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茶馆》经典读后感有感

《茶馆》经典读后感有感

《茶馆》是一本由老舍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5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馆》读后感(一):莫谈国事

三个时代的巨大变迁,在这样一个小小的茶馆里,人来人往之中,体现得如此的鲜明。一群活过三个时代的人,再加上一些或老死或出生,寥寥数语之中,体现了三个时代的特点。其实都是一些底层人员,生活的不易,让大家或许就在那儿苟且地生活着。也在最后掌柜上吊的那一幕,给这部戏剧划上一个句号,也是一个时代的句号。

或许对于过去“旧社会”的抨击,是对于新时代来说十分重要一面的话,那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万恶”的旧社会。

《茶馆》读后感(二):挣脱命运的钳制!

通过茶馆的变迁和在其中各式各样的活动,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透漏社会的变化!老舍笔下的茶馆掌柜王利发,八旗将士常四爷爷,秦仲义,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常四爷,八旗将士坚守的爱国情操,如梗在喉,不吐不快!秦仲义,立志改革中国的现实,但他的人生仍没有脱离世道的钳制,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才会感慨道:“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我爱咋们的国,可是我谁爱我呢?一辈子都在拼命,可却像个普通人一样活下去都不行。生命如同蝼蚁般被玩弄,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希望,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渴望。裕泰茶馆虽到处贴着“莫谈国事”,但无处不显示着国运的变迁……

《茶馆》读后感(三):我自认一生没做过什么坏事,凭什么要被生活扼住喉咙

读这本书是个巧合。前不久去学校看望同学们,听闻在排话剧《茶馆》,很是好奇,便去读了。很薄一本,读完,合上书,痛心。 “有钱就要吃喝玩乐、胡作非为,千万别干好事。”这本书的最后,秦二爷这样说。 这是怎样的无奈与感慨。满地的纸钱,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埋葬这个不让人活命的世道?忙碌一生,问天地良心,不曾有愧,凭什么要被生活扼住喉咙? 现在我们总爱说,想哭就哭吧,记得哭完了要热爱生活。这句话没错。只是对大多数人。 人类的苦难本不相通,我们连自己的情绪都照顾不好,又怎能要求别人热爱生活? 这个时代是好的。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这句话,放在那个时代,恐怕只及皮肉,甚至不及皮肉。 茶馆,不只是人,更是时代的缩影。 读这本书,让我想起祥子。不是他们不想好好活,而是这个时代不让人好好活下去!

《茶馆》读后感(四):茶馆:家族兴亡 莫谈国事

茶馆分为三幕话剧

背景裕泰茶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掌柜王利发经历的兴衰变化,在战乱时期里面始终贴着“莫谈国事“的字样,时局越来越混乱,里面贴的也越来越多,故事的尾声,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三人按照北京出殡的风俗,撒纸钱来祭奠自己。这一个时代也慢慢结束。

后面还跟着几章节别的故事,其中一个是妈妈为了生存卖了自己最后嫁别人将女儿舍弃,女儿在成长中也不得不重复母亲的道路。另一个是一个天生机灵的小伙子,干事勤快伶俐,娶了一个同样贤惠的妻子,但是妻子却跟别人跑了,之后跌宕的人生。

对于每个人物的刻画就像是一幅一幅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每一个人生活的难处以及无能为力,在那个时代血淋淋的去活着。

《茶馆》读后感(五):《茶馆》康顺子

王掌柜和常四爷,想必给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剧中还有康顺子这么一个边缘人物。幼年家贫,又逢动荡年代,父亲逼不得已把她卖给庞太监。可她并不甘心一辈子的屈辱生活。她收养了一个儿子——康大力,遭受庞太监的折磨后,她果断与庞家断绝关系,带着儿子,跑到茶馆求得收留,凭借自己的劳动得生。虽然话剧没有多少笔墨,但她却在我心里留下了冲击性的力量。她只是一个形单力薄的简单的女人,可能不知道“革命”为何物,可她却在用一生,反抗着黑暗的势力,按理说,她住在太监那儿,不说锦衣玉食,但也可衣食无忧,在那个动荡年代,在太监家里“苟活”,生路或许更加明亮。可她却选择逃离。她逃离后,来到茶馆,凭借自己的劳动生活,以己之力,挣得了尊严与人格独立。在现在这样的年代,有多少被家暴的女子不敢发声,只有在家里忍气吞声。更何况是那个时代!可见,她的思想是进步的,进步中带着朴实的反抗精神,这是十分令人敬佩的。试想,我们有几个人能毅然面对动荡未知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