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精神家园》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的精神家园》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的精神家园》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276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0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一):不仅仅是理性

科学理性(或者说工具理性)本该是一把双刃剑,幸运的是王小波不仅有思考力,还拥有人文关怀,这种脱胎于时代极端压制人性而来的一种反拨,比那些苍白的济世情怀要有力道的多。我们都要做一个有趣的人,还要明白些道理,如此我们便没有白活。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二):替沉默的大多数说话的王小波

这本杂文集的很多观点我都赞同,摘抄在下面,纪念小波,希望他在天堂也活的有智有性有趣。

对于妇女在外貌方面的焦虑情绪,男人的平常心是一副解毒剂。另外,还该提到女权主义者的看法,她们说:我们干嘛要给男人打扮?这话有些道理,也有些过激。假如修饰自己意味着尊重对方,还是打扮一下好。——《男人眼中的女性美》

我的三大假设:

1. 第一个假设是凡人都热爱智慧。所谓只会,我指的是一种进行理性思维时的快乐。当然,人有贤愚之分,但一个人认为思维是快乐的,那他就可说是热爱智慧的。我现在对这一点甚为怀疑,不是怀疑自己,而是怀疑每个人都热爱智慧。所以我写了《寻找无双》。

2. 第二个假设是凡人都热爱异性。所以我写了《革命时期的爱情》。

3. 第三个假设是凡人都喜欢有趣。这是我一生不可动摇的信条。有趣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一直伸往未知的领域,舞曲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其中的一切我们都耳熟能详。《红拂夜奔》谈的是这一点。

现在,有些人认为生活就应该是无智无性无趣,他们还希望所有人都有相同的看法。但是,我相信总有人是跟我相同的。有趣是存在的,但人们不肯站出来说,所以这世界上赞成无趣的书比赞成有趣的书多得多。我要替沉默的大多数说出来。

——《怀疑三部曲》序

张爱玲的小说是幽闭型的,我不喜欢。我觉得小说可以写痛苦,些绝望,不能写让人心烦的事。张爱玲的小说:有忧伤,无愤怒;有绝望,无仇恨;看上去像个临死的人写的。所谓幽闭类型小说,有这么个特征:那就是把囚笼和噩梦当做一切来写。或者当媳妇,被人烦;或者当婆婆,去烦人;或者自怨自艾;或者顾影自怜。总之,就是在不幸之中品来品去。中国人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在生活中感到烦躁时,就带有深刻的虚无感。我是学理科的,我不承认有牢不可破的囚笼,也不信有摆脱不掉的噩梦,努力去做事,拼命想问题,这才是自己的救星。——《关于幽闭型小说》

没有科学知识的人比有科学知识的人更容易犯错误,但没有艺术修养的人就没有这个缺点,但还有容易满足的好处。假如一个社会里,人们一点文学修养都没有,那么任何作品都会使他们满意。比如,美国人是不怎么读文学书的,一部《廊桥遗梦》就可以使他们如痴如狂。相反,如果在某个国家里,欣赏文学作品是他们的生活方式,那就只有最好的作品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法国最有资格算作这类国家。——《用一生来学习艺术》

作为一个文化人,我认为好莱坞商业片最令人倒胃口之处是俗套,并且还要一部一部拍系列。美国也有好的艺术片,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区别就在于不是俗套。美国出产的艺术片并不少,知识与大量出产的商业片比,显得少一点。然而就是这少量的艺术片,才是美国电影真正的生命所在。美国电影人自己都说,除了少量艺术精品,好莱坞生产垃圾,垃圾能卖钱,精品不卖钱。但是没有好的艺术片,就没有好的商业片,文化垃圾恰恰是精品的碎片。无论如何,真正的艺术才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只看好莱坞商业片是会把人看笨的。——《商业片与艺术片》

中国人只重写成文字的历史,不重保存环境中的历史。在匹兹堡、在剑桥、在萨尔兹堡,您看到的不仅是现世的人,还有他们的先人,因为世世代代的维护,那地方才会像现在这样漂亮。没有了宏伟的城墙,寂寞的城楼,北京城是一座没有了历史的城市。历史不是写在之上的,一座城市的历史只能是它的建筑。北京城本来是一座硕大无比的四合院,没了城墙它就不成个样子。我小的时候,北京不仅有城墙,还有很多古老的院子。教育部原先是郑王府,屋檐下住满了燕子。傍晚时分,燕子在哪里表演者令人惊讶的飞行术:它以闪电般的速度俯冲下来,猛地一抬头,收起翅膀,不差毫厘的钻进椽子中间的一个小洞里。一二百年前,郑王府里的一位宫女也能看到这种景象,并且对燕子的飞行技巧感到诧异——能见到古人所见,感到古人所感,这种感觉就是历史感。很可惜现在北京城已经看不到这种景象了。——《北京风情》

