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犯罪团伙读后感摘抄

犯罪团伙读后感摘抄

《犯罪团伙》是一本由(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犯罪团伙》读后感(一):薇讀書——《犯罪團夥》

這是一部短篇小說集,主角是湯米和塔彭絲夫婦。可以說這是一對活寶偵探,在破案前總是先想好模仿哪一位偵探大師,然後再展開調查。可以說這是阿加莎推理小說的番外篇,主人公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矮個小老頭,但同樣精彩絕倫。當然,這樣類似的番外篇還有很多。

《犯罪团伙》读后感(二):很有爱的短篇集

汤米和杜本丝的故事我不是特别喜欢的,因为总觉得像是冒险小说or犯罪小说,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推理。但对这两个人的好感度相当高,而且极爱他们平时相处的那种模式……结婚之后也没变,真好。

这一本里面都是短篇探案,亮点是汤米兴高采烈地把知名的侦探们模仿了一遍,甚至最后还模仿了波洛老爹(;¬_¬) 看到福尔摩斯的出现,我心态很微妙……

短篇的张力不足,但是故事都很好看。其中有几个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好看,比波洛的短篇集还好看。

全书最后,阿婆例行地让汤米和杜本丝晒了一下幸福,她怀孕了Σ(⊙▽⊙"...

《犯罪团伙》读后感(三):犯罪团伙

这本书持续了月余才看完,也因为故事都是独立的小短篇,情节基本上不连贯,就是开头和结尾都是“十六”号做引子和呼应,所以我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看,记得早先看过《波洛的丰功伟绩》也是这样类似的小短篇,不过,有波洛出场的故事都相当精彩。

故事的主人公是汤米和塔彭斯夫妻俩,一对年轻人,刚结婚,有过特工经历,喜欢冒险和刺激的生活,此时,俩人已为卡特熟知,应该在《暗藏杀机》之后,卡特给了他们一个机遇,让他们以布伦特的名义开办一个侦探所,守株待兔,等待一个以“十六”为暗语的神秘人物出现。

每个短篇情节倒不曲折,有的可以说是非常幼稚,相当简单,但他们接手的并非都是如此平淡无奇的家庭游戏,有几次侦探经历,对手要么是贪婪凶残的犯罪团伙,要么是隐藏多年的江洋大盗,要么是阴险狡诈的间谍组织,侦探过程充满了惊险,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但所幸最后总能在阿婆的妙笔之下化险为夷。

百度词条显示,这本书的多篇小故事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我确定光影艺术一定比书本更好看。

《犯罪团伙》读后感(四):没有贪欲也许就没有阿加莎

这是阿婆的第11本书(1929年),这一年阿婆39岁。

也是汤米和塔彭丝夫妇的第2~15个案子。

从1922年到1929年,汤米和塔彭丝夫妇的第二本书出炉了。书中也说了这是他们结婚六年之后发生的故事,小说内外的时间线都是重合的。而且和波洛第二本一样,这本也是案例集,并非只有一个大案。连续看的有趣之处就是在于发现一些作者有意无意的一些彩蛋。

作为一对看侦探小说成长的探案夫妇,在不同的案件里面会模仿不同的“名探”风格去破案。还时不时的自我评价下,“我的理论就是法国秘密警察的理论。”有意思的是最后一个故事竟然选择了波洛的风格,那种能看透人心且自负的眼神油然而生。

个人感觉如果要总结这对夫妇的破案风格的话,相较于波洛的“自负”来说,他们就是“大胆”。不光是冒名顶替的借壳开了一个侦探所,还有许多充满了探险甚至是危险的过程会让人更加揪心。另一方面,和之前所有书类似的一点是,没有贪欲也许就没有阿加莎,所有案件起因几乎都是为了钱财。

当然看书的过程中还不忘学点小知识,就比如频频出现的“两先令六便士”硬币,会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怎么会有这个数字。然后一查原来是半克朗的硬币,两块半,又学到一段很有意思的历史。

最后罗列下这本书所涉及的14个案件,做一个笔记:

《一壶茶》

《粉色珍珠案》

《邪恶的陌生人历险记》

《小牌巧胜老K》

《失踪女士案》

《盲人捉迷藏》

《雾中人》

《假钞案》

《阳光山谷之谜》

《暗藏杀机之星》

《无懈可击的伪证》

《牧师的女儿》

《大使的长筒靴》

《代号16的人》

2017-11-24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