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意中的建筑•空间品味卷》的读后感大全

《意中的建筑•空间品味卷》的读后感大全

《意中的建筑•空间品味卷》是一本由[日]中村好文 著著作,湛庐文化出版的四色铜版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1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意中的建筑•空间品味卷》读后感(一):做个勤奋的设计师

做个勤奋的设计师,是我看完此书的第一感觉。懒惰和勤奋都是有参照物的,跟中村相比我就是个懒惰的人。

遇见中村是在几年前的住宅设计课上,老师拿了一些书作为资料,其中就有他的书,在书上看见他为自己的家设计的房子,心中不由发出羡慕嫉妒恨,以后我也想慢慢经营起自己的家,家中要散发出自己的独特气味,任何一个摆设一眼望去就是我的。人都说念书时候最有时间看书,但是念书去花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为学分而奋斗,看的书多半的专业书,真正感兴趣的书看的少之又少。我最近经常把以前看的书再拿出来读,发现自己以前对只是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我恨我自己以前为什么不能在用功些!!看中村的每一幅插画都是精心完成,随身携带卷尺,精细到对椅子腿的细部刻画。我呢,看到好的设计就会拿着相机一顿乱拍,回去后整理个文件夹,就不再过问了。等到要用的时候,才翻出来看,这就真正领会精髓了吗?借鉴的是设计形式,那设计思维和意图哪去了?犹如没有骨头的人,只有一副空皮囊。

建筑师应该有“能够从日常茶饭等琐事中,将平淡无奇转变为节庆盛典感觉的才能”,这才能我有吗?从现在起做个勤奋的人。

《意中的建筑•空间品味卷》读后感(二):有种意外的喜悦

说实话,买的时候没抱很大的期望。

想来一定也是那些雷同的建筑参观感言。但是,第一篇写偶像老柯布的,就出乎我的意外。

萨伏伊别墅早在其它书上看得很熟悉,但居然把那些建筑构想图都一一找出对比,果真是看到了柯布当时的苦思冥想过程。

然后看到那篇瑞典的森林墓园。我心里哇了一声,原来,陵墓也可以做得如此有灵性。沿着细长的石头路往山坡上走,突然从地里长出来的十字架。。。。。。。

还有那人类最佳尺度的建筑物居然是座监狱。一走进日本丰多摩监狱,居然令人感觉是欧美历史悠久的高校校舍。十字形的结构,另管理者视线很好,但是却意外的营造了戏剧性空间。朝南的房间可以一天到晚晒到太阳,只要站在窗边就可以欣赏外面的树。曾经关押过许多思想家和作家的这个监狱,现在应该已经拆了,但是那份清幽的感觉却永远刻在了他们的记忆里。还有他们亲手垒积的红砖墙。真可惜呀,居然后来拆了。

还有芬兰的赫尔辛基工业大学里的奥塔涅米礼拜堂。意外的是南北朝向,而且十字架是在室外。倾斜的屋顶似乎是向十字架鞠躬致礼。室内的椅子盒祭坛也是简洁明快。天窗上的木头构架仿佛是森林移到了室内。室内室外空间合二为一。

恩,一本带来意外惊喜的书

《意中的建筑•空间品味卷》读后感(三):《意中的建筑 空间品味卷》

《意中的建筑 空间品味卷》

前几天女儿的老师去看望生病的同学,正好在一个小区,顺便到我家做客。李老师也很爱看书,特别喜欢现当代文学,可是我发现这么多年,我很少读文学书了,不读文学读什么?我也说不上来,科技?哲学?历史?也许现在读的书很难再用学科来划分了吧!

仔细想想,其实那个领域都有好书,都有你喜欢看的书,都有能够打动你的作者。好书是超越学科的,所以现在读的很多书,都很难分类,只好笼统地放到我卧室的书架中了。

这本书我也特别喜欢,上次看过了中村好文的《意中的建筑 美学修养卷》,然后才决定要买这本的,虽然很贵,定价49一本,但是真的很值得。这套书原来是有人邀请中村为一本建筑学月刊,每月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去过的特别喜欢的建筑,一共两年,二十四篇。中村先生写得很细致,他的标准也很高,但是这里面没有一个是世界知名的建筑,都是很小,和不起眼,甚至很普遍的建筑,但是却被中村先生发现出内在的美来,大家公认的美,算不了什么,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美,那才不一般。

这本书里面的建筑,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北欧的一个墓地,还有是日本的一个电车站,那个德国森林里的小小教堂也很别致。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喜欢这本书,并因此喜欢上中村先生。

《意中的建筑•空间品味卷》读后感(四):品味建筑的空间表情

建筑,或规模宏大或玲珑精巧、或东方韵味或西洋风情、或沉稳古典或现代奔放,无论知名与否,其对美的追求都是共通的;而对不同空间的诠释却是每一座建筑所特有的。只有置身在空间中,亲眼去看、倾耳静听、用手掌去抚摸接触,才能了解建筑的价值。

一座建筑,一个空间表情。

你可曾感受过,大师柯布西耶的压卷之作——萨伏伊别墅所散发的简单、前卫的气息。整个空间充满了纯粹的白色、纯粹的造型、纯粹的线条。

空间,纯粹的表情。

你是否也感叹于骑士时代古堡化身现代美术馆,浴火重生一般的经典再现。建筑家斯卡帕几经修缮,倾尽全力将建筑物入口从正中移至角落处,看似败笔,实则为了让游客产生出动向的参观路线,使美术馆和游人在流动的气氛中产生灵性的互动,多么体贴的设计啊!

