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巴黎·私囊志经典读后感有感

巴黎·私囊志经典读后感有感

《巴黎·私囊志》是一本由日本Editions de Faris出版社 编著著作,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1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私囊志》读后感(一):可以感受到女生的小细节

不光是他们包包里的东西

还有拍到她们的房间

让总是被宜家的设计充斥脑袋的我

有了新的灵感

可以感受到女生的小细节

无论是巴黎的

或者

是你自己的^^

《巴黎·私囊志》读后感(二):巴黎系列

图片很多

文字很少

很符合我的心意

对于别人的品位,作者最好不要加入过多自己的感情色彩,应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书中人物的着装习惯,包内物品的收藏爱好。

嗯,要说对自己有没有什么启发呢?一是发现自己没有充分发掘自身性别的优势,比如喜欢搜集小物品,收藏有趣的“护身符”,“幸运符”,这部分天性竟然被自己生生地压抑了,要改正=_=;二是包包是一个女人的浓缩,以后要特别重视对自己包包的装饰,用喜欢的小物填满它!

《巴黎·私囊志》读后感(三):最爱帆布包

在三联书店 看到这本书

就坐在通往二楼的 转角楼梯上 看了很久

很佩服 一个小包 里面装了很多东东的 女生

而且还头头是道的

我是装东西白痴 弄了半天 到最后还是一股脑

全部丢进去 就对了

不过比起装东西 对于书包我还是有嗜好的

喜欢帆布包

大小总相宜

不喜欢上面太多花 也不喜欢上面挂一堆东西

现在背的帆布包 是我在一个小店淘的

手工做的 价格中等

同学一直以为是我自己缝的

觉得我是个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人

这本书 蛮好看的 正大光明的 看到了 那么多书包里的秘密

书包与性格

是有关联的

我相信

《巴黎·私囊志》读后感(四):给喜欢包包的人

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巴黎”“设计”这一系列书里,这本是专门讲包包的。采访了很多做包包和用包包的人,因为他们对包包和配饰的热爱和贡献,使这本书分外有趣。

我最喜欢的是“看看大家包里都有什么~~~”,打开的大多是女性的包,外表看起来酷酷的摇滚歌手,包里有一管红的像火一样的口红。而看起来很甜美貌似麻烦的女生,小包里头只有原子笔和零钱包等小小的三四件。看着各自存放的小物,如同看见了每个人的生活甚至内心,非常有趣。

关于包包的使用,很多深得我心:

1,根据不同材质的服装搭配看起来很舒服包包就好;

2,有时候一个材质和样子都满意的包包可以一直背一直背,日夜相随;

3,不要盲从于名牌,非要用的话也要用旧一点的,不要颜色太夸张,自己搭配有趣的装饰,使包包有自己的个性;

4,大包实用,小包优雅,但是晚上用的白天拿出来就很奇怪;

5,双肩背的不适合女生(当然也分场合);

6,包这种东西,50个不嫌多,1个不嫌少。

《巴黎·私囊志》读后感(五):手袋即闺房

买了一本Editions de paris编著的《巴黎·私囊志》,这是一本专讲巴黎女郎们的手袋的书,我一直有个想做自己的品牌手袋的愿望,这本书正好让我学习别人如何操作。书的内容很简单,第一部分介绍巴黎坊间的私人品牌,并介绍如何动手自制手袋;第二部分采访巴黎女性,她们拥有多少手袋(一般是十几个到上百个不等),她们手袋的内容;第三部分采访手袋设计师们的工作室。图文并茂(或图大于文),翻着倒也有趣。

女性拥有的手袋越来越多,其中的大部分手袋并不是很值钱的东西,也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可以作为“传家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女性们对手袋乐此不疲呢?答案是:手袋是女性的随身闺房。

后现代社会是严格意义上没有“私人空间”的社会,连卧室都会被另一伴、电视、网络入侵,在家庭里唯有洗手间免强算得上私人空间,只有你在上洗手间的时候才会摆脱社会的干扰。如果非要寻找最后的私人空间,只剩下两样事物:手机与手袋。

手机里有我们的一些秘密,我一向不喜欢别人窥视我手机中的内容,这是男人秘密的底线了。就像女性也不喜欢别人窥视她们的手袋,因为手袋里是她们自己的世界,装着随身用品、秘密事物……在大家都没有私秘的时代,女性更容易在手袋中寻找到隐蔽感,这种隐蔽感在农业时代由闺房提供,但古典社会解体之后,从工业社会起就不再给女性提供“自己的小世界”——闺房。手袋被女性重视,成为必备品,也正是从工业社会开始的,西方名牌手袋的历史,与工业社会的历史是一致的。在地球越来越“小”而“平”的进程中,手袋成了闺房的替代品,成了女性最后的闺房,也是最小的闺房,只有手袋,才能让女性们保持最后的一点秘密,也是让她们安心的倚靠,一个手里没有手袋的现代城市女性,就像没有穿上衣服就站在街道上一样不知所措与拘谨,手袋成了她们的心理倚恃。她们住在手袋里、逃到手袋里、再从手袋里出发……

这样解释,就容易理解为何名牌、限量的手袋会被追捧:它的本质是女性对秘密空间的高质量要求,以及对闺房“装修”、“摆设”的炫耀,或者也不仅是炫耀,也是对身份与安全感的诉求,一个拿着顶级手袋的女性,其安全感远比拿着普通手袋的人要高得多。

当人类失去家园,当女性失去闺房之后,手袋,就成了替代品,到最后,成了象征——这是一个生活在象征中的时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