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绿房子》的读后感大全

《绿房子》的读后感大全

《绿房子》是一本由[秘]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40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房子》读后感(一):很沮丧

从卓越网上买的,因为看了略萨的一个关于文学作用的演讲。所以对这本号称是他的代表作的作品很期待。

然而我却最终没能有耐心读完,因此也难说能读太懂。觉得那个场景、那个人群,离我的现实经验太远了。反殖民主义吗?那个叙事我觉得面孔模糊。我不喜欢那里的任何一个人,因此读不进去。不知为何,我对这样的叙述一点没有亲和力,包括马尔克斯也是。、

因此只是大致翻了翻。也许我的阅读趣味停留在了现实主义时代。卢卡奇和特里林的时代。

很沮丧,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根本读不进去文学书了,像青少年时代那种如饥似渴地读法。

《绿房子》读后感(二):复杂的绿房子

情节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写作方式。

很多得奖作品都某一方面开了先河,或在某一方面特殊与其他作品,好的作品就像你用蜂蜜写作那我就用空气写作,你的文字轻灵隽永,那么我叙述的节奏就像潮落潮涨。

很难说明文中主角是谁,似乎写到谁谁变成了主角,镜头随着他走,视线也随着他移动,需要把目光转向另一个人的时候就像翻书那么快,好几次我都以为是看错了重新倒回去连接上下文,甚至以为是排版问题,即使是删减也不会删的如此凌乱,后来发现这便是马里奥写作的方式,便学会了自动存档。

从A看到B,便自动把B的内容调出读取,忽然蹦到E,就把E的前世今生快速想起,也颇为有趣。

这本是一个平静的小镇,忽然有天来了个陌生人,陌生人很快和小镇居民打成一片,并在这里修了座绿色的房子,从此小镇的整个生活都被搅得翻天覆地----这是印象最深的情节,读起来带了点哲理。

平静的湖面因一个小石子泛起涟漪,涟漪变成漩涡,漩涡掀起狂风,风把湖水卷到天上,又从空中倾盆而下。

陌生人就是这个石子,他出身不明,身世不明,只有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名字,许多电影情节也是这般段落,平静生活因陌生人而打破,一个家庭可能因此毁灭,最后陌生人忽然消失,电影的最后暗示大家陌生人并不存在,一切的发生都是由于人心中的猜忌。文中的陌生人不仅没有消失,还留下了个更狂野的女儿继续经营绿房子,拉着小镇居民继续堕落到地狱底层。

绿房子并不是描写重点,几个人物之间也互有微妙的联系,作者高于读者精妙之处便在于布局,你能惊喜的联系到的,都是我提前安排好的。

《绿房子》读后感(三):一笑泯恩仇

在中国的武侠小说中总有一种对最高境界的向往,那就是一笑泯恩仇,并且这个动作一般都会出现在人之将死的时候,一笑泯恩仇之后这主儿就能带着平静的微笑离开人世,去往一个更加光明美好的地方了。

——我有时候会想,这“一笑泯恩仇”是不是因为中国人没什么信仰,而脱生总要有个美好念想呢?

外国人有神父,人死之前总要请个神父来,握着将死之人的手,告诉他:别怕,你就要上天堂了,进入另外一个世界……

加西亚神父到达“绿房子”的时候安塞尔莫已经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了吗?安塞尔莫终究没有忏悔,而加西亚神父最终也没有握一握安塞尔莫的手……?

其实到最后一切都不重要了,安塞尔莫40年来一直在一会儿肯定、一会儿否定他的人生;加西亚神父在“纵火犯”的叫骂声中还是踏入了“绿房子”,还是答应了给安塞尔莫守灵;伏屋辛苦一生的血汗钱最终都给了岛上的医生护士来保命;胡姆依然要被白人及其他部落的人或剥削或迫害;为爱“私奔”了一辈子的拉丽达最后却没有去找聂威斯而是跟了讨厌鬼;出身修道院的鲍妮法西娅背井离乡的当婊子养活着几个二流子……而时代却不顾任何人的感觉,一直一直向前奔跑着,城市吞食着荒野,谁也阻挡不了。

我们都是矫情的人,笑与不笑恩仇都存在不了太多世代。古语中说三十年为一世……

“那时候留下的人不多了。”加西亚神父哑声说道,“许多人都是由我们埋葬的。”湿乎乎、热辣辣的南美文学在解构、闪回、蒙太奇中讲了一个悲伤却不矫情的故事。

《绿房子》读后感(四):五分人生,三分想象

“特鲁西略可以让水变成酒,让面包成倍增加,只要他老人家高兴。30多年来,这个国家发生的一切多亏了元首的领导。”特鲁西略的后人看到《公羊的节日》,扬言要宰了书的作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五分人生,三分想象