空间,动感的表情。

你可曾听说,每年都有大量的游人申请参观维也纳下水道?无数条的支流,有平面的、有立体的、彼此相互交错,形成蚁巢一般的复杂结构。除了空间,还有什么能赋予一座下水道如此吸引人的魅力?

空间,纵横交错的表情。

绝妙的高度、紧密规则的红砖墙、比例优美的窗子,有人称它是“人类最佳尺度的建筑物”。你能想像这是一座监狱吗?在这座曾经关押过许多作家与哲学家的监狱里,处处都留露出一份思考的情怀。独有的文化气氛和完美的空间搭配,使得这座监狱少了一分冰冷,多了一分清幽。

空间,雅致的表情。

……

十三个空间,十三张表情,或沉静或幽默,或轻松或庄重……不问古今,不问东西、不问地点、不问贵贱。不管是历史上的知名建筑,还是路旁的粗糙小屋,抑或是电影和绘画中的建筑物,中村好文借用手绘素描、静谧图照,在一字一句、一图一景中渗入其思考脉络、历史社会背景,带你品味独到的空间之美!

还等什么,跟随大师,找出你心中的那张空间表情。

《意中的建筑•空间品味卷》读后感(五):透明而靜謐的時間。。。

四本書一氣讀完,讀后感索性都放一起了。

讀中村好文的書很愜意,他除了建築師專業的眼光和執着的精神之外,更有一份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和情趣,跟着他走近住宅,走進建築,會自然而然地融入“透明而靜謐的時間”裏。。。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對讀者溫煖而細緻的心意——希望把好東西盡量與人分享,這不止錶現在字裏行間和大量的圖片中,在每一本書的后麵他還詳列了所介紹的每一處建築的“讀者參觀導引”,圖文兼備。——不知道什么時候真的能用上啊。

《住宅讀本》

這本書為人們認識住宅与飲食起居的關繫提供了新的視角,特別是有關壁爐和一些別齣心裁的角落的解讀,可以說是直觝人心。沒有人的活動和心的感受,住宅不過是一處房子。我想以后如果再設計佈置自己的家,我會比從前更關註內在的需求。

“心安是家”是所有愛家人的共識吧?家實際上是要有一种漂泊後的归属感,有一些恆久不變的景物在那里等着你。。。想家的感覺在我看來就是鄉愁了。

不過我们現今的社會環境在不斷逼迫人們離開自己的故鄉和故園,正如很多人感受到的那樣——“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而寄居的城市貌似繁華熱閙卻彌漫著兵荒馬亂的氣氛。

靈魂流離失所,門前的小河以及大柳樹隻在遙遠的記憶中。。。那么我們還能做什么?

在自己暫時棲居的地方努力重建心靈之所,在我們的心裏建一個家——她是任何人都無法奪去的。

《住宅巡禮》

中村好文對柯布西耶應該是情有獨鍾的吧,在他挑選的九個住宅範例中柯佈西耶的作品佔了兩個,一始一終。

呵呵,戴黑框圓眼鏡的建築師,現在我認識三個了——貝聿銘、柯布西耶、中村好文。

這本書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樣子,我所嚮往而無緣走近的那些建築師的傑作,在書中一一呈現,從內到外,有照片有解說有感悟,還有平麵圖和很多素描手稿,比我自己去看恐怕要豐富得多。。。一次相當美妙的旅行,我覺得它會讓本來對住宅沒什么興趣的人也愛上造房子的:)。

《意中的建築·空間品位卷》

排在第一個的又是柯佈西耶:)。薩伏伊別墅的外觀和內庭很有個性,但室內的佈置就太冷些,少了人氣。

“透明而靜謐的時間”齣現在古堡美術館一節中,看到這句話時,我記起很多年前,為了完成一份作業去參觀浙江博物館。那是個下雨天,博物館內外幾乎沒有什么人(那時候去博物館的人本來就很少,不像現在免費開放,不僅參觀的人多起來,博物館的院子也成了人們休閑的公園了),我獨自一人在場館之間遊蕩,被莫名的氣氛環繞,徘佪很久不想離去。。。囬想起來那正是“透明而靜謐的時間”。