西方的绅士是指温文有礼之人,要保持个人的荣誉和尊严,绝不在危险面前止步。中国的君子独善其身,这样就没有了尊严。这是因为尊严是属于个人的、不可压缩的空间,这块空间要靠自己来捍卫——捍卫的意思是敢争、敢打官司、敢动手(勇斗歹徒)。君子不肯与人争利,要求涨工资不直说,就要安于清贫;圈子不与人争,不敢口齿清楚地和插队者理论,就要受气;君子动口不动手,就不能制止横行不法的流氓,只能围观。有时候,要维持尊严,不能当君子,要当绅士。——《君子的尊严》

居住环境整洁,吃得干净卫生,有足够的个人空间,财产和隐私有保障,这叫做活得有尊严。

美国人这样想问题:一个人住在某处,对周围的一切既有权利,也有义务,该把门前和阳台搞得干干净净。居住的环境和个人尊严联系在一起。但中国这地方有一种特别之处:人只在家里和单位里负责任,出了门就没有了责任感(罗素和费孝通都有论述)。大家所到之处,即无权利,也无义务;所有公利公德,全靠政府去管,但政府管不过来,所以到处乱糟糟。一个人在家门外和单位门外就什么都不是,被称为“那男的”或者“那女的”,一点尊严没有,这很糟糕。我想大多数人在受到重视之后,行为就会好。——《居住环境与尊严》

我对研究学问这件事情和研究学问的人有兴趣,对这门学问本身没有什么兴趣,这完全是两码事。真正有出息的人应该是对名人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且在上面做出成就,而不仅仅是对名人感兴趣。

——《苏东坡与东坡肉》(这么看来我不应该对王小波本人有兴趣,而应该对他的小说有兴趣啰~)

我常听人说: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这句感慨是个四通八达的路口,所有人都到达过这个地方,朝哪里走你可以做出选择。有些人认为既然有趣的事不多,我们才要去开创有趣的事业。还有一些人经过这一番感慨,就自以为知道了天命,从此以后板起脸来对别人进行说教。我以为自己是前一种人。——《有关给点气氛》

昆德拉说,不懂开心的人不会懂得任何小说艺术。当然除了懂得开心,还要能够欣赏徐够,宽容虚构的东西。写杂文无非是把道理讲的透彻漂亮,但我对小说才有种真正的爱好。一本小说看完了,能明白则好,不明白也无法可想,可以去试试别的作品,千万别听任何人讲道理。只喜欢看杂文、评论、简介的人是不会懂得任何一种艺术的。——《小说的艺术》

我们的生活有那么多障碍,真的有意思。这种逻辑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我觉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气质,是天生的。我的小说里的人也总是在笑,从来不哭,我认为这样比较有趣。——《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

经典作品是好的,但看的次数不可太多。看得次数多了,不能欣赏到艺术——就如何红楼梦说饮茶,一杯为品,二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驴了。——《欣赏经典》

我们也想到过摘下天上的星星,而现在我们的生活趋于平淡,这是不是说明我们也进入了哀乐中年?很多年轻人会说平淡的生活哪有幸福可言,对此我到有不同的意见。罗素曾说: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建设性的工作,毁灭也能带来一些快乐,但只有建设性的快乐才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希望能远离偏执,从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中获得幸福。对我来说,就是做一个知识分子。——《写给新的一年1996年》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三):恣肆调侃中带着一股纯正的严肃—— 感《我的精神家园》

小波的这本书,我还是非常喜欢的。

首先很想说说为什么会开始读起这本书。记得这本书是2010年协会的Christmas Party里面随机交换礼物时,抽到了BX准备的这份礼物——精装的《我的精神家园》(我真是很感激)。当我打开书看到标题的时候,刚好非常爱书的Y也在身边,连称“这是本好书!这是本好书!”于是我就开始了此书的旅程。

读了这本书,我才第一次认识了王小波,也才第一次知道到他是李银河这位社会性和性学专家的爱人。我早些关注过李银河的文章,觉得谈国人的性学,她是权威。如今看到他们是一家人,真觉得是才华遇上了才华。后来知道王小波逝世后,是李银河整理了他的文字,出版了《王小波全集》,也正是这次整理,引起了文学届的一段“王小波文学热”,也更加觉得到他们俩感情的深厚了。

