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卓越到中庸——中国化的管理智慧读后感精选

《从卓越到中庸——中国化的管理智慧》是一本由段俊平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96,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卓越到中庸——中国化的管理智慧》读后感(一):见贤思齐,其道备焉——评段俊平《从卓越到中庸》

所谓管理,正是经世致用的第一等学问。然而其精妙细微之处,往往需要慧眼察知,再辅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变化,方能做到化腐朽为神奇,成就独属于本土的管理哲学体系。

而这一理想中的中国化管理学模型,在段俊平先生新作《从卓越到中庸》中,便以中学为道、西学为器的格局再度呈现在我们面前。

为何管理学必然要中国化?为何中国化的管理学,不宜完全甩脱西方管理科学的理念?见贤思齐,始而近道。不断吸纳源头活水,化他人长处为己用,一直是海纳百川的中华文化之独特优势,然而企业之花,终究要扎根本土生长,西方管理学重视制度化、标准化的优点,偏重理性与规范,与中国“情、理、法”兼顾的民族性格与社会共识不能完全重合,这就要求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找到一条管理学中国化、本土化的最优解道路。

段俊平先生精研中西学,对西方管理科学的优越性和中国企业的独特性都有深刻的认识,因而成了第一批走上中西管理学融合之路的“求道者”。见贤思齐,继而创道。他所创立的管理之道,以中学为本,传统哲学为基,将西方管理科学作为容纳中国化管理大道的“器”,既为传承智慧的中国哲学管理理念提供了方法论,也为注重实操、讲求程序的西方管理科学赋予了灵魂。

《从卓越到中庸》一书,便是段先生中国化管理哲学体系的又一经典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智慧之一,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居中调和,让一切都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转,如同星斗在夜空中亘古不变的轨迹,上应天时,切合大道,遵循这样的理念,企业的发展自然也生生不息、日益昌盛。见贤思齐,其道备焉。书中通过生动的讲述和精准的引用比对,清清楚楚地诠释了中西方的差异,令人击节赞叹“原来如此”。段先生撷取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核心智慧,吸纳世界管理思想精华,而整合出的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整套管理理论,恰如量身定制的“治理之策”,无论对已确定发展领域准备踏入创业之路的青年企业家,还是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经验,亟需进行思想上的转化和升华,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哲学的成熟企业家,都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功成是否求身退?为而不争如何修炼?福祸相依的必然,中国化管理哲学主张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在读完《从卓越到中庸》一书后,相信每个人都会寻找到独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也是段俊平先生想通过自身之道,带领同行者们去走的,“见贤思齐,然后百事得解”的道路吧!

文/任玲

《从卓越到中庸——中国化的管理智慧》读后感(二):中国化管理“卓越”之路——评段俊平《从卓越到中庸》

卓越与中庸,是否可以共存?此两者,并不是反义词的关系。囫囵读罢段俊平先生新作《从卓越到中庸》,对书中关于卓越和中庸的论述颇觉有趣,不由得赏玩再三,击节赞叹。

西方卓越管理的理念,被后现代企业之父汤姆彼得斯誉为美国企业的成功秘诀,可以视为给企业一个精神上的卓越“愿景”,然后凭借组织高层超卓的领导力和不断更新的管理战略,激发员工不断创造、向前的动力,从而让整个企业焕发超强的生命力,同时满足社会期望和财务期望。换而言之,就是要以科学的方法,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组织整体的执行力,从而达成卓越的结果。

这样的期待,在中国企业的经营之路上同样存在。但显然由于社会环境、民族性格的不同,段俊平老师提出的中国化管理哲学驾驭下的本土管理之道,多了几分平衡玄妙。那是更加讲究和谐、持续、共生,激情而不冒进,分寸巧妙拿捏,进退不差分毫的“中庸”卓越之路。

不显山、不露水,游刃有余、胸有成竹,这就是中国哲学“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的妙处。既灵活,又稳妥,正如《周易·乾》中有言“上九,亢龙有悔”,企业飞腾发展,好比神龙在天,必须留三分余力应对,因为高则易危,穷则事尽,一味走极端,即便是追求卓越,也难免“有悔”的一天。这,就是中庸之道的体现。中庸,绝非甘于平庸,凡事举步不前,而是追求阴阳平衡,达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完美掌控。控制和分寸,是中庸之道以及秉承中庸之路追求卓越的中国化管理之道中,最为精微超卓之处,而敏锐意识到这一点的段俊平老师,其实是为中国企业寻到了一条符合我们潜意识和民族思维习惯的长青之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信然。

从企业实际管理的角度,采取“中庸”的态度,追求“卓越”的目标,选择西方的科学化管理流程,便是管理中的“器”,只要能持正不移,便尽可以放手而为不离左右。但仅仅满足于手中精美有用之“器”还不行,真正把握所有“一阴一阳”进退变化,才能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就是由器而入道。道在何处?还要向古人的思辨哲学中去寻。从卓越管理更进一步到中庸之道,“卓越”只是在企业基业长青的过程中,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结出的硕果。

