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军心如铁读后感1000字

军心如铁读后感1000字

《军心如铁》是一本由周林著作,28.00元出版的2009-1图书,本书定价:29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军心如铁》读后感(一):我的军营梦

小时候有个梦,一个军营梦,长大后知道,这只能是个梦。

书中写描述了一个真实的军营,不浮夸,不造作,军人就是军人,部队就是部队,不神化,也不政治化。

抗日雷剧看多了,看这书会不过瘾,书中没有大起大落,只有真实;没有个人主义,只有真实;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有真实。

人各有所长,是这块料就当好料,不是这块料,在这个环境,磨也要磨成好料。“磨”是主动的,自发的;被动的磨,再精致也不是自己。

环境当下,打磨自己,需要的是激情,没了激情,再好的料永远是块璞玉。

是金子就要发光,让自己亮起来,妖魔鬼怪,全部滚粗。

《军心如铁》读后感(二):书如人生——评周林《军心如铁》

好书要慢慢品读,很久没有看到过如此荡气回肠的文字了。几天时间看下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合上书,是疼痛。

合上周林的《军心如铁》的时候,心中竟然有一丝隐隐的疼痛。

四个亲密无间的兄弟,就是四段精彩的人生背影,看着他们从愣头小青成长为军中精英,就好像跟着他们重活了一段青春的时光。

这种疼痛,来源于每个人对青春往事的追忆,来源于每个人对时光流逝的叹息,来源于每个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追问。

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疼痛,这是人类成长伴随的必然阵痛。

是的,《军心如铁》,它确实是触及到了每个人的青春灵魂深处。

翻开书,是快感。

只有当你埋头捧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你才会觉得,人生的美妙,其实在于经历而不是结果;读书的乐趣,其实在品读字里行间的过程。

作者周林在用一种幽默的叙述方式,来记叙那段真实的青春岁月。大凡幽默风趣的人,必有非常的经历和胸襟,所以他才如此的妙趣横生。当一个人静静地捧读,每过几分钟,你就会那么会心的微笑,打心眼里的开怀大笑,为作者的风趣所折服。从这个角度说,这本书其实是一剂地道的轻松剂、开心丸,你就会体验到文字带来的快感。

从小说表现的内涵来看,作者其实是在讲述四个情同手足的兄弟之间共患难、见真情、同努力的真情实谊。这种兄弟之情,换言之,就是朋友之情。谁没有几个真正的朋友?然而,当这些真正的朋友同处一个单位,面临着共同竞争关系的时候,有几人能做到心平气和?兄弟之情又该如何发展?所有的这些,《军心如铁》都给出了最佳的答案。这4个主人公,代表了不同性格类型的人,或开朗、或自闭……无论哪种性格,我们都能看到奋发而积极的一面。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真实,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某个人一样,清晰可及。他们看见美食会欢呼、看见美女会直眼、看见敌人会愤怒……

作品中还穿插了一段纯洁的初恋,女性人物的出场,让这本“纯爷们儿”的小说掺杂进了柔情的一面。

其实这不是一部军事小说,凡是身边有几个朋友的人,有几个兄弟的人,都应该好好地读一读它,你会收获良多。

好书如人生,读了它,你会好好地思考活着的意义,思考朋友的价值,思考你的未来……

只可惜人生不可以重来。

但是书却可以重读,要想领略人生的荡气回肠和青春的万丈豪情,那就请再读一次《军心如铁》吧。

《军心如铁》读后感(三):军心何如铁

断断续续一周时间读完了《军心如铁》,倒不是这部小说如何难以卒读,恰好相反,这是本很不错的书,否则我绝不会浪费忙碌的业余时间。

这是一部别致的军事小说,它不是我读过的军事小说中最好的,却是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我没服过兵役,没摸过枪,然而每个少男的心中都有过一个军人梦,在此之前,我从没想到过,会有这样一部军事小说,从某种意义上圆了我那这辈子都不能再实现的梦。这部小说不猎奇,但也绝不枯燥。它只是记录了四个大男孩如歌的青葱岁月,刻画了一群胸怀热血的钢铁军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看着他们,就好像看到十年前的自己,一样纯真的双眼,一样释放不完的精力,一样的朝气蓬勃,又一样的傻里傻气。

当我读到这些新兵练习前倒摔,雷霆同学玩了一计传说中的“以卵击石”时,嘴里的茶水忍不住一骨脑的尽数献给了两米内的地板和白墙,其均匀程度不亚于《唐伯虎点秋香》里那次壮观的吐血。人生能有几回笑喷?那一笑,我年轻了十岁。

杜超、江猛、雷霆、赵子军四兄弟自1995年12月某天的早晨,摸黑迈出军用卡车那一刻起,就不再是普通人。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军人”,这个平凡的词汇必将伴随他们一生。在太平洋对岸那个世界第一强国,从西点军校走出的企业家要多过从哈佛毕业的;在中国,目前正在影响国家经济走向的人中也多有从军经历(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韩三平、林毅夫、刘绍勇三人皆有从军经历)。可以说,“军营制造”不仅仅在武力上保障国家安全,也在经济以及其他各领域深刻影响着中国。哪怕一个再不成器的人,至少也可以在几年的高度纪律化生活中得到一些极具成功潜力的品质,如坚韧、专注、协作、凶悍,等等。因而从某种意义来说,《军心如铁》这种小说并非只是作者周林半自传式的传奇往事回忆录,更是一部另类的征兵手册。

把服兵役当作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手段,政府宣传部门显然把力用错了方向。所谓“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在征兵宣传当中不提确定会得到的“渔”,反而一味强调未必会得到的“鱼”,实际上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功利主义表现,不可想象“就业兵”充斥的军队在国家危难时刻能发挥什么作用。本来我这种坐在安全后方的人是没资格说三道四的,不过军人是一种职业,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心里总是想着饮食男女和立功升官的军人是没有“魂”的,没有忘我的信念又如何承载国家安全呢?“革命浪漫主义”这个词汇大概早就被扔进故纸堆里了,可我从四兄弟——不止他们,还有刘二牛、骆敏,等等——身上看到了这种情怀,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一种理想化精神。

军心何如铁?

不必多言,开卷自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