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创造经典名句

创造经典名句

编者按:创造经典名句,精心整理而来,如有错误或者句子推荐,欢迎留言评论。

●格拉德威尔说,一般有创造性的人物,都要有点特立独行(disagreeableness)的气质:你要敢于做一些社会上通常认为不应该做的事。你不是去适应这个社会,而是让这个社会去适应你。他们追求取胜,他们根本不追求别人的喜欢。——81页 ----万维钢《万万没想到 :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科学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固定的知识,而在于获得这些知识的研究方法。——147页 ----万维钢《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最理想的状态是:只拥有绝对必需之物,生活在一个梦想之地,居室无可指摘,身体经过了劳动的锤炼,灵活而保养的很好,同时还能完全独立生活。达到了这样的状态,精神将能保持自由,并对未知之事物保持开放。 ----多米尼克·洛罗《简单的艺术》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度”,而不是理念。 ----万维钢《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我要么太自我中心,要么太冷淡、太拘谨、太害羞,因此无法同任何熟人发展出亲密无间的关系。有时一个遇到困难的朋友会向我打开心扉,但我这时会异常窘迫,无法给他太多帮助。大多人都喜欢谈论自己,而当他们把某些在我看来应该藏在自己心中的事情拿来和我分享时,我总会觉得尴尬。我更喜欢去揣测他们心中的秘密。我的个性决定了我不愿不假思索地接受一个人的表象价值,而且我很少被折服。我没有崇敬别人的能力。我的性格更容易被人逗乐,而非敬重别人。 ----毛姆《随性而至》

●一个人如果没有他那种年龄的神韵,那他也就会有他那种年龄特定的种种不幸。 ----伏尔泰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刘勰《文心雕龙》

●一个青年出自本性反抗一切是好的预兆。凡是有所成就的无不是这种桀骜不驯的人。 ----杜伽尔

●质以忠信为美,德以好学为极。 ----王夫之

●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智也人会被它牵着鼻子走 ----索尔·贝娄

●底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具、以找工作为目的。
中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艺品,以提升个人价值为目的。
上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主人翁,以欣赏、选择和改变周围世界为目的。 ----万维钢《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王夫之

●一个人一旦停止了解有关自己的知识和信息,就会变得无知。这种斗争实际上就是你时刻都要做的一种决定: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打开自己的心扉,还是封闭自己的大脑。 ----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

●你所追求的世界 永远不是你现在所拥有的世界 ----索尔·贝娄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

●“视听之明,可以摄物,心知之量,可以受物”。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

●观念不仅来自于感觉,而且受感觉的制约,感觉越多,观念也就越多,如果没有感觉到一种东西,人们是无法对这种东西有什么观念的。 ----伏尔泰《哲学书简》

●天赋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 ----伏尔泰

●不过他浪迹天涯,漂亮女人到处都是。这样的外形固然宜人,但是真正重要的是从生活中来的理解力和激情,是能感人也能受感动的细致心灵。 ----罗伯特·沃勒《廊桥遗梦》

●在文学中,如同在任何地方一样,“好”并非是一个独立自在的范畴:它是由它与“坏”之间的区别来界定的。于是,一个作家要想写一本书好书,他就必须阅读大量低级书刊——否则的话,他就难以获得必须的标准。 ----约瑟夫·布罗茨基《文明的孩子》

●若想让知识真正为你所用,就必须明白,读书,只是一个手段,独立思考才是目标,用独立思考来指导行动,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何帆

●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 ----爱因斯坦《普朗克文集科学往何处去?的序言》

●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 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任何梦想家都不足以成事,因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实干家。 ----吴军《浪潮之巅》

●学愈博则思愈远。 ----王夫之

●美是一个严肃的词,一个至关重要的词。现在的人往往过于轻率地使用这个词了——用它来形容天气,形容微笑,形容一条连衣裙或一只合脚的鞋,一只手镯,一座花园,一段推理;美成了好,漂亮,悦人,有趣的同义词。但美根本不是这些。它远远超出这些。美是非常罕见的;它是一种力量;一种令人欣喜若狂的东西。它不是修辞意义上的“令人屏息”;有时它的的确确能带给你那种窒息的冲击感,就好象一头扎进冰冷的水中一样。 ----毛姆《随性而至》

●一个人一旦突然解除其精神压力,精神健康也一定会面临考验。
在这个心理阶段当中,禀性较粗朴原始的人,必然逃不过营中残酷的影响,他们一旦获释,就自以为可以随便且毫不容情地使用自由。在他们眼里,改观了的只有一件事:他们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压迫者,而不再是被压迫者。 ----弗兰克尔《追寻生命的意义》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死亡诗社》