不奢望“森林墓園”中的“風景葬禮”,隻要潔凈安寧就好。我希望有一個可以靜靜緬懷冥想的場所,不要那么難以到達。。。國人對待死人的方式我是不大認同的,盡管可能不惜花費大量錢財,但在形式上總讓人覺得浮誇紛擾。光從墓園這件事來看已經是粗陋不堪(和奢儉無關),更不要說其它環節。我死后如果躺在那樣的地方,我想我寧願到處飄蕩。

在我們國傢有沒有人想到請優秀的建築師來設計監獄的牢房?或者有建築師願意盡心盡力把他的纔智用來設計一座監牢?日本豐多麼監獄那種恰如其分的建築在這個世界的所有監獄里不知道有沒有第二座。看十字牢房的內景照片,我覺得它的空間圍閤氣氛會喚醒犯人內心美好的東西。

“這個禮拜堂在獻給上帝的同時,也獻給了森林。”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敬畏自然,這個“森林中的十字架”(芬蘭奧塔涅米禮拜堂)讓我有跪拜的衝動。芬蘭的工藝品設計和傢具設計一直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但對這個國傢好像還沒有産生過嚮往的唸頭。不過此刻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我倒是非常願意去那裏定居,並且一定要離這個禮拜堂近一點 ^_^。

《意中的建築·美學脩養卷》

所謂“意中的建築”,中村好文說:“不管是歷史建築物、路旁的粗糙小屋、電影和繪畫中的建築物等等,凡是能抓住我的眼睛,激起我興趣的,都被一視同仁地送上好奇且專註的目光。”哈哈我就是那個共鳴的讀者啊,我所中意的建築同樣是“不問古今東西、大小、貴賤。”,隻要眼睛(眼睛是忠于心靈的)喜歡!

說到建築的“靈魂”或者“氣”,我想起了一位花藝師的話(這位花藝師是個非常美麗優雅的老太太,芳名姚守玉。一麵印象廿年尤深啊),大意是說,對待每一朵花每一片葉子每一個枝條都要傾註妳的愛意,體貼的態度、柔和的動作會讓它們展現齣最美的姿態,妳的情感与植物融為一體,妳的插花作品因此而美而有靈氣——這不就是美的脩養嗎?

美在很多時候是一種耐心,每一個以創造美為目標的人都理應自然地擁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那是需要時間的。環境的粗陋和敗壞不是髮展經濟的必然后果,而是因為經濟刺激下的各種慾望急不可待,幾乎所有投身其中的人都失去了耐心,有華麗眩目就足夠了,誰還有時間停下來等待美享受美呢?

導縯馬梅特認為,技術的目的是要解放無意識,之后真正的創造力纔會齣來。當這種創造力逐漸變得可能時,藝術傢纔能把來自生命中的瑣碎和不相關的事件以某種秩序連接起來,最后髮現“這是最高級也是最簡單的組織次序,而且最富有深意。” (來自皮皮的《安東尼奧尼猜想》)——造一所房子和拍一部電影是相通的。真正的藝術傢不會被技術束縛,他們創造風格并創造實現自己風格的技術。每一位傑齣的建築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材質語言,也都非常重視建築材料的創造性使用,包括在使用過程中研討更完美的技術和工藝。

我一直都喜歡自己買書看而不是去圖書館,原因大緻有三。一是擁有自己喜歡的書讓我很有滿足感,二是圖書館還沒有書店來得方便,三是現有圖書館的環境對我沒有誘惑力。如果有一座類似于斯德哥爾摩市那樣的“書本從四麵八方把愛書人溫煖地包圍起來”的公共圖書館,那么我也很樂意又省錢又享受,即使不看書,安靜地坐在那裏“髮愣”也是一種倖福。圖片上看這座散髮着書的“靈氣”和“香氣”的“書籍精靈的神殿”,其空間的優美和氣質的典雅簡直無與倫比,無論外觀還是內部,都讓我覺得圖書館隻能是這個樣子!

優秀的建築總是和週圍的環境融為一體,彷彿從那裏生長齣來的一般。我想,“風水”的根本意義其實就是順應自然來安排建築,找到人與自然相處的最恰當最健康的方式,達到天人閤一的境界。“風水”應該擺脫逐利的故弄玄虛和誤解的似是而非,囬歸人對自然的敬重。這種敬重也正是對人本身的敬重,因為人類本是自然一分子。

設計師的倖運是遇到一個誌趣相投的客戶。但是,正如中村好文所說“能夠‘持續住下去’的佈侷極緻在于‘無過猶不及的地方’。對于設計者來說,‘沒有做得過度’、‘不想做得過度’這兩件事,實在是很睏難。”優秀設計的魅力正體現在恰如其分,讓居住者心甘情願地持續維護原有的佈侷和風格——“好建築福蔭后人50年”。

本書最后一節介紹的是馬蒂斯設計的羅塞爾教堂,我從不知道這位把色綵用到極緻的野獸派大師還有建築作品存世。這座教堂給人強烈印象的仍然是色綵——光影中的色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