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原罪·宿命》读后感100字

《原罪·宿命》读后感100字

《原罪·宿命》是一本由史铁生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36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罪·宿命》读后感(一):陕北、黄土、清平湾。

一段时间以前读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老师交流了一下,于是他建议我读读《插队的故事》。这篇小说收录在《原罪 宿命》里,语言平实,但写出了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那段往事,以及陕北人们的纯朴厚道。这是一副风情画,和《边城》或者《芙蓉镇》不同,它描绘的是唢呐、是山峁、是出家、是玉米、是高粱、是牛羊、是对知识的不重视、是对生活、对一个困难时节的参与和过后的审视。如果你没有读过史铁生,固然《我与地坛》是必不可少的开胃菜,而后《插队的故事》和《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收入在《命若琴弦》中)则是丰富眼界、提升思考的两道佳肴。

《原罪·宿命》读后感(二):那个插队的陕北故事

那是作者去陕北插队的一段往事。

陕北,黄土高原,清平湾从此烙印在大脑里挥之不去,无边的黄土连着天,起伏绵延的山群像一只只巨大的恐龙伏卧着,用光秃秃的脊背没日没夜地驼着落日,驼着星光。河水吃够了泥土,流得沉重,艰辛,天地沉寂,原始一样的荒凉……而就是在这么荒凉的黄土大地上,上演了一幕生动无比的插队的故事。

陕北话的粗犷黄土窑的家,蜿蜒不见头的清平湾还有豆钱饭,憨直粗壮的陕北村民,还有那平日里难得一尝的馍馍和白面,似乎这样偏僻的清平湾带来的也是有趣的生活。他讲了很多人,很多事,关于明娃,疤子,随随和英娥,碧莲,瞎子……爱听歌的娃娃们……每一个鲜活的人物在清平湾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是那样平实动人,又是那样让人不禁回想,仿佛插队的快乐远远多于现在,即便那时你百般不愿的在黄土里干活,在大冬天里砍柴轮流煮饭,而正是在这百般闭塞的清平湾,才有了这么多可爱的陕北人,还有高昂的陕北民歌,吆喝声……

那是插队的故事,也是青春回忆飞扬的故事。

《原罪·宿命》读后感(三):思考的终点是认命。

最后插队的故事略有拖沓,不然又是一本五星的好书。命若琴弦强烈推荐,各个年龄段的朋友都应该好好看看,史铁生的书好像总是这样,用最直白的语言,让不同心境的人得到不同的收获,迷信是盲目的相信,科学是否也有同样的嫌疑?人的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到底需不需要实实在在的在那里存在?人到底是该随遇而安还是该向着心中亮着的那个或微弱或强烈的灯光前行?每个问题都有看似明确却又不该被明确的答案,这或许就是一个坦然坐在轮椅上度过余生的人终日思考的最终结果吧。结果就是一切都不必有明确的结果!原罪。宿命一文就很符合他对生活的思考方式了,你可以把一切都找出来原因,但最终会发现产生这个结果的最终原因竟是无法避免的,那就只能归结为两个字,宿命。回首自己虚度的三十年,好像也是年龄越大越相信宿命了,一切都觉得如果当时哪一个环节如果改变后面会怎样怎样,但是一直顺着往前捋,会发现不是捋不出头绪,就是终点原因是无法避免的,也只能归结为命该如此,也就是宿命吧。插队的故事不多赘述了,给我最大的感触应该就是人总会珍惜那些最难的时光,但最后也会发现那是最美好的时光。在对国外梦境般的生活叙述完后说到觉得和陕北插队生活很像的时候我心里竟然一颤,开始没明白,转瞬就明了了,其实最相似的就是拥有的心里的纯真和自由,这是一切美好的终点。这篇里面用的终点好像有点多了

《原罪·宿命》读后感(四):“人有权利不去听自己不喜欢的故事,因为,人最重要的一个长处,就是能为自己讲一个使自己踏实使自己偷快的故事。 ”

听”完十叔的故事, 不禁想问, 难道每个人不都一样, 自己给自己遍故事, 自己骗自己。这是愚蠢还是智慧? 这是一只万花筒拿在囚犯的手中,这是一筒彩色的涂料,将刷在自己的墓碑上。 莫非说, 每个人都相信着一个神话, 不然没有办法生存下去。 这个神话,必须被人深深相信着,可是,这个神话,又只是一个神话而已。一个人, 比如说我, 相信着多少东西? 我总说自己毕业要去教书, 我说自己要学兽医, 说自己可以做女工程事, 说以后,说将来。 你问我自己相不相信: 我的这么多梦想可以一一实现。 我当然不信。 或许梦想也是一种迷信八。 我不是真的相信, 可是我就是得相信,而且我还要说出来,做不到的事我也要说出来。 相信它会实现是一回事儿,而实现它则是很远的另一件事了。为什么呢? 因为人是需要有希望才能活下去的生物。这也许也是人类和别的动物最不一样的地方八。总要有个盼头才能过活。

我们要相信爱情,因为我们不愿情感失去支柱;我们要相信明天,因为我们惧怕无边的黑暗;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独特,因为我们害怕泯灭于茫茫人海。 我们都不是超人,却都想像超人一样活着,于是我们遍有意无意的将自己的生活演成神话。十叔是全瘫,能看见世界限于一面比手掌大些的窗。可是他会讲故事。 他的故事是神话,他的故事是幻想,他的故事是他全部的寄托。 他讲故事给自己听,幻想自己是健全的人,是幸福的人,因为,他要活下去。 现实是他最可怖的噩梦。

2012. 03.31 马克><

《原罪·宿命》读后感(五):原罪是否是宿命

这应该是史铁生早期的作品,很遗憾我今天才读到。

文章由两个貌似不相联系的部分组成,分别是《十叔的故事》和《莫非的故事》。但通读全篇,我们也不难看到,两个故事在内核上其实是一个,那么这两个故事的正确顺序应该是《莫非的故事》和《十叔的故事》。前一个故事讲述莫非双腿残疾的原因及引发的人生思索,后一部分讲授双腿残疾之后的生活及对人生困顿的无奈。两个故事完美融合,成为一体。

标题叫《原则.宿命》,所以文章向我们展示的是关于人生命运的重大思考。但是作者在记述时,却以一种幽默调侃且近乎荒诞的笔调来对待,凸现了命运的荒唐、神秘以及莫测的不可抗性。主人公的名字叫“莫非”,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变数和不可捉摸性。再看看前一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十叔”,更是寓意深刻:人与命运抗争,其结果必然是“十输”,既抗争几次失败几次,如同文中的那个闷响的狗屁,扔不可去,如影随形。

也正是基于此,所以史铁生的在作品中,更多地是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强调命运的神秘及不公。其作品,较多地流露出一种消极无奈的人生观。

原罪观念是西方宗教的重要思想,而宿命论则是东方轮回说的支柱。把二者放在一起,看样子史铁生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都很深。可我想说的是,貌似史铁生受上帝的观念影响更深一些。这从小说结尾的语句能看出来,从《我与地坛》中他对母亲死亡的看法也能窥见一斑。作者故居小巷尽头的净土寺,没有给他太多的感化和教诲,我不知这是遗憾还是宿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