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命不再等待》的读后感大全

《生命不再等待》的读后感大全

《生命不再等待》是一本由佩玛•丘卓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51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不再等待》读后感(一):生命不再等待

我只有在对的频率才能细细了解此书,很多个晚上,我只能拿起看两行又放下,但是这本书一直让我惺惺念念,就像一位好友。很多时候人们对佛法有误解,我不愿跟人解释其中的真谛,除非有人愿意听,这就像一个个Long Long Story..怕自己的笨拙会让人误解佛法的智慧。

无论如何,修行是重要的。 No time to lose .

《生命不再等待》读后感(二):悉皆回向的修行

唯有放下,方能获得福报。

发生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享乐比较好,我就享乐;

如果受苦比较好,我就受苦。

我们不蓄积任何让自我执着的事物。

一个月,一年甚至五年以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又会如何?

我们更愤怒,更贪爱,更恐惧,还是会发生一些转变?

每当我做了后悔的事,便对哪件事给予全心而慈悲的正知;

我不再对自己和他人隐瞒错误,反而直截了当地宣告。

我对自己承认,就是不自欺。

在某些情况下,我可以向他人宣告,让他人为我明智的发心作证。

《生命不再等待》读后感(三):此略解可作登堂入室的阶梯用,请各位注意几点

末学目前正在阅读此书,说起来一开始的机缘是好奇大于信服的,因为对于西方人的佛学研究所观甚少。大概是西方人的思维特征使然,佩玛丘卓比丘尼将其命名为《生命不再等待》,而非佛教中传统命名法则”入菩萨行论广解“或”入菩萨行论略解“之类。而末学从其内容来看,还是称之为”略解“为好,为何说此书只可作登堂入室初始用,末学大概可以作如下浅薄的分析:

其一,是从资格上稍微的不敢深信。作者佩玛·丘卓比丘尼的佛理,继承的是美国的“居士仁波切”——创巴仁波切。此仁波切早年游学欧美,因车祸导致半身不遂而还俗——以色身损伤为契机放弃戒律,颇让末学想起《百喻经》所说葬一子者,为担两头平衡而杀另一子之喻,实为喻破戒者也。此后娶妻生子,在北美建立起修道院来。因为个人未曾有机缘聆听此仁波切讲法,不好多讲,然而对于随处搜索此仁波切便可见的其荒唐行径,末学也是唯有苦笑对之。藏传佛教”仁波切“的名头,往往在此人非出家情况下仍然保留。此称号对于学通三藏的住庙大德而言,自是锦上添花;而对于此类在家者,颇有拉大旗扯虎皮之嫌,诸位谨记,既破戒而还俗,此仁波切与我等居士别无二致,切勿有丝毫迷信之思惟。

而末学于此处禁不住作如是妄观:既然创巴仁波切非出家众,佩玛丘卓比丘尼在何处受戒呢?既然作者时刻都在说自己是创巴仁波切的弟子,那就等同是没有师承的,何以不从师而让居士受戒?不依照戒律学佛,必然沦为抛弃庄严,随意妄为的产物,如日本佛教便是例子。末法时代,学人更应该谨慎从学,以免落入迷信或者附佛外道的桎梏。

其二,是此解的内容上。所谓守护自心的目的是什么?不应该是精进佛法吗?然而佩玛丘卓比丘尼往往集中在克服自己烦恼上,难免落入小乘的见地。欧美佛学往往有着让东方人大跌眼镜的地方,堂而皇之地破除戒律者大有人在,佛法已经沦为灵修方法一类事物,修习佛学成了和冥想术之类共法无差别的心灵净化捷径。从文字中,亦可见西方人对于佛法的不信之感,书中有偷换概念处。如每涉及地狱须弥山之类,便直接解释为愤怒的境地。这样虽然易于理解,却也客观上极大的限制了佛学名词义理的范围。佛学知识浩如烟海,如此武断的结论最好避免才是。这也许是为了迎合西方人理解而好意为之,然而每每看到诸如此类言语,颇有观盲人摸象,观须弥山为其上一石块之感。

其三,译者将《入菩提行论》原文也以白话译出。百度之后发现译者是一名英语翻译家,因此这译文应该是通过英语译过来。由此,此版《入菩提行论》先后经历梵文至藏文,藏文至英文,英文至汉语之历程,难免有不合愿意的地方,这只要对照隆莲法师翻译的《入菩提行论广解》便可明晓。

以上三点的枚举,并非是诋毁本书,恰恰相反,本书实是菩提道入门的佳作,通俗易懂,适合世人研读。只是本书好的地方大家几眼就可以明白了,西方佛学研究没有迷信色彩、体系清晰的优点是大家公认的。而且佩玛丘卓比丘尼讲解细致贴近生活,本书作为面向身存烦恼的大众,是一个不错的心灵体验,不需要读者去大翻佛学辞典就能愉快地接受。

作为一个学佛时间并不长的年轻在家者,末学不敢把自己的粗浅见解称作经验,只是建议大家,更是提醒自己,此书可作为登堂入室的阶梯,对《入菩提行论》的第一遍研读有着不小的益处。虽然局限不少,但是足以让人对《入菩提行论》生起基本的知识框架。读毕此书,再拜读隆莲法师译述的贾曹杰大师《入菩提行论广解》,可能会有殊胜的收获。

现在学佛者对于国内佛教似乎是存疑的。每有诸如藏地、印度乃至欧美的佛教人士,人们往往趋之若鹜,真应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古老的讽刺。不过眼观我们内地很多寺庙大兴迷信和大肆敛财的局面,真是心中升起末法时代的悲凉。我等应该谨记,依法不依人,学佛中既要谨慎地寻找师父,师徒相互确认彼此的资格,也要在确认师父后对师父生起尊重心,但这绝非迷信,绝非对上师的盲目信仰,而是为师父传授自己正法而感恩,这才是学人应有的素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