撰 文:钟蓓

诺贝尔文学奖经常都在用不同的标准替“冷门”下定义,但今年获奖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个“热门”。“热”是因为老先生时常出现在博彩公司开出的名单上;因为他的小说、文学创作理论书籍在这几十年间不断被重新出版。一位在英国的书店雇员在twitter上写到:“今年的诺奖得主大家都认识,书店能大松一口气”。

摊开略萨的简历,1936年3月28日出生……符合诺贝尔评委口味的经历俯首皆是:成长在军政府统治时期的秘鲁;有浓厚的政治兴趣,一度参加秘鲁总统竞选;文学创作上,写过长中短篇戏剧文学史文学评论;文学科班出生,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的主将之一,获诺奖前已经拿过拉美最高文学奖“罗慕洛•加列戈斯小说奖”、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略萨先生身体健康。

瑞典学院在揭晓诺奖时表示,略萨对权力结构、个体的坚持、反叛与抗争有鞭辟入里的刻画,为此向他致敬。瑞典学院秘书长彼得•恩格伦德将略萨称为“天赋如有神助的说故事者”,因为他笔下的世界“结构庞杂,角度多元,呈现出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时空。”他“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去写作,因此推进了叙事艺术的发展”。

有多少人生可以贩卖?

略萨是那种典型的贩卖自己人生的作家,从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开始,他就从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取材。这个关联了着他少年时期军校学习和生活的故事,主人公是“狗”(军校学员),内容折射了“城市”(秘鲁社会)的军事独裁统治。很快,书被“城市”列为禁书。

略萨继续在人生的长河里挑选素材,10岁时全家在皮乌拉居住时的所见所闻,当记者时去过的地下酒吧、舞厅、妓院的经历,在大学时随考察团去原始林区看到的印第安人的部落生活,刺激着他的创作神经。

“《绿房子》就是从这些回忆中产生的。在这部小说里,我企图通过妓院的建立在皮乌拉人的生活中和想象中所引起的混乱,以及一群冒险家在亚马孙河流域的所作所为及其不幸的遭遇,以虚构的方式,把秘鲁两个相距遥远、差别很大的地区——沙漠地区和森林地区——连接起来。”从政客到地痞、修女到妓女、军官到士兵、神父到妓院老板、外国冒险家到印第安土著……整个秘鲁北部的社会生活面相都被囊括在“绿房子”里。

《绿房子》的叙事结构是好玩的智力游戏。全书由4部分和1个尾声组成,每部分有一篇“序言”和若干章节,每章又包括若干场景。内容上,略萨写了5个故事,通过打破时空次序的方式,5个故事被切割成情节小块安排进不同场景。在人为制造的阅读困难里,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被充分调动,一边阅读,一边排序。除了编码式的整体结构安排,略萨在这部小说里也运用了“中国套盒”的写作方法。在一个套一个套一个的叙述者转换过程中,将故事向前推动。《绿房子》使他获得首届“罗慕洛•加列哥斯国际小说奖”,而且帮他提升了不少在拉美文学界的地位。再之后,有人就把他和和加西亚•马尔克斯、胡里奥•科塔萨尔以及卡洛斯•富恩特斯一起视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第一集团军。

写到《胡利亚姨妈和作家》,略萨以自己和第一任妻子胡利娅(也是他舅妈的妹妹)之间发生过的鸡零狗碎给这本书打了层半自传的粉底。书的出版对姨妈是个雪上加霜的打击。不仅因为花心的略萨刚和她离婚,立刻娶了她的外甥女帕特里西亚,而且略萨丝毫不觉得向公众抖搂自己与前妻的事儿有多羞愧,也未尝意识到姨妈和她的生活在书出版后被彻底冒犯了,他甚至没有任何歉意。这个没有写作经验的愤怒女人随即提笔写出了一本《巴尔加斯没有说的话》(又译《作家与胡利娅姨妈》)。至此以后,她再没从《城市与狗》的版税中收到一分钱。但此前,略萨已经把这本书的版权让给了她。

