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拯救男孩读后感摘抄

拯救男孩读后感摘抄

《拯救男孩》是一本由赵霞 / 孙云晓 / 李文道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拯救男孩》读后感(一):我们该拯救的是教育!

这本书是我的学生家长推荐我看的,看完这本书,我只想说的是:“需要拯救的不仅仅是男孩,更加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教育!”在这里感谢作者将现在的教育现象写得这么透彻,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很有感触!

《拯救男孩》读后感(二):拯救男孩就是拯救民族

前两周看电视借枪,其中有一段台词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说的,你要留下,你要生几个儿子,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战士,我们牺牲了,后一辈还要接着和侵略者战斗。这让人想起了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现在,我们的民族没有面对国土的侵略。但我们的民族确实不强壮,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智。读了这本书,让人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所以,从小处看,拯救男孩就是让家庭更幸福,从大处看,就是让民族更兴盛强大。。。

近期接触到一些孩子在成长中有这样的那样的问题,感叹责任重要,家长,老师,社会。。。说到底还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和国家长远的眼光。

期盼科学的教育。

《拯救男孩》读后感(三):拯救社会的行为

读了《拯救男孩》这本书,我在想父亲是男孩子 从男孩到男子汉的引路人,父亲是教练,他们是导师和生活角色的模范,是成功的榜样,亦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但我有时又再想,父亲们也需要有人帮助,因为他们也还未学会怎样去做一名父亲,一名成功的榜样,社会给了男人太多的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做父亲这项工作。社会需要他们时,就呼唤他们归位,我们真的需要父亲们能认识到做父亲的责任并不只是一个概念,我们需要他们认识到做为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感,回到你的本位,在子女教育方面,尽到父亲应尽的责任,不要逃避和回避,真正做好“三陪”——陪孩子成长,陪妻子生活,陪父母老去。

做为一个社会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你有能力生孩子,也应该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有勇气去养育孩子。为孩子的人生负责,让孩子快乐的生活是多么重要。

《拯救男孩》读后感(四):旷世奇书《夏令营中的较量》的作者,不说中国小孩不如日本,改说男孩危机了

自序开头就是,“在中国人写的书中,可能还从来没有像本书这样全面而深刻揭示男孩成长的秘密或危机。。。我郑重向您推荐《拯救男孩》。。。”吓得我看了一眼,原来还真是自序。后来知道这个作者就是旷世奇书《夏令营中的较量》的作者后,倒是比较理解了,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346097/这是豆瓣里《夏令营中的较量》的链接,一堆鞭尸的8090后。

给这本书打高分的家长们其实可以看看相关论文,“从来没有像本书这样全面而深刻揭示男孩成长的秘密或危机”这样的话其实听听就算了,真的,有些专业方面的书(虽然教育方面的,是个名人都敢出书),看看论文其实有用多了,而且有些较专业的书籍并不比这样的书难懂。

优点一:

标明了数据来源。

槽点一:

特么这本书详实的数据呢?倒是比一些书不注明来源好多了,可惜这本书明显是先有观点,后补资料。一堆的数据都是来源于报道和网络,《男孩随爸,女孩随妈》之类的书反复引用。。。

优点二:

部分数据靠谱,在生理学解释方面,如“大脑分性别”之类的论述时引用了不少来自于文献的资料,较靠谱,这方面做得通俗易懂,挺不错的(虽然不靠谱的更多)。

槽点二:

忽略社会文化方面的解释,而且表达观点的时候,你特么敢不敢再武断一点?还无视论文的结论,截取分数据。在67页看到孙引用了郑新蓉,韦小满的论文《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性别差异的调查分析》用来证明“否定男孩学习方式,男孩成为牺牲品”,怎么不提提郑新蓉的《性别与教育》对课堂师生互动的的性别差异?前者只是说明了不同性别学生的不同学习倾向而已,后者认为课堂互动老师更倾向与男孩,和孙的结论更是完全不同。

此外,解释现象,阐释原因的时候,要依靠逻辑而非个例,但书中在表明观点的时候,多用个例来说明,泼硫酸的清华大学学生什么的,而且还有动物,动物园里愤怒的白象都成了论据。。。

以及, 太多问题都只看到表象,开头,孙标识,男孩在大学表现不如女孩,这是男孩危机的表现之一。但是,好多研究都说明大学出现专业性别隔离(比如考古不收女生,学前专业给报考的男生加分之类的)女孩能获取的资源较少,渠道单一正是女孩拼命通过高考获得上升通道的原因,也是看似大学里男孩表现不如女生的原因之一。其实看看这几年的论文就知道,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男孩危机”只是一个伪命题。

总之,往好了说,这本书与其说是点出了“男孩危机”,不如说是点出了“教育不适合儿童”这一危机。往坏了说,这本书就是为了说明某一论点,找了一堆片面的数据堆积起来的危言耸听的垃圾,夸大了生理对两性的差异而完全不考虑社会文化因素,贩售伪概念赚钱,坐等00后对这本书的鞭尸。

唉,夸大“男孩危机”正如二十年前夸大80后的娇弱,纵然有激励有提醒的作用,但基于夸张和缺乏逻辑的概念到底还是垃圾。若真的要对这方面有所了解的家长们,不妨多看看“双性化教育”之类的论文,虽然也有争议,但到底不至于在“男孩危机”的陷阱上把孩子越推越深。

最后,教育类书籍是个人也能出书这点真是够了。

《拯救男孩》读后感(五):读《拯救男孩》有感

作为父亲,与儿子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本应更能理解他的情绪、行为,现实中却做得不尽如人意。感谢《拯救男孩》这本书,让我有机会正确认识男孩的特点,认真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让我这个空有教子热情、却无从下手的年轻爸爸受益非浅。宝贵收获不敢独享,故拿来与大伙分享,欢迎向我拍砖^-^

