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字的故事》读后感摘抄

《文字的故事》读后感摘抄

《文字的故事》是一本由唐诺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4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字的故事》读后感(一):闲闲的拆文解字,适合闲闲的看

在忙得发疯的状态挤出时间看完。

唐先生可以闲闲的拿着一个其貌不扬的字追究祖宗,又或慢慢解剖开来检验这个字里的DNA,虽是有趣,但对于节奏太快、心情太急、脾气太燥的人未必是适合。

若时间有闲,且对字有爱,不妨一读。

《文字的故事》读后感(二):回忆

不知是巧合,还是一窝蜂。有段时间,市面上好多聊“字”的书,且卖得都不错,譬如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这本书会让我想起两个人,一个是姚,一个是花。前者在世纪待过,虽然最后没留下,不过有拿这本书。后者有这本书,上面还有天心跟唐诺的签名,不知道你看完这本书没?

110716下家

《文字的故事》读后感(三):文字的故事

前两个月断断续续看完了一本很美的书《文字的故事》,用美来形容书可能有点怪,但我觉得除了美,还是美,抑或用其封面上的推荐语来形容:惊艳。

没有前言,没有后记,也没有名人作序,开篇就是一个甲骨文,然后慢慢说开去。继续读下去,发现每一页都有甲骨文或金文穿插在文中,作者唐诺以其优美缓慢的文笔给你讲述这个甲骨文为什么是这样写的,每个部分代表什么,后来的声旁或形旁是怎么来的....记不清是在初中还是高中,老师要求我们牢记汉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当时只知死记而不明就里,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六书之间有如此丰富的联系和承接,才发现甲骨文是这么美丽的文字,才觉得简体字是多么无趣和苍白。

我很喜欢的一个甲骨文就是“兒”字,作者是这样说的:“这是眼睛不可见的实像摹写,其特色所有负责任的为人父母都晓得,那就是初生小儿头颅骨的囟门部分未合拢....”与繁体字一比,简体字的文化缺失一览无遗。

《文字的故事》读后感(四):重新认识文字

有的事物、遭遇,是需要人上了一定年纪后才能看透、客服。就像唐诺在《文字的故事》里介绍的甲骨文一样,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先前知识,真的没有办法解析,更不要妄想说从里面找到有意思的地方。这本书从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出发,进而说明中国文字从象形到假借发展的原因,并且对于甲骨文中的字结合想象的故事情节来生动的描绘古人造字的聪明才智。

唐诺语言风趣,常将自己对某一文字的解说和生活中遇到的事或者某位著名的文学家写的文学作品联系剖析。书中有一段描写低贱的字的内容印象最为深刻。在采集狩猎时代,文字的创造是基于生活现状,如实的反应客观情况,但随着阶级的产生,上和下的阶级除了在低位身份上有区别外,文字的使用也发生了变化。上级阶层的人为了体现自己的文明素质,避开了不雅的屎尿两字,从而使得最后都不会随便说这两字的社会共识。

虽然简化字是文字发展最后结局,但是也是不得不说是人类想象力贫瘠的后果。文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否还存有记忆,真的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文字的故事》读后感(五):微博笔记第八弹《文字的故事》

如漫画般可爱的甲骨文啊,犀利的甲骨文啊,丑陋的甲骨文啊,温良的甲骨文啊,怎么才发现你的魅力,原谅我的后知后觉,请允许我用粗糙的双手描摹你的样子~

不止造字很随机,人生也造得很随机,就算能选好父母、好学校、好朋友、好配偶、好工作,就算一切选好,关键时刻仍会不小心放错CD或卡碟…不如不必考虑好坏,不如立马决定奋勇前进,面对不透明的前途,只能大胆走过去。

那些文字——被禁的,被删的,被过滤,被简化的,被繁杂的,被鄙视的,调皮的,狰狞的,狂野的,死掉的,以及死得不能再死的、借尸还魂的,叛变的,隐匿尘世不被觉察的那些文字,自由的,散漫潇洒的……它们的故事不会完美,不会完

摘抄:

太意识到完美,自由必然就相对萎缩了,从而丧失了勇气和活力。文字的确需要勇敢一些、生猛一些、不温良恭俭一些,更重要的,要潇洒不在意一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