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向邪恶追索》读后感1000字

《向邪恶追索》读后感1000字

《向邪恶追索》是一本由劳伦斯•布洛克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3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向邪恶追索》读后感(一):马修的人生

马修的生活慢慢开始正常,悲哀开始退却,这使得作品中沉重灰暗的东西慢慢消散。。。所以可能更多的人能接受这个作品,不再让马修的心情,那浓雾一样的悲凉,午夜宿醉的悲哀孤独妨碍你。

同时,也不再让这感觉妨碍你喜欢马修。

马修越来越趋向传统的好侦探老头。。。不过。。。也许只有经历人生这过程,才能真正喜爱这人生。

《向邪恶追索》读后感(二):无题

目前看过的马修系列最没意思的一本,布洛克或许在敷衍了事。

马修做了一个梦之后就连续侦破3件案件,就像一休哥一样拍下脑门说,啊,我想到了,是这么回事。

最后一个凶手实在是画蛇添足,或许只是为了凑稿费,反正我看不出什么创意和新意,难道只为了表达荒诞性?

前天晚上花了两个小时看了一小半,今天早上又花两个小时全部看完,我看书的速度倒是快了,或者是此书太过平淡? 反正这里面布洛克没多少创作激情

《向邪恶追索》读后感(三):老大哥在看着你

所谓人民的意志等,不过是假手每个人的黑暗来洗净自己手上的血迹。

布洛克从《一长串的死者》就有意无意的让马修介入政治,到了这本《向邪恶追索》,更是用他的目光和耳朵,直面社会了。

虽然最后打底的还是人性,但是,跳离了男女的纠葛,本能的嗜血,所有的得不到和丢不掉,当然还有背叛与伤害,诸如此类小我的本能犯罪诱因,马修看到了另一种人性的可怕:自以为绝对的正义。

我的偶像之一,伟大的奥威尔所描绘的那个颠倒的极权社会,是由无数曾经是温斯顿的人所组成的。这次演绎成了布洛克笔下的纽约:其实并不存在威尔,而每个市民又都是。一旦第一个开始就无法停止,人民迫不及待的阅读,谈论,模仿,恐惧着又兴奋着。

分离了自己的罪到每个人身上,人人都有罪。

但,人民,最初是你们给了我权利。

虽然布洛克灵巧的穿插了两个充满原始欲望的人类在里面,但无法冲淡书中那股愈来愈重的浑浊气味。

怀着黑暗之心的人们,你和我,群居在一起,日日夜夜。

彼此注视,没有出路。

《向邪恶追索》读后感(四):“我选择不去运用这种自由”

劳伦斯布洛克 马修斯卡德系列十三 《向邪恶追索》(上帝杀人无罪,他常常在动手)——

这一部酒鬼侦探马修早已成功地戒了酒 独行侠马修和埃莱娜结了婚 但婚后他已逝顾客的遗孀莉萨仍然是个致命性的存在 对他来说 要么是酒 要么是莉萨 两者给他带来同样效果 都是他不必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保持绝对正确 他必须做某件他绝对不应该去做的事 做某件绝对不正确的事 来保持生活正常

“然而莉萨对我来说已经不再是喝酒之外的另一个选择”

“我是那个过程的一个部分。不过我到底是问题的一部分还是答案的一部分,却一直不清楚”

“埃莱娜已经表明她不指望我绝对忠实,她自己以往的职业经验已经使她相信,男人天生就不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出轨行为既不需要借口,也不见得是婚姻不协调的症状”

“然而,此刻,”马修斯卡德说——“我选择不去运用这种自由。”

他说,“偶尔我会觉得有那种冲动,甚至还会渴望喝酒。但我现在已经学会,渴望和行动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一个写在水上,另一个则是刻在石头上的。”

喜欢马修系列图书 喜欢马修斯卡德这个角色 从来都不是因为他代表绝对正义的一方 也不是因为他从不犯错 就像马修系列第一部所说的 你很难界定其间的界限 他曾举过一个例子 马修还是警察的时候 曾经审问过一个杀人凶手 人人都知道就是他做的 但是必须要眼睁睁地放他回去 因为法律程序与制度上的一些问题 无法裁决 但是马修决定 不放过他 马修向缉毒组借了足够多的毒品 之后带人搜查嫁祸给他 让他因一桩他没做过的犯罪进了监狱 所以说 你很难界定其间的范围 很多错他也犯了 但马修说谋杀是不一样的 有人问马修 你信上帝吗 马修说 那要看你什么时候问我 我猜如果马修只有两个绝对的信仰 那一定是保持清醒 去不喝酒 去戒酒聚会“一次戒一天”另一条则是谋杀不一样 这是他绝对无法放过的犯罪 (尽管他自己也曾跨过法律的护栏 触犯道德底线 趟过几回浑水 私自处理过一些法律道德范围内 不在他处置范围的罪犯)