经历写完了,略萨必然转向他熟悉的历史题材库。在事实配合想象的基础上,他完成了《公羊的节日》(1998年)。这回他把笔端对向多米尼加共和国元首特鲁西略。作家严肃地描写元首:“只要休息一分钟,他恢复体力的本领就可以让他戴上超人的光环。”“30多年来,这个国家发生的一切多亏了元首的领导。”“特鲁西略可以让水变成酒,让面包成倍增加,只要他老人家高兴。”特鲁西略的后人看到这本书,扬言要宰了略萨。

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

从这几年诺奖得主的人选看,不论是2009年德国女作家赫塔尔•米勒,2006年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2005年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他们都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巴尔加斯•略萨的获奖再一次扣动了文学与政治之间的扳机。区别在于,前辈们朝左,略萨向右。

新闻发布会上,略萨对媒体说:“对于一位拉丁美洲的作家来说,避免政治是困难的。”“文学是生活的表现,你无法将政治从生活中铲除。”

去年5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宣布,为庆祝他亲自主持的周日电视脱口秀《你好,总统》开播10周年,将推出一期长达4天的马拉松谈话特别节目。第一天,查韦斯滔滔不绝地讲了6个小时。同时,他向正在加拉加斯参加会议的一些拉美知识分子发出辩论挑战,正在此间访问的略萨接受战书,条件是与总统一对一。第二天,查韦斯就宣称要保持中立,不参与辩论,并戏称略萨不够资格,要想跟他单挑,得当上秘鲁总统。

竞选总统的事迹应该是略萨人生中最昏头的冲动。1987年7月,略萨和帕特里西亚回秘鲁度假。时任秘鲁总统的阿兰•加西亚宣布政府准备对金融业实行国有化。略萨认为“国有化”的背后是加强政治独裁统治的一项重要经济举措。随着全国的抗议活动兴起,他和几位朋友起草了《面对独裁统治的威胁》的抗议宣言,并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谁知这份宣言让略萨成为政治明星,每天都有各地人士来他家畅谈,朋友们也让略萨出面组织大规模集会游行,被燃烧得无法控制的略萨甚至组建了新政党“自由运动组织”。

至于文学……

当时正在创作的《继母颂》里的情爱场景都无法留住作家的心啊!帕特里西亚说:“你的心和魔鬼已经签订了协议。”

1990年,清醒的57%的秘鲁选民和摆了他一道的竞争对手让作家在总统竞选中败下阵。带着堂吉诃德式的伤感,他离开了秘鲁,回到欧洲的舒适环境继续文学创作。

2003年4月15日,《时代》周刊记者采访略萨:“您对支持乌托邦政治思想家的作家有什么看法?比如:智利诗人聂鲁达、古巴诗人纪廉、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在文学领域,作家迷恋乌托邦思想是自古至今常有的事情。由于热爱文学,作家常常梦想有个完美的世界,梦想有个与自己的希望一致的世界。不幸的是,他们往往把真正地狱般的社会制度看作是完美社会。有时有些大作家,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支持那些践踏人权、囚禁持不同政见人士的政权,这让我非常难过。但是,正如天才作家加缪说的那样,艺术才华绝对不会以政治上的清醒为前提的。”

“文学爆炸”的家长里短

“文学爆炸”圈子里的人没有留下系统的文字证据,因为他们太爱旅行、打电话,不像英国的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文学圈,通过一些形成文字的日记、书信和回忆录,几乎可以一步步重建起他们的生活、社会关系、友谊、爱情。

在那些争吵和好、和好争吵的游戏里,萌动的心思和念头的起落都成为不可言说的秘密。只有当考据癖需要,或者巴尔加萨•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大事儿发生时,曾经被记录下的只言片语才被重新翻出箱底。

他们曾像个“大家庭”,彼此是亲人般的朋友。孩子们聚在一起时,甚至被称作“迷你文学爆炸”。巴尔加斯•略萨、加西亚•马尔克斯住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萨里亚区时,两家是隔了一个街区的邻居;卡洛斯•富恩斯特和何塞•多诺索是好朋友;加西亚•马尔克斯家搞装修,换下的红窗帘直接挂进了多诺索家的起居室;多诺索夫人少有机会穿的红裙子后来成了略萨夫人帕特里西亚的最爱……而巴尔加斯•略萨与胡里奥•科塔萨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结识的过程是再俗气不过的爱情小说里的一见钟情式:

因为《绿房子》,巴尔加斯•略萨获得“罗慕洛•加列戈斯小说奖”,他乘飞机从伦敦赶到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领奖。在迈凯迪亚市机场,他碰见了从墨西哥城飞来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只此一面,他们成了朋友,在频繁往来的通信里,哥伦比亚作家称呼秘鲁作家是“文学界最后一位堂吉诃德”,而秘鲁作家认为哥伦比亚作家是“美洲的阿玛迪斯”。这份看似美好、肉麻的惺惺相惜甚至让两个人动了合写一部长篇小说的念头,而小说的主题是1930年代秘鲁和哥伦比亚之间发生的战争!