这本集子收录整理了小波从93年到97年逝世前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以及给其他书写的序和跋。

初读这本书,我觉得读他的文字,口感不是很好。一板一眼的论述方式,实打实、一是一二是二地讲自己的思维逻辑,然后还带点时语言的味道,一谈人物就是某某先生,真让我觉得吃力。不得不感叹,十五年之间,文字的味道和思想已经差了那么遥远。

但是读到前半段偏中间的时候,我就已经完全变了态度,并不自主地喜欢上了他这质朴真诚并略带调侃幽默的语言方式,而且这文字的背后还会带着内在的严肃,在嬉笑之后来上一句总结,让人不绝冥思片刻,回味无穷,也让人再次回望这例子,再次冥想这句子。(然后我就马上上微博分享这精妙的概况文字了)。

这本书谈的问题,涉猎很广。

前面有对女权主义、女性美、同性恋方面的思考。这当然是受了爱人李银河的影响,好几篇文章都是为她爱人的新书写的序、跋,或者评价。

在《有关同性恋的伦理问题》一问中,小波谈了很多自己对同性恋的看法。在当今较为开放的现在,我们身边能看到了很多男同和女拉拉,但是更多的还是调侃式的异样目光,和朋友间略带戏谑的玩笑,这可是二十世纪的第十个年头。但在1993年前后淡这个话题,小波和银河算不上先驱,也算个启蒙人。在他看来,“我对同性恋的处境是同情的”,“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人总让人敬重”,“但是同性恋圈子中的性乱确实让人不喜欢的”。“我认为社会应该给同性恋者一种保障,保护他们的正当权宜,比如结婚。”“我是一个异性恋者,我的狭义经验是:能和自己所爱的女人体面地出去吃饭,在自己家里不受干扰地做爱比较好。至于在街头巷尾随意勾个性伴(性乱),然后在隔肮脏地方瞎弄几下是不好的。”“当然,现在的同性恋很难得到这样的条件,但是这样的生活应该是他们争取的目标。”我大篇引述他的话,是想让大家对同性恋有更加客观和包容的认识,也给同性恋们更多争取权益的目标和洁身自好的警示。最为一个异性恋者,我相信即使在这个社会和时代,还是有很多人对同性恋采取偏见、歧视和胆怯的态度。这篇文章应该能给社会的两方面人很多的借鉴!

随后的书中有很多他自己谈写作的文章,比如他对小说艺术的理解、对文体格调的理解、自己写作的目的,和自己的作品如《怀疑三部曲》的序和后记。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读小说的人,或许是因为小时候被国外的短片小说看怕了,因为太多只能看到了故事的表面,看不到深层的含义。同时小说是虚构的故事,一直觉得瞎编的故事有什么值得看呢?但是看了小波的《小说的艺术》,我也似乎能明白为什么有这么人爱写小说,又为什么有这多人爱读小说了。他说道,“写小说需要深得虚构之美,也需要些无中生有的才能”。而“昆德拉则说,看小说的人要想开心,要能够欣赏虚构,并已能宽容虚构的东西”。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来说,小说比的就是虚构的能力,一方要有才能,一方又懂得欣赏,这才是小说这种艺术的魅力所在。正说着,他提到好多次杜拉斯的《情人》,评价颇高,看来要领会好的小说,可以从它开始。

书中有好多文字也聊到了电影。作为一个在美带过一段时间的“学生”,他似乎也很喜欢评价一下好莱坞的电影是如何的套路化、商业化,然后也时而说说中国为什么会没有科幻片(“一是缺少科学知识,二是没有想象力”),再谈谈老片重拍时,两面不讨好的尴尬地位(作为编导,“要么如尸位素餐地鬼混着”,照搬原稿,或被指怎么模仿地这么差;“要么你是不称职或者不敬业的编导”,改编地不深,被指一点新意都没有)。然后说说那个年代,爱情片、都市言情片的娇柔,与混杂太多政治和理想而遮掩了爱情的主题。

书中的后三分之一聊的最多的是他在美国和欧洲的所见所感,由小事引起的思索,但有关乎到了环境、尊严、贫穷、历史和饮食。

我很喜欢他谈历史和北京的几篇文章。在《北京风情》中,他对比了欧洲对古建筑的保护和重视力度,又说到北京现在拆完了城墙,也就剩几个门了。他说到“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部历史有一半写在故纸上,还有一半埋在地下,只是缺少了一部立在地上的历史,可以供人在其中漫步。没有了宏伟的城墙、寂寞的城楼,北京城是一座没有了历史的城市。 ”“立在地上的历史”,可以让人觉得“自己不是属于一代人,而是属于一族人”;“能见到故人所见,感动故人所感”,我也觉得,这种感觉才是真正的历史感。