马修的魅力在于 他是一个生活在黑暗当中的人 于是他将自己也涂成了黑色 他有着混乱的生活 而这些混乱是他本可以避免的 但他选择了混乱 并且在混乱其中构建秩序 你可以说 他是一个迷失在欲望中的人 但我要说他是一个淹死在绝望中的人 但他保持不死 他喝酒是因为如此 他脱离制度那一套也是 他离职 离婚 离群索居 他最大的魅力在于他强大的自制力 他会在戒酒期间与他的酒鬼朋友聚在一起 他可以喝酒 但他不喝 他可以打给她 但他不打 我们不庸俗地去谈什么权利 而是说自由 一个人拥有某种程度上最大的自由 但最大的自由并不是你要做到各种程度 你要如何发挥这种自由 而在于你要如何抑制这种自由 你要如何拥有 而不去触碰

——“我选择,不去运用,那种自由”

《向邪恶追索》读后感(五):烟花散尽

弗洛伊德说什么来着?有时梦就是一只雪茄。

抽一支烟花不了几分钟,做梦同样如此,梦所发生的时间,远远不及做梦人在事后追述的那么久。为了把某些还有点趣味的追述记录下来,我们发明了一种方法,叫写小说。

我一直认为,向邪恶追索是马修系列中最被忽视的一本作品,它没有拿到任何奖项,这是原因的一方面;而另一方,则是来自于所谓的阅读习惯,你看,名字不够酷,篇幅还很长,那种爆炸性的曲折离奇无从谈起,更重要的是,这个系列已经拿到了足够多的侦探小说奖项。有什么必要再让这么一部作品锦上添花?

我看没有。

但是,它恰恰是马修系列进行纯文学写作的最佳尝试。

如果残酷一点来说,我愿意把本书看作马修系列的完结篇,因为在此之后的三部作品,究其本质,纯属狗尾续貂。我想布洛克本人其实很明白,系列的生命已经快到尽头,他希望能在结束之前,在创作上尝试更多的思路。

它拥有整个系列最为形而上学的主题,最举重若轻的叙事语气,最机智或者狡猾的对白,最成熟稳健又圆滑的哲学思考。

包括最令人回味的结局。

在八百万一书结尾,马修失声痛哭,一举奠定了马修系列的基调——核心依然是探讨欲望与理智这对矛盾的命题,同时又揉合了新形态的博爱道德律。

然后他频频出手,不为扬善而惩恶,不为新生而救赎。他乐于自己扮演侦探,警察,法官,乃至刽子手,然后总有冠冕堂皇的台词作为结束:“我是个酒鬼,我只听不说。”

直到追索的结尾。

任何结尾都可能是哀伤的,那种哀伤存在于大部分为我们并不昂贵的眼泪提供宣泄的场所。

当TJ背对着马修,在自己的圣诞礼物面前讲述生命中最后的一次掉眼泪,马修只反复的说着两个字:“我懂。”

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站上了旁观者的看台。不必鼓掌,大幕也会落下。

但是,我们就是无法相信任何没有亲眼看到的事物。

而这就是他站上看台的意义。他选择亲临现场,而非避而远之。他宁愿亲眼观察,而非视而不见。他将一切了然于胸,然后沉默不语。

然后你能体会到一种相似的情感充斥你的脑海,那或者是因为——约翰多恩说——每一个人的悲伤都损及于我。

只是这一次没有一个人掉眼泪。

我抽烟时偶尔在想,也许这本书有可能拿个纯文学类小说的大奖。

所以抽烟无非是在呼吸一个梦,吸得太多,人往往就有梦游的错觉。

所以,你的就是知道,靠写一个侦探的故事,你永远得不到什么布克奖。不同的烟吸进不同的肺,怎么指望看得到同样出窍的灵魂?

叶慈说,或者我们得等到所有人都懂得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天上的云。

然后我问自己,那又如何?

想得到承认是某种渴望,能得到承认是一个行动,渴望和行动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一个写在风里,一个刻上石头。

写在风里就够了,我能在吸烟的同时深深的吸上一口。

就像是读了一个短暂的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