巴尔加斯•略萨和胡里奥•科塔萨尔相识在餐馆,虽然不同桌,陌生丝毫不影响伟大作家们的相遇,一番海阔天空的文学侃大山,彼此心里就把对方当做朋友。整个过程,不到一顿晚饭的功夫。饭快吃完,巴尔加斯•略萨才知道这个保养得很好的“同龄小伙子”比他大22岁,是他早年读过的《角斗士》、《国王们》的作者胡里奥•科塔萨尔。

巴尔加斯•略萨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商量好的战争最终不是靠写出来的。1976年2月12日,拉美的文艺名流汇聚墨西哥城出席某电影首映。文坛明星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巴尔加斯•略萨如期而至,众目睽睽下,后者一拳砸在前者左眼眶,嘴里还嚷嚷:“你在巴塞罗那对帕特里西亚做了那事儿,怎么还敢来这跟我套近乎!”作为巴尔加斯•略萨打人的证据,左眼“熊猫眼”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肖像照从此到处流传。至于“那事儿”是哪事,30多年来,天知地知一个女人两个男人知,其他人都不知。

可知的是“那事儿”影响巨大,不仅毁了亲人般的友谊,而且让打人凶手巴尔加斯•略萨晚了28年获诺奖(据说1982年瑞典文学院取消把诺贝尔文学奖同时授予两人的决定,以免发生其中一人拒绝领奖的尴尬。),晚了28年成为“一样的人”(得知巴尔加斯•略萨获奖,加西亚•马尔克斯在twitter上发了一句话,“现在我们一样了!”)。

*人物关系

巴尔加斯•略萨(中心点)

帕特里西亚(略萨夫人、略萨的表妹、前妻的外甥女)

胡利娅(略萨前妻、略萨舅妈的妹妹)

聂鲁达(诗人、略萨的好朋友、略萨和马尔克斯都被视作是聂鲁达之后,拉丁美洲文学的继承人。)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的死对头、朋友)

胡里奥•科塔萨尔(好朋友)

卡洛斯•富恩特斯(朋友)

何塞•多诺索(好朋友),玛•比•塞拉诺(多诺索夫人、和帕特里西亚是朋友关系)

本文刊发于《周末画报》

《绿房子》读后感(五):大师略萨和他的绿房子

年末忙中偷闲,重读了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绿房子》。

略萨转动笔杆,寥寥二十余万字,便造就了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绿房子。这样一部多重叙述、倒转时空、虚实相生的作品,好比孔明先生那可抵十万精兵的八阵图。绿房子的落成,不知挡住了多少作家和编剧。可以说任何试图概述这个故事梗概的行为,都会使故事本身魅力大打折扣,如此一来,便更对略萨可怕的脑回路充满敬畏——这样一个故事,一般人完整讲下来都是个挑战,他竟然玩儿起了花儿。盖房先建屋顶,边装窗子边砌墙,打好隔断后深挖地基,他就是这么干的。

故事主要发生在皮乌拉城、圣玛丽娅德聂瓦镇、隐秘的小岛和伊基托斯等地。

妓院“绿房子”坐落于皮乌拉,起初由从森林地区而来的安塞尔莫先生一手建立。他先是神秘的来到了皮乌拉城,然后迅速成为了城中红人,在众人敬仰中做出了惊人之举,征服了老桥对岸的荒漠之地,建起了皮乌拉历史上第一座妓院,也就是绿房子。最初发觉安塞尔莫在做一件异于寻常之事的人,是卡洛斯·罗哈斯,也就是四个二流子之一的何塞费诺的爸爸。绿房子的建成无疑给皮乌拉的男人们带来了莫大欢乐。外地来的妓女、音乐与酒、安赫丽卡·梅赛德斯的精妙烹饪手艺,这一切都使得皮乌拉躁动起来。也因此,遭到了母亲们、妻子们、修女们激烈的反对,作为反对派的领袖,加西亚神父愤怒异常。

“你们瞧,你们瞧,”加西亚神父颤抖着说,“就差一场天火把皮乌拉烧掉了。世上的一切灾难都落到我们头上来了。”

于是他就真这样付诸行动了,导火索无疑是安东尼娅的离世。愤怒的人们(基本上全是女人)聚集到广场,在加西亚神父的带领下打砸抢烧了绿房子,赶跑了妓女。

为什么一个不知名的安东尼娅的离世引爆了众人对绿房子的愤怒呢?

