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团圆》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团圆》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团圆》是一本由曲灵均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5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团圆》读后感(一):临水照花人

在这本书里作者着重描写了张与胡短短又漫漫的2年时光,以略带小说的口吻慢慢道来。之前也看过很多人写张爱玲的传。都说的比较现实平淡,没有这本书中描写的那样戏剧精彩。以至于我对作者有时对于无论是张还是胡的心理解读并不是十分赞同,但毕竟也没有亲自目睹真实的情形,谁也说不好究竟是怎样。此,只是个人的一种想法。作者在书中多处提到张氏临水照花人,这是共鸣的地方。

《小团圆》读后感(二):不经叹惋又暗自庆幸

以前无知,知之甚少,以为张毅然断了半生情丝远赴米国便是离开了伤心的城,是只高飞的鸟,后来的颠沛也是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那情话的最大的讽刺。岁月弄人,硝烟散漫,我想如果没有时政的日日变数,或许可以促成一段佳话,因为政局安稳,胡就不必根据不同的遭遇处处留情寻求心理慰藉。但打心里是不喜欢这个人的,若真与张安稳共伴余生,总觉得有些遗憾,再者,诗人不幸诗家幸,所以时政动荡才促成了他的妻妾成群欲求不满,才成就了张的音尘不绝。一面惋惜,一面悲哀。

《小团圆》读后感(三):小团圆

我最喜欢的一个女孩子极度喜欢张爱玲。她也不是我所知的唯一对张爱玲情有独钟的美女。那个女孩倾国倾城的同时惊人的早慧。我记得她在我的同学录上写下岁月静好现实安稳的时候我才初三。她在班级里发表聪明又美丽的女孩子是可悲的演讲的时候,我也才高二。彼时很不理解,为什么像她一样天赋其惠的女孩子总是那么伤感。如今稍稍理解一点她不为人理解的丰富内心世界。

人的内心丰富到一定程度大概总希望别人能理解。张爱玲便是典范的一个例子。看罢这本书倒也没有那么为张爱玲感伤,毕竟她与胡兰成还是幸福过好一段时光的,而且是非同一般的幸福。

《小团圆》读后感(四):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不知道出于怎样的心情,拿起这本书。对于张爱玲,一直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是知道,她从来是一个昂着头走路的女子。这个出身高贵带着傲气的女子,于我而言一直带着几分神秘感。

读这本书,才更加明白,原来一个人可以这么爱一个人。这种爱,纯粹,卑微,而又高贵。一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她抛开所有的世俗,义无反顾地去爱,低到尘埃里,却又能开出花来。不得不承认,我喜欢这样的爱,甚至油然而生一种敬畏。可以狠狠地去爱一个人,无关结果,这大概也是一种幸福吧。书中对她和胡兰成的感情,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欲仙欲死”了。对于胡兰成而言,比之周训德、范秀美之流,张爱玲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什么都想要,这大概是我之所以不喜欢胡兰成最重要的原因了。不过依稀感觉到,在他身上何尝不体现着一种年代感,他的爱情,恰恰代表了历来很多中国文人的感情历程吧。作者曾拿胡兰成的几段感情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其实在我看来,有什么意义呢,她们不过代表了一个男人不同时期的需要。若要说他到底是不是深爱过张爱玲呢,我对此还是深信不疑的。然而,人的感情是一种很善变的东西,再深的爱,面对时间的洪流,感情的脆弱还是不得不露出它真实的面目。

不得不说我很欣赏张爱玲的爱。感情来的时候不掩饰,认真地付出。爱不在了,懂得决绝的放手。虽然无法彻底忘掉,但懂得适时的离开。在和胡兰成的这段感情中,她卑微过,可是,她离开的高傲,离开的让人钦佩。一直都觉得爱情从来没有公平可言。两个人深爱,对于一个女人而言会是全部,而对男人来说,只能是一部分。这也许是无法改变的命题。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突然觉得张爱玲让人心疼,不如说,是那种深爱而又无能为力的感觉让人心痛。

《小团圆》读后感(五):张爱玲的倾城余恨—必需品和奢侈品

张爱玲是我极喜欢的一个作家,从印象深刻的《半生缘》、《色戒》、《金锁记》到张爱玲的传奇一生统统都喜欢,她的小说中通常有很多“兀自燃烧的句子”使人心有戚戚,有时候只是淡淡的一笔,却道尽人情冷暖、人性自私、卑劣、贪婪。

张爱玲一生中有两个男人,一个是为了爱他在尘埃中开出花来的胡兰成、一个是到美国后出于现实原因下嫁的赖雅,这两个男人都比他大了许多。

看完本书,觉得胡兰成是一个传统、有野心的男人。如果条件足够宽容,是不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皇帝梦?

张爱玲之于胡兰成始终属于奢侈品。胡兰成在政治上风光无限的时候爱上张爱玲、这个时候他没有衣食住行的忧虑,当然需要一个红颜知己,满足红袖添香的书生理想。身居汪伪政府要职的他当然也需要一个才女、名人来装点自己的门面-----这是奢侈愿望的实现,就像一个女人,在经济条件尚可的时候,为自己买了一支lv或者chanle。

而胡兰成之于张爱玲确实必需品,是用尽生命来爱的。高贵、优雅具有极高文学和艺术修养的她遇到了胡兰成,不在乎他的政治倾向、不在乎话他是有妇之夫、不在乎社会舆论和亲友轻视,只愿和他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希望他成为自己终生的归宿。和他结婚之后眼中是慢慢的笑意、满心欢喜。

可是乱世中,世事变幻如白云苍狗,再好的奢侈品也不及必需品那样实在、实用,而胡兰成又是一个特别随遇而安,处处生情的人,风流才子的身边从来不乏投怀送抱的女人,况且他自己也渴望在乱世中借女性的温柔来增加存在感和安全感。在武汉,医院的护士周训德能够照顾自己饮食起居,可以在轰炸来临的时候奋不顾身掩护自己,在逃亡的途中,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范秀美可以为他一路奔波、过着落魄糟糠的生活。

周训德、范秀美正好意味着胡兰成衣食住行、饮食男女的部分。衣食丰足、功成名就之时,他追求艺术、需要张爱玲,仓皇逃难的时候,张爱玲就变成一种奢侈品,即使后来,张爱玲放弃在上海公主生活,一路千里寻夫到温州也无法阻止关系的破灭,她的高贵、脱俗,冰清玉洁也变成刺眼的缺点,即使她在这段关系中经历了千般委屈、万般无奈。

张爱玲来到美国,生活困窘中遇到了赖雅。赖雅成了他的必然选择。

在异国他乡,寂寞时时刻刻折磨着她,她需要交流、需要关心和爱,需要调整从城市到乡村的生活节奏,需要面对窘迫的经济状况,需要面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她需要选择热情、会关心的人赖雅做为依靠,虽然赖雅比她年长很多、面对张爱玲怀孕的状况让她去做人流、结婚不久就中风。张爱玲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吧?

她爱赖雅,所以要考虑他的意见,她是女人,当然实实在在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在爱人和孩子中间做出选择,这个一种残酷。

赖雅和张爱玲的结合,让张爱玲有了家的感觉,这种感情的链接,是胡兰成没有办法给予的。

聪明的女人,是需要明白奢侈品和必需品的界限,谁把你当成奢侈品,而你又把谁当成必需品,决不在不值得人身上浪费感情、生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