●一般人善于发现新事物的不同点,而真正的高手则善于发现共同点。一旦发现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共同点,这个知识就彻底“长”在我们身上了。而且这样带来的类比和联想,特别能刺激创造性思维。——150页 ----万维钢《万万没想到 :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对懂得的人才有意义 ----普劳图斯

●外在动力其实就是人对各种刺激的被动反应,如果别人怎么刺激你就怎么反应,那你就是一个高度可预测的人,与机器人无异!内在动力才真正体现了一个人的自由意志,我之所以这么干不是因为谁刺激我,而纯粹是因为我就想这么干。
每个人都有内在动力,但英雄有一种更高级的内在动力:使命感。 ----万维钢《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书房是爱书人身与心最后的庇护所。在这里,爱书人沉睡的灵魂,深刻的个性,人的种种特征被一架架书籍所唤醒、所提升。没有书架的书房难以想象。没有书的书架更加难以想象。其实,书房真正的趣味归根结底,全凝缩在那些个安放着各色各样典籍的神秘书架。书架是爱书人全部欲望与满足的隐秘栖息地。书架才是书房的灵魂。难怪书房不可轻易示人。“苦雨斋”(注,周作人书房)主人深得个中奥秘:“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一个人做文章,说好听话,都并不难,只一看他所读的书,至少便掂出一点斤两来了。”恰恰也是基于这一缘由,重构理想书房的要紧处,便在于重构书架上摄人心魄的一道道书的风景。 ----王强《读书毁了我》

●独创性并不是首次观察某种新事物 ----伏尔泰

●但是,如果还存有追逐智识的激情,还愿享受吸取新知的愉悦,还试图通过努力去改变些什么,为什么要早早停下脚步呢?正像一句老话说的:匆匆与生活讲和,岂非负了少年? ----何帆《大法官说了算》

●人们为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分析习惯所累,——也就是说,用语言去解剖体验,于是便剥夺了人们思想的直觉的特长。 ----布罗茨基

●过分的畏惧和自我怀疑是浪费我们才能的最大因素 ----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

●一个人如果无法辨识想象力从已知世界飞升的起点,就无法真正体会科幻的力量。 ----威廉·吉布森《全息玫瑰碎片》

●个人的智慧只是有限的。 ----普劳图斯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戒外甥书》

●“大抵格物之功,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所学问之事。”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思想打破生活的平淡无奇 ----苏珊·桑塔格《重生:桑塔格日记和笔记》

●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刘勰《文心雕龙》

●文明是不同文化被一个精神公因子激活的总和。 ----布罗茨基《文明的孩子》

●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绮丽。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即以华奕照耀,动人无际矣。 ----王夫之

●学会让感情跟随你的思想,而不要让思想跟着你的感情。 ----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刘勰《文心雕龙》

●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所有那些让人变得更好的选择,执行起来都不会太容易! ----康德

●吵架不可怕,一旦出现一方蔑视另一方的情况,这婚姻就快完蛋了。——105页 ----万维钢《万万没想到 :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时间是围棋:你走一手,牛人也走一手,牛人获胜并不是因为他走得比你多,而是他每一手都走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执行这样的效率,需要钢铁般的意志。——134页 ----万维钢《万万没想到 :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感觉是我们认知外在世界的唯一通道,但感觉又是不真实的。因为感觉并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错误。我们一点也不能相信它们,只能保持不介入、无意见、不动摇,对任何一个东西都只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可以同为是和非,又可以不同为是和非。 ----皮浪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应该说出来。生命只是时间中的一个停顿,一切的意义都只在它发生的那一时刻。不要等。不要在以后讲这个故事。 ----珍妮特·温特森《守望灯塔》

●The test of a first-rate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hold two opposed ideas in mind at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保持行动能力。 ----詹姆斯·柯林斯《基业长青》

●感觉绝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外物作用于感官的结果。 ----伏尔泰《哲学书简》

●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一旦一个人停止寻求知识和信息,就会变得无知。 ----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刘勰《文心雕龙》

●什么样的灵魂就要什么样的养料,越悲怆的时候我越想嬉皮。 ----王小波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类由采集进入农业社会,就是由即时的满足变成延迟的满足——以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果子吃,如果没果子摘,直接饿死倒也痛快。然而进入农业社会之后,为了有口吃的,得从春天一直忙到秋天。所以,他认为文明的本质就是压抑,就是有条不紊地牺牲力比多,并把它强行转移到生产劳动和相应的社会制度建构上去。由“快乐原则”向“现实原则”的转变,是人类难以排遣的精神创伤。归根结底,6000年来的文明,是以普遍的匮乏和窘迫为基础的。 ----肉唐僧《被劫持的私生活》