安东尼娅是个身世模糊的姑娘,被基罗加夫妇收养。“一天夜里,庄园的狗汪汪大叫,他惊恐万分,来到前厅,就在地上发现了女孩,身上还裹着一条毯子。”这便是安东尼娅身世的全部交代,一个被遗弃的姑娘,遇到了好心的大庄园主基罗加夫妇,后者也无子嗣,所以收养了她。可基罗加夫妇并不是常驻皮乌拉,而是只在每年圣诞节和迎神赛会时才会远道而来,度假、宴会之后,便回到城里去。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来皮乌拉的路上,基罗加夫妇遭遇强盗,葬身沙漠。当在既定日期没有迎接到基罗加夫妇而惊恐的居民们沿路在沙漠里找到他们时,尸体都已腐烂。幸运的是,安东尼娅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作为在皮乌拉侍奉过基罗加夫妇的洗衣妇胡安娜·保拉,便孑身一人收养了安东尼娅。无奈随着岁月流逝,胡安娜·保拉日渐老去,生活的重压和疾病缠身让她不断蹉跎下去,她不能时时刻刻照顾安东尼娅。在这段日子里,偶然遇见安东尼娅的安塞尔莫先生对她产生了狂热的爱情,并在情欲的折磨之下终于丧失了理智,他背着胡安娜·保拉将安东尼娅诱骗到自己开设的妓院绿房子中,让她住在二楼,并对外严密封锁着消息。

几个月过去了,认为安东尼娅已经丢失的胡安娜·保拉悲痛难忍,在折磨中度日如年。而另一边,被囚困在绿房子里的少女怀孕了,可最终却死于难产。精神几近崩溃的安塞尔莫先生在神情恍惚中找到了胡安娜·保拉,并对后者坦白了一切。人们把安东尼娅的尸体抬回洗衣妇家中,举行了守灵仪式。就在送葬的时候,愤怒的加西亚神父和悲痛难忍的胡安娜·保拉,带着浩浩荡荡的人们,冲向了绿房子。

于是便有了火烧绿房子事件,加西亚神父也成了不少人口中的“纵火犯”。

但是在绿房子烧毁的时候,有人突然想到,孩子还在里面。顷刻间众人陷入慌乱。好在最后他们发现,孩子安然无恙,被绿房子的厨娘安赫丽卡·梅赛德斯救了出来。

这个孩子,便是琼加,安塞尔莫先生和安东尼娅所生。她的妈妈死于难产,爸爸从此一蹶不振,沦为了街头宿醉的琴师,并快速衰老着。安塞尔莫先生从此不再去桥对岸,也不去卡西蒂利亚区,而是慢慢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曼加切利亚区人。

“在他的过去和他本人中间隔着一个皮乌拉城。”这无疑是略萨式的浪漫。我觉得只这短短一句,就把滥情与往昔又完全写不明白的言情写手们打包灭到了厕所里去。

曼加切利亚区人如何看待这父女二人呢?“曼加切利亚人把他和缄口不言的琼加都看做自己人”

琼加慢慢长大,依靠强硬的手腕和精明的心思,重新建造了绿房子,一座更大,更时尚,更受人喜爱的妓院。作为老板,小琼加聘用了自己的父亲——老琴师安塞尔莫先生和他在皮乌拉小有名气的乐队,在绿房子进行演奏。此时,时代更迭,皮乌拉城发展迅速,电影院、酒吧层出不穷,琼加的绿房子也吸引了诸多外来的人。这当中也包括外来的妓女。塞尔瓦蒂卡就是一位外来的妓女,一位在修道院做过修女、结过婚的妓女。她的丈夫叫利杜马。

利杜马是谁?是皮乌拉的二流子之一。加上前面说过的何塞费诺,四个著名的二流子就有了俩。还剩下两个,是一对兄弟,猴子和何塞。四个二流子,是皮乌拉地区的混混,捣蛋作恶,游手好闲。只不过利杜马最后加入了警察的队伍,从此远走他乡。去了哪里?

