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性的问题》读后感1000字

《性的问题》读后感1000字

《性的问题》是一本由李银河著作,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性的问题》读后感(一):一本很前沿的性学报告

对李银河的接触不是特别多,但是每一次都会被她大胆开放而又充满睿智的思想震撼到。

这本书是朋友买的,开始的时候以为是“性行为指南”之类的书,但是后来发现是性学报告,顿时觉得有点乏味了。不过翻了几页就有了读下去的兴趣。

书中是按照福柯的性学立场进行研究的。立场很客观,对中外的性学问题都有涉及,而且是站在人的权力的立场上给予公正的评价的。按照李银河的观点,中国人在性的问题上是比较开放的,但是这种开放是不给予道德评价的,“谈性色变”。其实这是中国人的普遍现象,很多事情就是能做不能说的。

《性的问题》读后感(二):作为性学问题的全面的了解,非常好的读物

此书读得很顺当。用来了解性学目前主要关注什么,有哪些理论流派并大致掌握他们的观点,是非常非常适合的读物。

李银河先生应是受福柯影响很深的。书中引用的福柯的话——尤其对像我这样没有读过福柯的人来说——真的是震聋发聩。福柯的性学理论最基础的是“快乐”与“欲望”的区分。只有这样才能使性活动可能是自由的。书中提到的性的建构理论中,我看到了有人提出“性欲也是被建构的”时,我真是相当地激动。因为前些日子,我跟某人争辩,我认为“同性恋的先天论在理论上最终是不利于同性恋运动的”,当时我想说,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同性恋或者异性恋,但是底气不足。现在,我找到了支持者。

不过,此书的不足似乎在于,李银河先生自己的创见不够诶。或许此书的定位并非是学术创新之作。

《性的问题》读后感(三):差异本身

读《性的问题》(李银河,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像一部性史教科书一样,大部分内容是转述福柯等人的思想,当然也有作者自己对于性的思考,尤其是关于性在中国的思考。李银河想成为像福柯那样的“知识分子”。学者们在阐述一种逻辑上作为可能的性关系,然而前提是所有作为主体的人都具有学者的背景,主体却从来不可能是互相理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法律仍然要为性关系中的弱势群体发声,性的问题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问题,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中的主体之间的性关系会随着生产力变化而变化,李银河在中国是一个漩涡,以一己之力搅动了整个文化氛围。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于两条染色体的差异,只要差异存在就不可能平等,最终只不过是濒临平衡的一种稳态。在那之前,问题仍然是福柯所关注的“权力的影响和所谓‘真理’的产生过程。”不是主体的问题,而是主体组成的群体中差异与主体所继承的文化之间的互动机制,这种机制决定了在什么时候女性或者弱势群体成为男性的“王”。“当某种伤害妇女身体的做法以习俗的方式被固定下来,并成为绝大多数妇女的实践时,它必定是在现存的社会结构中有着某些功能,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愚昧无知。”另外,李银河认为当代中国政治权力可以利用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对同性恋的看法),成为处理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关系的榜样。中国的确拥有无与伦比的宽容,可以学会“抢答”西方质疑的人权问题,甚至成为西方的导师。面对2021的性文化,不知道李银河老师嘴角有没有咧开了嘴笑呢?

《性的问题》读后感(四):有关性问题的一本挺好的入门书

受限于自我的知识水平,只能将书中的一些观点加以转述,并且阐述自己的一些想法。

前三章可能对于处于当下知识水平的我来说比较容易接受。第一章所讲的性的规范也让我对世界尤其是西方的性规范的内容变化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章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可能就是性的规范是一个历史与社会共同塑造的结果,所以不同的社会语境下,其性规范也是不同的。 然后后面的4,5章可能就比较理论与抽象化了。作者提到了许多专家的观点,受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我也是一知半解了。可能比较有想法的是福柯的有关性立法的思想。按福柯的思想来说,“性暴力”无关于性,而仅仅是一种暴力行为、不应赋予其性的含义。单从生理上来说,性器官与身体的其它器官不可能排出一个重要性来,但为何一个人的头部受他人伤害与性器官受到侵害所定罪却是不同的呢。这就说明性器官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人体器官,人类抑或是我们的社会赋予了性器官以特殊的意义。 还有就是发生性关系的“自愿年龄线”问题。怎么说呢,如果要想废除自愿年龄线,那么必定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对儿童进行了充分的性别,性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的。如果草率的废除自愿年龄线,并且冠以尊重儿童性行为主体的权利的进步名号。实则是不对的,个人还是认为,作为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对于性的认识还远远不足以支撑他们对于自我性行为主体的认识,他们可能还没有区分什么是性,什么是其它感情的能力,而这可能就是不法分子可能钻的漏洞。 总之由这本书,我还是学到了一些性以及社会学知识的,还是要提高自我知识水平,才能更好的去了解社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