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读后感1000字

《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读后感1000字

《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是一本由Roger Trancik罗杰·特兰西克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41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200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读后感(一):较为实用的城市设计理论

书是义志学弟送的,书比较通俗易懂,作者提出了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通过几个实例说明了城市设计中必须注意城市机理的整体性和延续性,通过空间设计将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有机地联系起来。。能够较好地运用到城市设计的实际工作中。

《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读后感(二):深入浅出的一本好书

图书馆有一套这种封皮的书 自己陆陆续续也看了几本 基本都没看懂 哈哈 除了这本 趁着这几天专业课不忙 两天看完了 还做了几页笔记 特有成就感

自己感觉这本书比较适合学生读 观点明确 条理清晰 是一本好书 对于刚入门的自己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

前面都看了 就是后面例子没看 因为作者列举的城市自己感觉很陌生 读起来比较吃力 第三章节作者提到了象征性空间 并以日本人寺院的为例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的园林 寺庙 比起日本的 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读后感(三):充满了教条式的观点

目前看到第40页,一开始觉得很不错,观点鲜明,但后来发现作者一味否定现代城市的低密度,缺乏机理感的形态,一味地称赞欧洲古代城市的机理感和高密度的形态,但基本都是说教式地强调后者更舒适,而没有考虑现代城市的特点:汽车交通对道路及停车场的需求导致的城市机理形态的必要改变。

作者认为现代城市中常见的方格网道路网“无法界定出城市中心,助长了空间结构的无等级和重复”,所以需要像巴黎那样添加斜向道路来形成新的路网形式,但他完全没有没有考虑到斜交路网的缺点:1、更容易发生车祸 2、超过4个路口的节点容易使人迷失方向

《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读后感(四):一本对于城市人文关怀的典范

本人才疏学浅,以前只是本人的浅显的见解

作者开篇对于尴尬的城市设计提出了失落空间的概念,否认城市适合人的存在,是汽车、建筑现代主义、区划政策、公共空间私有化共同作用的产物然后针对问题,作者引用西方古典城市提出了高密度与空间连续性和人性尺度的赞美,最后通过案例证明图底、连接、场所理论在城市设计应用的综合解决现代城市设计有设计无人性的问题。

对于全书值得赞美的地方很多,个人认为主要亮点:

1.温暖的城市人文关怀:强调人的存在意义与文脉延续以及场所精神,虽然作者反对现代主义的失落空间也指出了道路下穿,紧凑城市增加城市开发的吸引力,但是究竟这种开发方式多大的适用性值得考量

2.作者后篇对于基于做书年代的对于未来的预测,以及期望读者能将本书作为探索出发的愿望处处感到另一种关怀。

全书有很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虽然是翻译本但依然能读出作者的文采斐然。

很有启发的一本书,如果后面的四个城市的例子能附带上清晰的标注以及手绘的分析图,那就省的本人一点点对着谷歌地球找了

《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读后感(五):重拾历史就能找回失落空间吗?

“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中的一本。作为一名城市规划的学生,多读读此系列的书还是很重要的,马上都要开始读研了,但始终都觉得自己还是没有打开规划的大门。作为一个平时都觉得万事皆可的人,在做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也总觉得方案总是很多样的,但这些方案中总会有相对来说最合适的,那么怎么才能尽快地找出这个方案并把它完善呢?大概这种功底也是很需要日积月累下来的各种经验吧,毕竟规划涵盖的范围太广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有时一种所有的字都看到了,但还是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或者不明白这种放这句话的必要性,于是也就慢慢地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尽量去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感觉作者的观点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重拾古代低平、密集的建筑实体,以及由其围合成的虚体空间,就能营造出一种人性的城市空间序列”,并旁征博引了很多例子。很明显,在“密集学说”和“分散学说”中,作者既不主张高层建筑带来的高密度,也不主张建筑与空间地分散分布,而是更倾向于一种历史上的低密度的密集,可能这种思想在现状就与其较为类似的旧城中还比较合适,如果中国的新城继续重拾这种思想的话,不造会怎样?

总之,还是觉得在继承场地固有特征的基础上,挖掘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机理以此为原则进行建设,并关注其中虚实空间的结合以及对各种人类活动氛围的营造,这样的做法总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吧。

一些零碎的觉得有意义的话:

P70交通是街道的本质,但它还有更多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在强调快速通行的现代城市中经常被遗忘。

P86对一个空间设计的好坏作出定性的判断,取决于它的功能意义及其空间形态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

P96对硬质空间来说,其要素是空间形态、表面铺装和视觉焦点。而柔质空间则有其将自然作为象征和对比的设计要求。两者都应当符合其各自的目标。

P97城市设计的三种理论:

①图-底理论:建筑实体、空间虚体,通过两者的组合、增减来建立一种空间秩序

②连接理论:连接不同元素之间的“线”,如街道、步行道、线形开敞空间,借其构建一个空间系统/网络

③场所理论:加入了人的需求、文化、历史及自然环境等因素。

图1. 城市设计的3中理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