去了圣玛丽娅德聂瓦镇。

塞尔瓦蒂卡(意为森林里来的女人)和她曾经的丈夫利杜马,组成了一座桥梁,连接了皮乌拉城和森林地区。确切的说,便是圣玛丽娅德聂瓦镇。

叙述至此,我们暂且放下皮乌拉城,跨越桥梁,去圣玛丽娅德聂瓦镇看一看。

圣玛丽娅德聂瓦是森林地区的一个小镇,贫瘠而荒凉。镇子上有一所修道院,主持嬷嬷一位,修女嬷嬷若干。一天,修道院里的年轻修女鲍妮法西娅犯下大错,她私自将嬷嬷们千辛万苦抓回来的土著儿童放跑了。嬷嬷们为什么要抓土著儿童呢?很简单,是为了将他们带离野蛮人的部族,教她们识字,让她们融入现代文明。鲍妮法西娅为什么放儿童跑呢?很简单,因为看她们可怜,而她自己也曾经是土著儿童中的一个。不同的是,她如今已不再“野蛮”,成为了一个文明人。

嬷嬷震怒,在当时镇长法毕奥先生的帮助下,指派领水员聂威斯与警长利杜马带着他的手下:讨厌鬼、小个子、黑鬼一起寻回了逃跑的儿童。如此一番折腾,鲍妮法西娅也就没有办法再继续在修道院待下去了。她拒绝了胡里奥先生的邀请,拒绝去为律师波尔蒂约做侍者。最后,她被嬷嬷们赶出了修道院。

如前文所说,鲍妮法西娅也曾是土著儿童。是谁把她带来修道院的呢?是胡利奥·列阿德基先生。

想要说清鲍妮法西娅的身世,就要提到胡利奥·列阿德基先生,那就要从很久前的一件事说起:一个名字叫伏屋的日本人。

伏屋是怎么回事儿呢?这个日本人原本在小店里打工,被老板诬陷偷了钱,给放了大狱。在狱中伏屋碰见两个企图越狱的人,跟着一起干,未曾料想越狱真的成功了。虽然其他两个人的下场不好,但是伏屋还算幸运,就这么四处逃窜,在逃到伊基托斯时,伏屋靠良好的演技欺骗了胡利奥先生的助手法毕奥,并拿着钱跑了。拿钱跑路的伏屋在那时并不能单独进山做买卖,他需要一个助手。于是,在逃到了约莫潘巴后,他结识并劝服了送水工阿基里诺。而后,伏屋同阿基里诺远走伊基托斯。(后来伏屋的另一个手下潘达恰是阿基里诺带来的,阿基里诺在河上救了潘洽达,他是一个杀人的逃犯)在伊基托斯,胡利奥·列阿德基先生遇到了这个让他遭受过损失、却一拍即合的混蛋,于是让伏屋短暂的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

在此期间,伏屋相当于给胡利奥·列阿德基先生打工,并赚到了一些钱。一次发大水时,他慷慨掏钱找人背出了困在水中的拉丽达。伏屋的气概、演技和慷慨解囊当然给拉丽达母女留下了不俗的印象,拉丽达开始五迷三道,与伏屋离开伊基托斯私奔了。由于没钱,他们俩并没有逃太远,而是到了乌恰玛拉小岛,那里有列阿德基经营的一个庄园。在那里,拉丽达遵照伏屋的指示,用美色诱惑了列阿德基,玩儿了一招“仙人跳”。列阿德基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有得到拉丽达,反而失去了汽艇和钱。

此后胡利奥·列阿德基到了圣玛丽娅德聂瓦镇,做起了镇长。他本不想担任此职,但包括三位橡胶生意的中间人在内的诸多生意人都极力劝说,所以他勉强接受了镇长的职位。橡胶中间人所做的生意,基本就是二道贩子,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把橡胶球从土著阿瓜鲁纳人手中买来,转卖到伊基托斯,谋取暴利。这种生意的筹码有时是极其低廉的,甚至不用金钱,而是给阿瓜鲁纳人一些镜子、匕首等物品,便换来价值不菲的橡胶。终于有一天,鲍尼诺·佩雷斯和特奥费洛·卡尼阿斯两位政府派去散播文明的教师(或者是企图搅乱生意的人?)向阿瓜鲁纳人的头领胡姆揭示了中间商的环节。他们劝说胡姆,不要再与秘鲁人合作了,绕过中间人,直接去伊基托斯卖橡胶。

土著就很听话的接受了,也很愤怒自己原来一直遭受盘剥,却给中间人带来了暴利。很快,以胡姆为首的阿瓜鲁纳人就一个橡胶球都不再卖给中间商了。这使得参与橡胶走私的胡利奥·列阿德基等人利益严重受损,他们决定,好好的教训一下阿瓜鲁纳人和那个桀骜不驯的头领胡姆。