一、以身做则

“父亲是儿子的第一个男子汉榜样”必须承认我不个好榜样,有时候甚至是个坏榜样。每每看到儿子不经意中表现出从我身上学来的坏习惯时,我非常震惊,就像被人狠狠抽了一记耳光般疼痛。面对陋习,我很容易自我宽容,而在他身上却被无限放大了,这让我感受到了极强的自责和空前的压力。

“孩子是通过观察榜样进行学习的。父亲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自动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父亲的气质、男子汉气概,是男孩对男性的最初理解。”

现在我必须第一时间去改变自己的陋习,为儿子以身做则,更是为自己负责。孝顺父母、遇事不急躁、少玩多看书、正确的道德观……

二、“打”的原则

正如一位我所尊敬的长辈所说:“幼儿没有事非观念,只有疼痛才让他印象深刻,甚致引以为戒。”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可何时需要让他引以为戒呢?先拿我做个反面教材了吧,情景一:儿子在玩耍,玩具一地。多次严肃训斥,无果,故打之;情景二:儿子心仪一个玩具,想买,不给买,伤心大哭,再三劝他无果,打。看这两个案例,打的原因无非有二:一是调皮,二是固执。这本是儿童天性,打他唯一的效果就是增加父亲“淫威”,告诉儿子爸爸的话一定要听。儿子,真没想到你爸爸我竟是这么一形象,看来真正要引以为戒的首当其冲是我自己。

有错我就改,再顺便现学现卖产,教育一下儿子。再说说我认为该打的原因:1)伤害他人:包括家人、朋友或陌生人。必须让他知道,伤害他人的严重性,如果今天我不打他,有一天他必然会吃大亏;2)道德问题:如偷、骗等行为,严肃训斥;3)危险行为:如玩火、玩电、马路上乱跑等会伤及自己的行为,坚决制止;4)再三出现的错误:如以上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出现,训斥无果,打。

三、“爱”如何表达

从儿子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你是我生命中的一首歌,想念汇成一条河”,每每想到儿子的举止言行,就能保持咧嘴笑的表情老半天,甚至能保持一天开心的心情。有时看着儿子睡觉时的甜美模样,真希望这样的幸福时刻能永远定格……在那一刹那我意识到,在我的世界里一定会有很大一部分是固定下来为儿子保留的。也许这就是“爱”,它来的毫无征兆,却无法磨灭。

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我却不想让儿子看到,或者说不愿意让他察觉。或许是因为我内敛的性格,又或许是我不善于表达,再或许是我心中还有另一种声音,对儿子的“严格要求”远重要于“爱”。当然,也许这些“或许”都只是我对自己辩解。不管怎样,现在展现在我儿子面前的更多的是一个“严肃”的爸爸、“凶”爸爸、“坏”爸爸。

应该如何表达对儿子“爱”?

我肤浅的认为,应该时刻让儿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无处不在。买儿子喜欢的玩具是一种关心,指正错误是一种关心,督促学习也是一种关心,一起运动游戏更是一种关心。不用刻意去说“我爱你”,不用拥抱亲热,花更多的时间,用行动去说话。当然,这一点我做的远远不够,努力吧,“坏”爸爸们。

四、负面情绪引导

儿子是个有个性,大脾气,非常固执的孩子,一度我曾因为他的性格而生气不已。谢谢 《拯救男孩》的指正,原来儿子只是世界上千万男孩其中的一个正常男孩。问题出在他的爸爸不够细心、缺少耐心。直到现在,我还清晰曾经童年经历过的一个情景“一天夜里,一个哭的成个泪人的小孩,做阳台的地上,泪眼朦胧的看着远方别人家亮灯的窗户,心里想,他们家的小孩子多幸福啊,而自己却没人理解,爸爸打我,妈妈不帮我,好可怜,越想越伤心。半小时后,愤愤不平的走进自己房,走之前狠狠的瞟了爸妈一眼”直到现在,我也不记得是为何生气的 :)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并不关心原因、结果是什么,最关心的只是父母不理解我。(但愿我父母看到不会生气,其实我早忘了这码事,只是为了教育儿子才间隙性想起^-^)

“没有哪个男人比蹲下去帮助孩子的时候站得更高”——杜布森

所以,正确理解儿子的负面情绪,并耐心疏导,远比以暴制暴更有意义。

五、责任心培养

“父亲是儿子从男孩到男子汉的引路人”

每想到这个话题,就感觉到肩上所担负的重任,事实上,我的责任心也是在伴随着儿子的成长而渐渐增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不称职的父亲。幸好《拯救男孩》给一我指引:“如果男孩已经依赖成性、不愿对自己负责,那么父母需要采取坚决的做法”现阶段对于儿子来说,最重要的是逼他对自己负责, 要非常清晰什么是自己事情的概念,做错事自己承认,后果自己承担。

儿子现在四岁半,看着他一天天长大,好似自己的人生又重新来过一遍。仔细想来,儿子和当年的我有着极为相似特性,调皮、害羞、固执、独立、纠结、爱运动、脾气大、标榜个性、自尊心极强、兴趣指引行动……每当想到这些,心中总是莫名感动,也许这就是老天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同时也给予了我不断自我修正、努力学习的动力,正是儿子的到来,才“拯救”我这个贪玩、坏脾气、责任心不强的“大男孩”爸爸。

最后,借书中的一句与所有儿子的爸爸共勉:“儿子成长中所面对的难题,极有可能是父亲小时候曾经的困惑。父亲成长的经历与经验,更有可能成为儿子解决问题的钥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