 就跟悬疑片一样 这个金瓶梅弱一点 2.中间的喝酒宴请唱小曲儿 我就服了 能不能别天天唱 天天喝 没别的事儿就不要强行凑篇幅 红楼梦明显有所指才写的 3.男主挂了以后强行给陈敬济和庞春梅加戏 有点让人烦 4.写的诗不如红楼梦 虽然我都不咋爱看 但是文笔确实差一些 最后:如果能够短一些 60回左右 差不多就能把故事讲完 没必要强行凑字数 但是作为红楼梦的前辈 市井小说的先河 值得肯定 如外人所见 山东人都是官迷吧

《金瓶梅》读后感(三):阅读记录

许多方言读起来很亲切,现在我老家也是那样说的。

金莲和玉楼勾搭,两个都是丈夫孝期未满再嫁,一处煽风点火。

月娘还算是好性。李娇儿勾栏出身,孙雪娥前妻丫鬟,地位最低。

金莲小气又喜欢挑唆,实在不喜欢。

瓶儿心眼太实,在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活不下去。

月娘月下祝祷的情节,不就是甄嬛倚梅园复宠吗!

写来写去,也不过就是一个有点钱的财主的家长里短,却也看的下去。

看到32回,看不下去了,琐事太多,有点烦了。

月娘楼梯扭腰小产,五个月,西门庆屁都不知道,笑死,要男的干嘛。

应伯爵,危机公关第一人。

西门庆,就是贾母说贾琏的话,脏的臭的都往你屋里拉。

《金瓶梅》读后感(四):大厦将倾,欲海难回

借军训期间,终于读完。 作者笔下,花团锦簇,焰火冲天,颜色亮丽到几乎苍白,苍白中色调灰暗。大厦将倾,番兵扣边,作者轻描淡写,随意抹过年号,若紧绷若无聊,旋即又写起市井之态,不动声色间各色人物跃然纸上,人情世态信笔白描,戏词俚语随笔即出。任他洪水滔天,只求得此刻受用。作者愈提年号,锣鼓越发密集,好戏窜头并进,君昏臣贪,升官发财,人情运转间颠倒黑白,好一出太平盛世,好一个圣明天子。人们依旧庸庸碌碌热火朝天地活着。直到后来,年号靖康。读者不禁深吸口气,箭在弦上! 一番锣鼓喧天后,飞鸟各投林,雀儿捡漏食,眼见他楼塌了。大官人哭道:六儿,好生守着我,你们姐妹,可别散了。读者在此不禁一笑,想起曹孟德分香卖履。 再往后,乱糟糟一番热闹,续起书中后四分之一的小高潮,各色人物命运起伏,不禁让读者感叹人生无常,下线是可以打破的,也可以说,在欲海狂涛中,何来底线! 最后各人自有去处,孝哥儿被度走,国分南北,又是一片太平景象。真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读此书,多次掩卷长叹,感叹作者用心之妙,文笔之奇,捻须微笑中将人情世态呈现。冷面冷心,长做陈述,偶尔感叹,不时怜悯,生旦净末丑轮番上演。 读罢此书只惘然

《金瓶梅》读后感(五):怎么敢写书评?

本来想写个笔记,可是笔记需要写多少页多少章回。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写书评。

读红楼梦的时候,就有看周边书评,很多提到了金,那时候开始有拜读的想法。找了很久,图书馆一直找不到,暑假时候无意在网上看到崇祯版本,就在网页里,一篇篇看完了。

读红楼梦的时候,就有看周边书评,很多提到了金,那时候开始有拜读的想法。

写的真好。嬉笑怒骂,活色生香,似乎酣畅淋漓,最后却是内心一片惘然与悲凉。当看到西门庆开始感觉到身体不适的章节,加上同步在看的金瓶梅网上解读剧透,知道大厦将倾,那一刻,想摔掉手机,想删去记忆,不想再看下去,怕看到树倒猢狲散。如果别人的感触别人的评论都是虚幻的,都是可以怀疑的,自己登时的感觉应该是自己最清楚的了。

作者真厉害。兰陵笑笑生,原来他就是金的作者。然而,除了这个名字,现在的我们对他一无所知。我们看书中的人物寻欢作乐、醉生梦死、起起伏伏、往生往死,那又何尝看不到我们自己的身影自己的内心?而作者,就像看透了一切、又付诸一切在这些车马喧嚣、纸醉金迷的的迎来送往的生活中,静静看着,只待最后弹指一挥,将一切灰飞烟灭。

每次看完一本好书,对自己有触动的好书,都需要空置一段时间,平复心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