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台湾草木记》读后感精选

《台湾草木记》读后感精选

《台湾草木记》是一本由凌拂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4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台湾草木记》读后感(一):一草一木皆成痴

人对草木产生如此的痴迷的恐是不多,每一种草都可入菜,每一种都可入画。

所述所绘之花草其实不一定只在台湾才有,但是它们常不被人们发现,物欲横流的现在,物质的极大丰富,那些长在山中的野草从来不会被人们重视,也从来不会有人想着要将它们搬上餐桌。

其实是那么的羡慕凌拂的生活,但是那也是一种清苦,山中岁月悠闲而缓慢,一草一木都是赏心悦目。每一种草都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其实不必对这本书有太多赞颂,只是那一份安静恬淡的心性就足够读者品味良久了。

《台湾草木记》读后感(二):热爱自然且蕙质兰心的吃货

喜欢植物的我,在去台湾的路上带了这本书,因为排版的关系,这本书实际的字数并不多,可以很快看完。吸引我的是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隽永,以及对自然的喜爱与享受。这大概也是我想要追寻的东西。

如果想用它来认花草,是不能的,但是它会告诉你,这花有多美,怎么美,怎么香,怎么吃,怎么进入到你的生活中,它是活着的,活在一个人的生活里,一点一滴,丝丝入情。原本我想,配图为什么不用实物图,但是再一想,大概手绘更能与她的文字相配吧。

文中的清新自然,总有一些只字片语从纸面跳出来击中我,让我有种“啊,我们是同一类的人”的感觉。也让我知道了,那天,在二二八公园的地方看到的小果子,可能就是雀榕的果实,本来也想去吃一吃,终究是没敢,所以读到作者“我曾经坐在它的树下,吃下落下来的果实。那神情如鸟儿一般专注,顾不得四围环境可有窃笑的眼神”,不由会心一笑。

我想,作者大概也是位热爱自然且蕙质兰心的吃货吧。

《台湾草木记》读后感(三):草木的生命是静默的

二十多年前,台湾作家凌拂主动请愿调入山村小学,白天教书育人,课下奔走于山野,夜晚又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写下自己与草木相遇的故事。“我观察植物的静默,读它静默中的生死离去”。在她的笔下,即便是微小的小草,它们的生命也是灿亮的。当人的生命与草木的生命相遇,作者重新看见了自己,与草木一起生长。

《台湾草木记》首先是一本植物图鉴。昭和草的边缘是锯齿状的,茯苓长着一粒粒瘦果,山莴苣的叶子又尖又长,龙葵长着卵形的叶子……每一种植物都细细附上图片与文字说明,包括植物的名字、类别、形态、特征,以及用途等等。原先以为这些图片都从百科全书上而来,读到“画完假人参,我蹲在田里掘假人参的根,要入画呢”才知,原来这些图片是作者亲手所画。

最珍贵的是人与草木之间的相遇。如果草木也会说话,那么它们一定是寡言的,因此人与草木的相识,仰仗人去发现。而作者与草木相遇,她的文字是典雅、诗意的。“活在山野,犹有诗经在喂养我”,作者熟读《诗经》,里面的句子常常手拈来。与植物相遇的故事也充满了诗意,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裙裾沃土”讲的是昭和草,“咸丰袭人”讲的是咸丰草与小男孩的故事,蛇莓“蜿蜒众草间”,车前草告诉我的是“生活的指望”。

草木的静默之中蕴含着无限哲思,关于时间,关于生命,关于现在与未来。比如,植物另有一种时间在,“六百岁的红桧正值青春年少,雨后几小时的菌菇已属太老”,但永恒与短暂同样宝贵。比如,植物与植物之间也是静默的,充满诱惑性,“寂止的生命在寂止里生长,也在寂止里死亡”。比如鱼腥草虽然臭,却是十分好的药材,香料学序言里说,“只有味道,而无香臭之分”,以之观人生,生活里无所谓香臭,只有喜不喜欢而已,臭味聊胜于无味。

有句熟语,草木无情。相比作者肯定不认同这个观点,植物群落不过是安静而已。她的文字充满了对草木的尊敬与爱惜,草木的世界与人的世界是平等的。每一种植物,她都细细写来,并无好恶之分,因为“草木无所不在,每一株都是它自己,各有其特殊的个性……每一株都有着千古生民的游思”。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都市读者而言,书中的植物不曾见其面,更不知其名,毕竟都市的生活已经与田野相去甚远。人类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也毁灭了自然,都市里高楼林立,没有了草木的生存空间。《台湾草木记》的第三部分讲述的是都市里的植物,她写道,台北某处公路过去种的是芒果,成熟季节,居民用长竹竿在树下采果,这是多么好的宣告。无论如何,把自然带入都市,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美。所以她才忍不住哀嚎,“不要再砍山了啊,不要再砍树了吧!”

世界熙熙攘攘,只有草木静默如初。所以,拿起这本书的你,当你倾听植物的生命,请一定要耐心呀。

发表于《燕赵都市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