●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是一个人生态度,这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对自己有良好的控制但又不需要可以控制,有什么好吃的吃点也行,不吃也行,生活不走极端,不沉迷,该做的很自然地就去做,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啊。 ----万维钢《精英日课》

●真正的学习需要智力,情感,和体力三方面共同参与 ----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

●人生就是专注和平衡。假如你专注而失去平衡,你会跌倒。假如你平衡而失去专注,你会凋零。检查你的重心放在哪里:平衡还是专注。 ----小野洋子《想象你是一颗飞翔的种子》

●证明自己卓越最好的证据便是有能力控制自己马上行动。如果因为很多原因,你无法达到自己目的,那么尽快做出选择——要么坚持,要么放弃,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一个。 ----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出自明朝思想家,学问家王夫之所著的《尚书引义·太甲》。新,即为新生事物,与旧相对。日生,指太阳升起。滞,停滞不前。其大致意思是:新旧事物交替变更,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停滞不前。 ----王夫之《尚书引义·太甲》

●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
三十五年来我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满了文字,俨然成了一本百科辞典——在此期间我用压力机处理掉的这类辞典无疑已有三吨重,我成了一只盛满活水和死水的坛子,稍微侧一侧,许多蛮不错的想法便会流淌出来,我的学识是在无意中获得的,实际上我很难分辨哪些思想属于我本人,来自我自己的大脑,哪些来自书本,因此三十五年来我同自己、同周围的世界相处和谐,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地嘬着,品烈酒似地一小口一小口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我的身体里,不仅渗透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腾,冲击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 ----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知识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 ----池田大作《青春寄语》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翻译:情感的发动就会用言语来表达,理智的发挥就会用文字来表现。
动极神源
:翻译:动用心思,深入探究思想神妙的本源。 ----刘勰《文心雕龙》

●一个人的痛苦,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个性,另一个是个性太强。 ----罗曼·罗兰

●所谓聪明的人,都是善于逆向思维的。 ----织田信长

●伟大的精神总是遭到平庸头脑的暴力对抗。 ----爱因斯坦

●科学家的工作不是使用科学知识,而是使用科学方法。——202页 ----万维钢《万万没想到 :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

●思想必须以极端的方法才能进步,然而又必须以中庸之道才能延续。 ----瓦莱里

●纪录片对科学的作用并不在于让观众学到什么知识,而是激发观众对科学的兴趣。电影和电视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但不是好的教育手段。——115页 ----万维钢《万万没想到 :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自由的真髓在于坚贞不渝的信念之中,只有不沦为环境的奴隶,彻底为信念而活的人,才是自由者。 ----池田大作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刘勰

●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学会尊重人。在家里,要从小就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走上社会变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并具有“后生可畏”的劲头。 ----池田大作

●所以不妨可以把虚拟感说成是一种能力,能够料想得到一切可能会发生的事物,能够不把存在的事物看得比不存在的事物更重要。人们看到,这样的创造性资质的作用可能是值得注意的,可惜它们往往让人类所赞赏的东西显得虚假并让人类所禁止的东西显得是被允许的,或者大概也会让二者都显得无关紧要。据人们所说,这样的虚拟人物生活在一片轻柔的织物,一片雾气、想象、幻想和虚拟的织物之中;人们着重让有这种爱好的孩子们改掉这种爱好并当着他们的面称这样的人为空想家、梦想家、懦弱的人和自以为是的人或爱挑剔的人。 ----罗伯特·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

●决定某件事情时,我的判断标准大部分都是取决于自己能否完全地说服自己。凡事皆如此。
如果以半吊子的心态做选择,一旦遇到严苛考验时,就容易令人感到挫败,后悔当初不该选择这条道路。不是走在一条由衷认同的道路上,也就无法对自己所要背负的辛苦或失败有所觉悟。 ----久石让《感动,如此创造》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1《文心雕龙》中有言:“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这句话是说,人是有喜、怒、哀、惧、爱、恶、欲其中性情的,受到外界的刺激就会有不同的反应,从而流淌于文字的字里行间,者食多么自然的事。是呀,我们谁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回想已走过的人生岁月,我们怎能不心生感慨呢? ----《文心雕龙》

●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伏尔泰

●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傲岸泉石,咀嚼文义。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文心雕龙》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王夫之《周易外传·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