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真实的汪精卫》经典读后感有感

《真实的汪精卫》经典读后感有感

《真实的汪精卫》是一本由林思云著作,200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00-1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实的汪精卫》读后感(一):《真实的汪精卫》并不真实,请作者还历史一个真相!

我希望看到历史的真相,究竟当年发生了什么。该书是人物传记,应该尊重历史,该书的主角是汪精卫,其他人都成了绿叶,抹黑绿叶衬托鲜花这是言情小说,这是不尊重历史的,书中对汪精卫和陈璧君的爱情故事是轻描淡写的,是美化的。陈璧君是烈女,但也是相貌并不出彩。甚至可以说是丑。这有史料可以考证的,所以汪精卫最初是根本不喜欢陈璧君,但是书中扭曲了这个事实。其次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对张学良将军的抹黑,看到这里,我就决定不再看下去了,所以这本书我没看完。但是这本书《真实的汪精卫》愧对于真实二字,我认为作者已经背反了写作标题的初衷。

《真实的汪精卫》读后感(二):在参考资料上可能有点问题

这本书的整体脉络比较清晰,对很多历史事件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但是由于这本书的写作以日文资料为主,中文资料为辅,反面意见很少,正面赞扬过多,其中可资佐证的历史文献又寥寥无几(比方说那份极其重要的《重光堂密约》)。所以我认为它只提出了了一种可能,即汪本人对功名并不留恋,因此建立伪政权实是忍辱负重,救国救民之举。但是考虑到人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道理,经历了那么多宦海沉浮,他对于手握大权的好处应该心知肚明。如果有一个机会能借日本人之手排挤蒋介石,岂不很好。所以我觉得很难确认汪在那时没有贪权的动机。至于这个私心起了多大的作用,倒很难说。

《真实的汪精卫》读后感(三):玩政治的,就要做好为团队所累的准备

汪精卫也许真的是不恋权势。

他只有好名声而无权势的时候,实在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最美好的时光。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自己的势力,也就没有猪队友拖后腿。汪的好名声,恰恰是因为他没有私家军,也没有掌握经济命脉。

一旦他组建了南京政府,他自己倒是一片好心,可手下都是什么人呢?他本人打算顶着“汉奸”的帽子,为国民争取有限的和平,可别人呢?陈公博也许是和他一条船的,再剩下那群乌泱乌泱的下属,不过是群政治投机分子罢了。

当整个团队充斥着汉奸的时候,汪本心如何,已经不再重要了。他是这个汉奸团队的最高领导人和形象代言人,他就要为这个团队的错误负责。更甚者,他的决定都可能被整个团队左右。

一旦他建立了南京政府,他就属于南京政府。

《真实的汪精卫》读后感(四):历史哪有真实可言呢?

读一本书并不一定会对于你的生活有多大的帮助,但是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你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就像读完汪精卫这本书,让我对于历史的看法有了一些改变,历史上对于汪精卫的评价是非常统一的,汉奸、卖国贼,但在林思云的笔下,汪是一个非常悲剧另类的民族英雄。暂且不说林的描述有多大的真实可靠性,但确实对于我一直不理解的汪精卫年轻时的那种“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气概和到最后成为汉奸的矛盾之处进行了补充和佐证,让我知道了也许这一切并不是矛盾的。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再说失败的人本身早已在胜利者胜利之前就已经去世,死人是不会说话的,况且是失败的死人,所以历史真的非常不可信,不管在哪儿历史真的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单从这一点上讲:历史恰恰是真实的谎言

前段时间读到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脑子里可以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而不去互相纠结打架。哈哈读完这本书让我脑子里有了两个汪精卫,我该信哪一个呢?

《真实的汪精卫》读后感(五):突出“革命性”,淡化“妥协性”——《真实的汪精卫》

利用出差的零散时间,在“九一八”事变75周年这天读完这本书。作者林思云(并非本名),民间评出的“互联网四大汉奸”之一,据说思想极端亲日。这里抛开成见不谈,只论此书。这本书名曰“真实”,然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史料来源不详,有地摊文学、戏说历史的特点。对汪精卫的洗白用力过猛,过于突出汪前半生的“革命性”,淡化汪后半生的“妥协性”,把汪最终的人生选择归结为三大原因:1. 历史进程——中日发展水平悬殊;2. 外在环境——在中国当政,手中无兵别人不听;3. 性格缺陷——汪每遇挫折总逃避,或归隐或出国,不愿主动、正面地去面对。作者借助大量来路不明的“史料”,通过对蒋介石、张学良等人性格、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体现和强调汪精卫“和平救国”路线的合理性,为此甚至借陈公博之口为中国古代第一大汉奸秦桧“平反”。这实际是为汪精卫的“卖国”开脱责任。须知在其位而承其重。汪也许有其无奈之处、难言之隐,但这绝不能成为出卖国家利益的正当理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