此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位军队中的班长德尔加多,向中尉请求回家探亲。同时,由于不熟悉当地星罗棋布的河流,他需要一位领水员和一位佣人跟随。为了讨好中尉,他许诺为中尉带回土著人治疗蚊虫叮咬的奇药。经中尉同意后,德尔加多班长点名让以前是领水员的新兵聂威斯和一位佣人跟他一起返家。路上,德尔加多班长趁土著村庄空无一人,偷窃了不少土著人的东西,不巧的是被赶回来的阿瓜鲁纳人发现,于是遭到毒打。佣人被打死,德尔加多班长受伤,聂威斯趁机跳水逃跑,既逃离了危险,也逃离了强制兵役。但是,却从此沦为逃兵。

此事由于涉及土著攻击军队士兵,刚好被列阿德基等人利用,他们劝说军队,与自己联合,一起教训阿瓜鲁纳人。狼狈为奸到一起的一伙人出征土著村子,狠狠教训了阿瓜鲁纳人,并掠走了两个人:一个是胡姆,令一个是土著小姑娘——鲍妮法西娅。

至此,鲍妮法西娅的身世已经清楚。当时还是儿童的鲍妮法西娅经列阿德基照顾一段时间后,被送往当地修道院。列阿德基由于生意原因,回到伊基托斯,他的助手法毕奥先生接替他担任镇长。其实列阿德基回去伊基托斯,相当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走私橡胶。把橡胶球装到箱子里,贴上烟草的标签,运出去。

至于被掳到圣玛丽娅德聂瓦镇的土著首领胡姆,则开启了一生的噩梦:被掉在树上毒打,烧坏了腋窝,遭到全族人的蔑视。

此时有两件事几乎同时进行着:伏屋靠手枪和个人魅力征服了汪毕萨人,开始了疯狂的打劫土著部落行动。汪毕萨人生性好斗,伏屋利用他们这一点,煽动他们大肆抢夺其他部落。列阿德基把钱给中间人,中间人把钱给琼丘人,琼丘人收到预付款,准备好货物时,伏屋和汪毕萨人拍马赶到,抢个精光。如落叶般飘零的胡姆,也在此时与伏屋和汪毕萨人在小岛上相会了,出于对“屁鲁人”的仇恨,他帮助伏屋,抢劫列阿德基的货物。为此苦恼的列阿德基不得不求助军队,却迟迟未得到相应。

另外一边,跳进水中逃跑的领水员聂威斯,经历了长时间漂流,九死一生,最后却意外的被伏屋和汪毕萨人救起。从此聂威斯听命于伏屋,由于他是经验丰富的领水员,所以伏屋为首的土著抢劫团伙......可谓如虎添翼。

可是伏屋有了钱和地位就开始得意忘形,胡搞土著姑娘,生活淫靡,最后患上了麻风病。加上他对拉丽达的毒打谩骂,使得后者跟随聂威斯私奔(连伏屋的孩子小阿基里诺都带走了),去了圣玛丽娅德聂瓦镇,定居下来。颇为讽刺的是,聂威斯竟然没有改名换姓。为他之后被军队发现埋下了祸根。病情日渐恶化的伏屋则由阿基里诺带着,从河上漂流,去康复疗养。

另一边,鲍妮法西娅放跑了孤儿,被逐出修道院,好心的聂威斯夫妇(已和拉丽达有了孩子)收留了她。作为领水员为警局效力的聂威斯与警长利杜马在寻回逃跑孤儿的行动中,建立了良好的友谊。经此,他和拉丽达将鲍妮法西娅介绍给警长,二人在镇上教堂成婚。

这期间时间匆匆而过,可怜的胡姆不断来镇上讨要说法,新来的中尉和镇长都对此事并不理睬。胡姆至死都在讨要说法——并不知道向谁,也不知道为了什么。

在警长利杜马同鲍妮法西娅结婚并离开森林地区,回到皮乌拉之前,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军方终于有了迟缓的反应,决定派军队和警察联合剿灭伏屋抢劫团伙。利杜马作为警长,当然参与了其中。在岛上,他们抓到吃草药(难道是......叶子?)吃得奄奄一息的潘达恰,把他带到了军方营地进行审讯——潘达恰招认了领水员聂威斯的事情,新来的中尉通过回忆胡姆来镇上时,与充当翻译的聂威斯嘀嘀咕咕的情节,焕然大悟。回到镇上,下令警方立即逮捕聂威斯。利杜马企图放跑聂威斯,遭到后者拒绝。聂威斯被抓走服刑,很久后才放出来。拉丽达与觊觎她许久的警察“讨厌鬼”成婚,并生下一子。

