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神曲1的读后感大全

神曲1的读后感大全

《神曲1》是一本由[意] 但丁·阿利格耶里著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5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曲1》读后感(一):但丁多么幸运,卡夫卡多么痛苦!

第3章 于是,我的导师说:“卡戎,别操心! 这是上方的旨意。上方皇皇, 要怎么样就怎样;别再问原因。” 第5章 我的导师说:“怎么你也要叫嚣? 不要阻挡啊,他注定来到这地方, 其他事情别再问。上面的意旨 要怎么样就怎样,容不了半点阻碍。” 第8章 他就对我说:“不要怕,我们的旅程, 谁都阻不了——通行权是上天所授。 不过,你在这里稍微等一等, 并抚慰倦魂,让它以希望为餐。 我是不会在地狱的下层丢下你的。” 第9章 你们心中的傲气来自何方? 那意旨,你们为什么要抗拒阻挠? 意旨注定的一切,永不容违迕; 抗拒呀,已多次招来更大的煎熬。 跟命运抵牾,究竟有什么好处? 第21章 老师正色训斥他: “在你们所有的抵御下一直康强, 会没有天意在善为安排吗? 快给我们让路!上天的圣敕 要我带一个人到这条荒径视察。”

我看《神曲:地狱篇》,感觉但丁好像是奉旨镀金,导师开路,顺风顺水,畅通无阻。 相比之下,我想起了卡夫卡绝望的《城堡》,没有导师,没有帮助,没有圣旨,只有一个无法抵达的目的地,只能一个人面对重重阻碍。

《神曲1》读后感(二):忠誠譯本

對於《神曲》,我想這才是大家應該閱讀的版本,也就是有翻譯之忠誠的譯本。

在文學翻譯之中,盡譯者的心力才力以漢語的方式“重現”原著的體貌,才是我認為的好譯本。如錢春綺先生的《浮士德》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等,都為後來者提供了極好的參照。雖然田德望的譯本一直是被認為是最好的,但是最遺憾的是他的版本是以散文體來譯,這一方面是讓人無法看到“原汁原味”的詩體,另一方面也引起人誤會,往年我們學校外國文學考試考到外國的散文體作品,竟有人拿《神曲》出來答題,雖與個人相關但也令人反思。

而黃國彬的這個版本,應該是目前最好的譯本。一方面,黃國彬按照原來的意大利詩體三韵句,“即第三行为一音节,隔行押韵,连锁循环,贯穿全诗始终。”這不僅是形式上的要求,而且還是三位一體的另一種顯現,正如其三部各三十三篇的宏達詩體。另一方面,黃國彬是詩人,而詩人譯詩,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語言的自我要求和水平相對是比較高的,這一點也在他的譯注之中體現了出來。不過,語言上還是有一些生造的詞,比如“褫除”、“障阻”,不少是以為要按照三韻句的要求所造。

不過,瑕不掩瑜,如果想要讀到好的《神曲》,這一個版本最佳。

《神曲1》读后感(三):Man is a thinking reed

I finally understand the most famous quote of Pascal after reading this book:

“Man is a reed, the weakest of nature, but he is a thinking reed. It is not necessary that the entire universe arm itself to crush: a vapor, a drop of water suffices to kill him. But if the universe were to crush him, man would still be nobler than what kills him, because he knows that he dies and the advantage that the universe has over him, the universe does knows nothing.”.

Faith is truly a life philosophy, a long-term solution to all the uncertainty a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I am so shocked by Dante's imagination and allegory. For English version, I highly recommend the Hollanders' translation version.

《神曲1》读后感(四):读书到底在读什么?

读书到底在读什么?每次读一本书,我都觉得应该把一本书精读,可是每次又都囫囵吞枣读完了,每次事后再翻开又觉得当初应该认真读一读。现在我想明白,阅读开始就应该“博览群书”、“博观约取”,读多了,感悟自然深了。而不能一开始,就渴望读透、读明白作者在写什么。 正如“道可道,非常道”,有人都能解读出几万字,不过是个人生活感悟的映射。而有人有不解,如果深入去了解,也是一知半解。因为真正理解力的提升来自自我认知,而我们认知又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又类似一块拼图,需要各类知识、各类版图的拼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但丁的《神曲》是一本神书,很多大家都喜欢,博尔赫斯还专门写了《但丁九章》,也有很多人说这是很多电影/小说创作的源头,而我读出来什么呢?大概是想象力、也可能是韵脚、还可能是境界、还可能是一种自我满足感、一种虚荣心,

更可能是“我曾读过”,正如在出差的间隙,走马观花地看了两个景点、拍了两张照,打卡“到此一游”,内心有种满足感一样。《神曲—地狱篇》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感觉,我读了、读完了,是在忙碌的工作、是在别人都出行的假日,我读了而你没有。也许只是装扮了门面、也许真的丰盈了我的认知(需要后面长期更多知识串联),反正我读了。也许是读的太多,也是是看的景点太多,也是是别人解读的太多,反正没给我太多兴奋感,或者眼前一亮、想摘抄或者背诵的名言警句。只是画了两个图,加深了一下我读了的印象。

至于其他的,没有什么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