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诚信的背后读后感精选

诚信的背后读后感精选

《诚信的背后》是一本由弗兰克·帕特诺伊著作,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08-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诚信的背后》读后感(一):和恶魔的契约

身为金融专业的人,无论是在一所多么三流的学校,老师们都不厌其烦的、甚至用中英文交替的教你什么是 远期、期货、期权、资产定价、股指期货定价、外汇掉期、对冲等等。在他们眼中,我辈似乎都是应该奔着陆家嘴去的,再不济,你至少得在四大或者银行里混着。同学中炒股的不在少数,有一些已经开始跟着导师在模拟期货交易了,我偶尔有那么一种可悲的感觉:你要是没炒股,真不好意开口自己是学金融的。或者,他人的印象中,我辈不是在准备证券从业的路上,就是应该在准备CPA的路上,ACCA都掉份儿!

看完此书,除了一些结构性票据不是很清楚外,其他的几个金融产品,或者类似的例子,都几乎学过。真感叹,我们像一群白痴一般,即使明白了期货投机的原理,在看到现实时,即使是纸面上二手的现实,仍会觉得胆颤。有没有谁来告诉中国那些在股海沉沦的老头老太,毛头青年,当你选择了投机,就是和恶魔签订了契约?

《诚信的背后》读后感(二):诚信的背后

1.新兴国家需要热钱投资,经济衰退的国家公司需要粉饰业绩,通过衍生品可以很好解决问题。

2.投资银行设计衍生品,第一需要起个好名字,比较好打开销路,第二需要想方设法搞定评级机构。第三需要规避各种风险,债务发行公司风险,国家政策风险等,发行各类抵御风险的债券转嫁风险。

3.关于如何帮助日本公司粉饰财报的债券设计,揭露得让人触目惊心。

4.同liar‘s poker一样,作者本来想揭露投资银行的内幕和背后的肮脏,促使读者和社会进行反思和改造,结果却成了一本进入投行的教科书,读者趋之若鹜,金钱的力量在人和时候都有诱惑力。

5.评级机构在每次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08年经济危机前,关于房贷债券的评级也被投资银行忽悠的一把又一把。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评级公司能了解这些投资银行后面的把戏,那么评级公司的人就都去投行了,不会在评级机构里面呆着了,这场博弈是一场智力不平等的游戏。在衍生品的设计上,怎样让评级机构给个AAA的评级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显然在经过层层的包装后,评级机构已经搞不清楚该债券隐藏背后的本质了,当然也不排除他们本来就是个利益共同体。

6.长期来看,两种货币中利率高的一方货币会贬值,而现在人民币利率比美元欧元高,也一直处在升值态势,所以这中间肯定会有不少的套利。池田信夫在《失去的二十年》中也描述了当年日本的这种情况。

《诚信的背后》读后感(三):金融衍生品的胜率低于赌球的胜率

赌球是怎么赌的?

假如两个势均力敌的球队比赛,博彩公司通常会开这样的盘口1.95:1.95,就是说你押10块给A队,那么A队赢了,你会赢9.5块,A队输了你就输10块,你押B队也是一样。所以两边押的人差不多的时候,赌博公司是稳赚的。如果两队实力差别大,实力差的赔率就往上升,实力强的赔率就往下降,赌博公司还是能保证两边的平衡,因为赔率大了,押弱队的人也会变多,保证平衡+差价使得赌博公司肯定赚钱。

所以赌博公司什么都可以拿来设置赌局,甚至押明天的天气都可以,它的任务是保证对赌双方平衡(这一部分也都是一些数学家/心理学家之流在操作的,类似书中所写的“火箭科学家”),然后赚取差价。

金融衍生品也是类似原理,投行收佣金,然后通过“火箭科学家”的复杂计算进行开盘,不同的投资者(赌徒)投资不同的衍生品,而衍生品之间通过精密的计算实现部分对冲。

但这个比设置赌球局复杂多了,涉及法律,政治等,而且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远比赌球更看不懂,信息也完全不对称。你和摩根斯坦利搞,你搞得过它?