回到皮乌拉。

继续做巡警的利杜马,在一次夜间巡查中,受到了当地恶霸塞米纳里奥的挑衅。在利杜马提议的俄罗斯轮盘赌游戏中,塞米纳里奥不幸把自己打死。利杜马涉嫌杀人,丢掉了巡警的职位,被关入监狱数年。作为一起成长起来的二流子,在利杜马被羁押后,何塞费诺、猴子、何塞三人频频调戏已怀有身孕的鲍妮法西娅。何塞费诺是最为阴险狠毒的一个,他强行占有鲍妮法西娅,命她堕胎。在此之后,鲍妮法西娅受何塞费诺的威胁,被迫进入琼加开设的绿房子妓院中,做起了妓女。

在绿房子里,鲍妮法西娅有个新名字,叫塞尔瓦蒂卡。

数年后,出狱的利杜马回到皮乌拉。在发觉自己的妻子鲍妮法西娅已经沦为妓女塞尔瓦蒂卡之后,利杜马崩溃了。通过旁人之口得知真相的他,与猴子、何塞、塞尔瓦蒂卡一起痛揍了何塞费诺。终于,已近垂暮之年的老琴师,同时也是最早的绿房子的缔造者安塞尔莫先生走完了他离奇的一生。利杜马、琼加、塞尔瓦蒂卡、猴子、何塞、塞瓦约斯医生、安赫丽卡·梅赛德斯等人一起为他举行了守灵仪式。当然,还有他一生的老对手,冥顽不灵的纵火犯加西亚神父。

纵观《绿房子》,其时间、空间的快速转换及交叠,实属罕见。这样一部作品,完全可以从任何一条线索拎起来,最后牵出蜘蛛网一般密集又完好的故事。以上的概括性叙述当然过度简化了这个精彩的故事,除了原作,再也没有任何其他的什么能复述作品本身了。

两段交错的对话拼凑在一起反映某个场面的写作手法,已在《城市与狗》中初见端倪,而在《绿房子》中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

“你是怎么认识她的,伏屋?”阿基里诺说道,“是我们分手以后很久才认识的吗?”

“大约一年以前,波尔蒂约律师,”夫人说道,“我们那时住在伯利恒区,那年发大水,我们家都进了水。”

同样精彩的还有不断变换的叙述口吻。鲍妮法西娅的故事使用第三人称,伏屋的故事通过阿基里诺与他的一问一答和盘托出,中间夹杂了伏屋凌乱的回忆和想象,利杜马在森林地区以作者描述为主,而在皮乌拉城则更多通过绿房子内琼加等多人对话展现。安东尼娅的故事无疑是安塞莫尔的内心独白和潜意识描写。

还有就是精心安排的情节结构,譬如安东尼娅难产至死的一段与何塞费诺逼迫塞尔瓦蒂卡堕胎一段紧邻;最精彩刺激的俄罗斯轮盘赌片段被刻意的分散;每一章开头都以不同人物切入的楔子等等。

如果说层出不穷的写作技巧已经使人目乱心迷,那么在花式外形下依然力度不减的作品内核之锋利,则令人惊叹:招式既好看,也致命。对于以胡姆为代表的土著人面对现代化、“文明”冲突等不断难以回避的问题,略萨选择直面悲剧,在此背后,是对全球化浪潮中不断受到侵袭、频临消亡的弱势文化的大声疾呼。而在以皮乌拉、圣玛丽娅德聂瓦镇为窥视孔的那支伸向拉美腹地的望远镜,则同样让人看到,宗教所的伪善,军队、警察和富商狼狈为奸,在贫瘠与落后中肩负沉重生活的人们,面临突如其来的新生活,是如何措手不及与麻木不仁。在此大环境下,绿房子,颇有些值得玩味,善之狠毒,恶之有力,人们是娱乐至死,还是濒死而娱乐?

最后还是要说到译文。孙家孟老师的译文无疑相当精彩,译文字里行间闪现着略萨标志的幽默感。此版清晰流畅的译文也为理解错综复杂的情节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还有个题外话,便是略萨这个人。看过照片的都知道,英俊得一塌糊涂。我有时觉得,上天之所以有略萨这种设置,完全是为了当某人说:“虽然我写作不太行,但我长得帅”时,让略萨站出来,给他狠狠地来一记耳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