此地泉水养此地花,独属于这里的中庸之道,段俊平老师独特的中国化管理智慧,才能带领中国企业变化出最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径和管理模式,迎接未来更为精彩的机遇与挑战。

文/任玲

《从卓越到中庸——中国化的管理智慧》读后感(三):万流归一,大道是中西之结合——评段俊平《从卓越到中庸》

开辟中国化管理的道路,对本土企业的发展有多重要,从中国企业家们一边潜心国学,一边又建立完整的西方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可窥见一斑。

常有精研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学者,对西方管理科学法度持反对态度,也有西学的朝圣者,对中华传统管理哲学思想和理念嗤之以鼻。这两种观念都有偏颇,中国化管理应该是以中华传统哲学为道,以西方管理为器的适应于中国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

在中国化管理之中,中庸管理非常重要,因为中庸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在故宫三大殿上挂的匾额,无论是太和殿上的建极绥猷、中和殿的允执厥中,还是保和殿上的皇建有极,都是中庸的意思。可见中庸思想在中国几千年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国之君,在言行上做到中正,在行为上做到不偏不倚非常重要。在中国文化中处处体现了中庸思想的存在。

中国哲学之源《易经》中的核心思想“一阴一阳谓之道”便是中庸思想的体现,道家的“万物负阴而抱阳”, 和“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便是中庸之道最好的诠释。儒家更是以中庸思想为核心,讲究“天人合一”,作为一个整体和谐共生,儒家毕生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追求一个“中”字,无处不在的平衡、无处不在的和谐、无处不在的共赢思想,这种岁月累积、历史映照成就的智慧,至今依然是中国企业家应该学习的管理之道。

开眼看天下,择其善者而从之,方能起于卓越,兴于中庸。在中国语境中,努力做到中庸就是追求卓越。西方管理科学中对流程的规范、对劳动效率的科学研判、对员工心理的关怀乃至对资本的认知,以及许多“实测有效”的管理学手段,堪称极为优秀的工具。但要避免“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窘境,就一定要把这管理学的“佳枝”嫁接到深植本土的“秀木”之上,西方的管理只是在“器”的层面,要想真正的把中国企业管理好,还须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相适应。不可否认,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流程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但对于一个中国企业而言,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如果单纯套用西方管理模式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富士康的制度化、流程化管理堪称西方科学管理的典范,但为什么会接连发生员工跳楼事件?早年的实达集团由于引进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方案,进行西化管理,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钱财,最终也倒在了西化管理的路途上。其实,西方硬碰硬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合中国本土企业,西方管理模式虽然很科学,但也有它的短板。中国人重感情、重道义,突然面对西方冰冷严格、对事不对人的管理制度,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适应,这就必然会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紧张,更加影响企业的运作。因此,中国企业在学习西方管理思想的同时,必须要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中,寻找适合中国企业的中国化管理方法。

在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研修学院的开幕词中,西方管理之父德鲁克这样写道:“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国最大的机遇。”

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就是中国企业家管理企业的 “道”,而西方的管理科学是管理的“器”,我们把管理之“器”与管理之“道”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叫做中国化管理。以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作为管理之“道”,用西方科学的管理流程作为管理之“器”,这种管理的“道”与“器”的结合不仅让中国企业家学会管理之器,更使中国企业家在体会和学习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中领会管理之道。

这种管理的“道”与“器”的结合,就是段俊平先生中国化管理的内核和精髓,其中中庸之道是中国化管理核心中的核心。

段俊平先生长期浸润在中西管理学研究之中,并著书立说,创立了以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为管理之道,以西方管理科学为管理之器的“中国化管理”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为以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为核心的中国化管理实践提供了方法论和学术源泉,为中国管理理论在世界管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提供了可能。

段俊平先生的《从卓越到中庸》一书,是阐述中国化管理这几年难得如此透彻的管理学巨作。在书中段俊平先生通过撷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核心智慧,分析了历代古圣先贤治国的管理方略及西方管理科学的演变过程,阐释了中西方管理思维及方法的差异。剖析了中国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及困惑,得出了中庸思维下的中庸管理是中国管理智慧的核心。告诫中国企业家必须懂得为而不争、福祸相依和功成、名遂及身退的哲学涵义,给出了在现代管理和家族传承中如何保持基业长青的的方法论。提出了“以人为本、辩证治事、中庸和谐、道法自然”的中国化管理理念,而且本书文笔犀利精练,视野通古博今、国学涵养深厚、思想见解独到,运用传统文化去探寻管理智慧有这一本足矣。

百川到海、万流归一,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文化交融理念互通,大道是中西融合,真正的智慧照亮的是所有人脚下的路。正如所有真理最终指向相同的终点,中西方具备不同个性光彩的管理理念碰撞出的,来自西方而不止步西方,源于本土而能超越本土的现代化管理哲学,就是管理学当前“时代版本”的终极答案。而段俊平先生的《从卓越到中庸》就是这终极答案的最好阐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