但是明知风险大为何还要投资呢,这就是人类的天性--赌性,好听点叫投资。因为赢的概率是存在的(尽管可能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大),人的贪婪本性就会激发出来。

长远来看,坚持赌球肯定是亏本的,所以坚持投资金融衍生品也是一样,而且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以及那些狼一样的经纪,它的亏损概率远比赌球要大得多。有时甚至可以说是被欺骗的。

《诚信的背后》读后感(四):重新认识一下那些光鲜靓丽的大公司们

虽然当中很多的金融诡计我还是不能理解(神哪,我的数字概念不是一般的差),不过还是起码还是了解了一个道理,哪怕那些光鲜亮丽的大公司,也是不值得信任的。应该说,这些玩弄金融数字的公司和参与赌博的公司们,都是绝顶的骗子。金融机构挖空心思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的金融产品,哪怕是一个个陷阱。大公司们利用这些金融产品,“创造”利润和业绩,哪怕若干年后的巨额亏损。

诚信,只有靠大家的警惕和严格的监管。作为刚起步的中国,我想黑幕只会更多,普通投资者只能处处留心,不要轻易的相信童话。理财产品,基金什么的,还是多留个心眼为妙。

还有一个细节我也不能忘记,拿宝洁的案例来说,你以为你买进宝洁的股票的时候,你以为你是在看好宝洁的日化用品市场增长,其实不是,你是在和宝洁一起赌博,可能赌的是泰铢的汇率变动,南美银行的利率变动,说不定还有可能是天气变化趋势。反正你的投资不是和宝洁正常的日用品销售挂钩,这真是一件令人恐怖的事情。当突然有一天,一个公司(比如是玩具公司)突然巨亏,却是因为泰铢崩盘,这真是叫人不能想象。

最讽刺的应该是作者的后记了,本想以此书警醒世人,甚至还预想过揭密之后,原来公司的报复和老同事的不齿。谁料圈内人觉得,这本书说出的只是皮毛而已;而圈外人所叹喟的是,没有早点进入这个圈子,以及怎样才能投身其中。真是让我想起The Devil's Advocate的结尾,Al Pacino幽幽的那句:Vanity, is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

《诚信的背后》读后感(五):对贪婪无耻的华尔街投行的无情揭露

在华尔街,如果有人说你是好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个笨蛋。

看了这本书,感觉只有两个字——“震撼”。原来都以为金融衍生品是高科技,是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但没有想到,在其富丽堂皇的外表之下,竟有着如此丑恶的嘴脸。而《诚信的背后》,则是对这种丑恶嘴脸的无情揭露!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震撼,大家都对美国人的过度消费猛烈批评。但更坏的还在后头:2008年9月,随着有158年历史的金融老字号雷曼兄弟的破产,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前五大投行悉数沉没,三家倒闭,两家转型。格林斯潘称这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一场次贷危机为什么引发了这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呢?

都是华尔街投行惹的祸!次贷危机就次贷危机了,再危机,它的规模就只有那么大,根据美联储2008年9月的数据,整个次贷规模约为5400亿美元,其坏账约为1500亿美元,就只有这么大的规模,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但有了华尔街投行,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把这些次级贷拿过去,打包成各种金融衍生品,找个信用评级机构评个不错的级别,再拿出去销售,卖到世界各地,美其名曰分散风险。这些金融衍生品把几千亿的次级贷放大到了几十倍、几百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最近的报告,全球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总量超过了1000万亿美元,而全球所有国家的GDP加在一起也就大约60万亿美元!当次贷危机爆发时,就进一步影响了以次级贷为基础的各种金融衍生品,遂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

这就是华尔街投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是他们的贪婪把有限的、可控的次级贷无限放大,为的只是从中牟利。

《诚信的背后》揭露的就是这些,该书作者曾在摩根士丹利工作,负责包装、销售金融衍生品,难怪他能对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投行包装、销售金融衍生品的过程进行如此详细的揭露,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