在《君子的尊严》里,他谈到了中国的君子风范,也适当地表达了自己的异议:“中国的君子不言利,忍让不争,动口不动手,独善其身。但这样就容易没有了尊严。因为尊严是属于个人的、不可压缩的空间,这空间要自己来捍卫——敢争、敢打官司、敢动手。我觉得人还是要有点尊严,否则就无法为人做事,更不要说做别人的典范。”这也让这些以“君子”为追求目标的人,多了一份瞠目和自省。

合上这本书,仔细想想为什么我这次读得这么深,大概是因为作为杂文集,王小波给我提供了很多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从小事引发思索,以小见大思考艺术、生活和社会问题和道德,这种逻辑方式我不曾学会,这些问题我之前也不曾在脑海中想过。

这是自刘瑜之后,另一个让我对社会、道德,特别是性和艺术带来很多思考的书,王小波的朴实真诚,以及调侃后的严肃让我感动。我就是我喜欢并如此推崇他和这本《我的精神家园》的原因吧!

PS:赠礼物的环节,还有一个小插曲。记得Party的当天下午,我还在晓风选送哪本书。当时想送给协会最熟的Y一本书,于是准备了一本关于旅行的《理想的下午》(舒国治 著)。当然最后的结果是Y也收到了来自晓风的礼物,但不是我的。而我的礼物最后给谁,竟然也没有任何人回应……就此记上一笔,现在想想也还是件趣事。

=好篇摘记=

● 必须准备梦想,准备为梦想工作。——王小波《有关“伟大一族”》

● 喜欢名人,并喜欢他们所从事的事业,这就是偶像的力量。那你为什么喜欢苏东坡啊?哦,因为我喜欢吃东坡肉,肥而不腻!——王小波《苏东坡和东坡肉》

● 凡是人都热爱智慧,凡是人都热爱异性,凡是人都喜欢有趣。要想欣赏到异性的美,就不要专注于性器官,而是去欣赏人对别人的吸引力。——王小波《怀疑三部曲》序

● “我对同性恋的处境是同情的”,“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人总让人敬重”,“但是同性恋圈子中的性乱确实让人不喜欢的”。“我认为社会应该给同性恋者一种保障,保护他们的正当权宜,比如结婚。”“我是一个异性恋者,我的狭义经验是:能和自己所爱的女人体面地出去吃饭,在自己家里不受干扰地做爱比较好。至于在街头巷尾随意勾个性伴(性乱),然后在隔肮脏地方瞎弄几下是不好的。”“当然,现在的同性恋很难得到这样的条件,但是这样的生活应该是他们争取的目标。”——王小波《有关同性恋的伦理问题》

● 知青、黑五类、臭老九。时过境迁之后,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就是个严肃的问题。国人总不肯承认自己傻过,仿佛这样就能使自己显得聪明;除此之外,还要用审美的态度看待自己过去的丑态。像这种做法,就连×也不配做了。 ——王小波《承认的勇气》

● 文化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各种书本的知识。另一种是各种暧昧的共识,以及各种可意会不可言传得的精妙气氛,一切尽在不言中。——王小波《另一种文化》

● 门前空地虽是你自己的,但在别人的视线之中。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人,就怎么弄好了。我的意大利邻居一本正经种了一园子玫瑰花。过往的行人看到,就知道屋主人虽然老了,但也不是苟活在世上。——王小波《门前空地》

● 人在年轻时,可能要做些服务性的工作,等待进取的时机。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途。——王小波《卖场的人们》

●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部历史有一半写在故纸上,还有一半埋在地下,只是缺少了一部立在地上的历史,可以供人在其中漫步。没有了宏伟的城墙、寂寞的城楼,北京城是一座没有了历史的城市。 ——王小波《北京风情》

● 中国的君子不言利,忍让不争,动口不动手,独善其身。但这样就容易没有了尊严。因为尊严是属于个人的、不可压缩的空间,这空间要自己来捍卫——敢争、敢打官司、敢动手。我觉得人还是要有点尊严,否则就无法为人做事,更不要说做别人的典范。——王小波《君子的尊严》

● 罗素先生曾说: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建设性的工作。只有建设的快乐才能无穷无尽,毁灭则有它的极限。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王小波《写给新的一年(1996)》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