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季羡林谈写作》读后感精选

《季羡林谈写作》读后感精选

《季羡林谈写作》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季羡林谈写作》读后感(一):书感

对于老前辈写的东西看起来会有点梗,也是自己读书少,好多典故和历史关系不清楚,读起来磕磕绊绊,不过可读性很不错,一遍读不完就多几遍,让我们挖掘冰山下惊叹。对这些老前辈写的东西,还是怀着感恩的心去读的,读的很慢,他们写的也是特别严谨,没有怎么多的无用之话,很对得起读者和自己的良心,真的是可以珍藏的书籍,就算是放在那里,心里也舒服,看着都舒坦,不像有的就是装饰品,也可以说是泊来品,只能当装饰品,看不下去,真心不想看,白花钱了,读了也没用,浪费时间,与其为了读完读,还不如挑一挑自己喜欢的,好好看。

《季羡林谈写作》读后感(二):惨淡经营

惨淡经营是我对这本书的最大印象,季老在书中多数提到。说实话,我还不是很懂这四个字的含义,感觉上有从战略上重视它,从战术上轻视它的意味。

这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书不是由季老直接写成的,而是由编辑收编的季老在各处谈到过写作的文章。很多文章要表达的内容都有所重复,可能是季老要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吧。粗粗地看了一遍,印象不是太深了,似乎要回头再翻一下。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一个有气势的结尾,这些论述我还记得,而这些也是我从小学开始就知道的事情。也许很多真理都是这样吧,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要做到还真的不容易。

对季羡林不太了解,只是感觉是个有学问的人。手头还有一本谈国学的书,待研读后可能会了解的更多些。

对于这本书,毕竟是出自名家之手,读读无妨,但是千万别以为读完就可以变成文学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季羡林谈写作》读后感(三):文得学养

基于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目的,买了这本书。阅览过后,虽有一点失望,但却收获一点惊喜,但总的来说还是惊喜大于失望。

首先,这并不是一本写作技巧书。幻想这季老能把他写作的感悟全部写出来,又或者在书里会得到他老人家手把手教你写作的结果,那是不现实的。这只是一本季老论写作的书,只是季老把他对写作的一些想法表述出来。而这些仅仅是编辑把季老关于写作或和写作沾边的收集在一起,汇成册子而已,并非季老有目的性的以“写作”为中心的论述。因此,未免令人有所失望。

但是,令人惊喜的是,对于一个从未接触季老的文集的人,从中却能感受到季老的为人,季老的治学态度,季老的人生历历程。“文得学养”是季老的一个观点,意指,文是用来载道的,作者要有深厚的学识,写出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达到“文质并茂”的境界。我用此句来形容我看书时对季老的崇拜,如此返璞归真而又引人入胜的文章,平淡却不流于乏味的表述,正是季老的功力所在。

看文能知性格,季老是一个低调的人,一个实在的人。书中所录之文,处处能见季老的自我反省和谦虚,所谓笃实敦厚。浸淫文笔几十载,细细述起事来,从容不迫,娓娓动听,所谓挥洒自如。书中对写作的技巧,有一句最为核心:“简练摩、惨淡经营、句斟字酌、瞻前顾后,然后成篇。”培养自己的写作技能,季老认为,需细致观察生活,有空背诵名篇,在简练摩中逐渐成长。

如此好文,我读得过于匆忙,可能再翻读一遍后会更有体会吧。

《季羡林谈写作》读后感(四):洗澡的时候读完的书

对这样的老先生有盲目地崇拜心理

又是相熟的朋友推荐的人

于是买了他几本书来看

在热气腾腾的浴室里面

读完了谈写作

这不是一本为了写而写的书

只是一本为了出而出的书

书里面的内容有许多是重复的

但字还是好字的

只是编书的人将季老在各处写过关于写作的文字都拿来放在一起

便成为了《季羡林谈写作》

坦白来说,这并不是对写作或人生有惊骇的影响的书

不过也许是因了阅历的关系,我才看不出其中的惊骇吧

说道帮助,那一定是有的。

时常比对着自己写的每一句话每一篇日记也好随笔也好书评也好

不要有这书中所说的弊端

自己创造的,奇怪的修辞,用起来是很得心应手的。

在学校的作文里应该叫做了病句,但是对于独立写作来说,是风格。

这些年,加上谈写作这书和其他的阅读渐渐明白,以上的话是不对的。

愿意以严肃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文学的人

首先要学会的是正确的作文方法。

就好像为什么小孩子在学校里要学习文章的起承转合一样,基础是要正确而牢固地坚持的。

这是季老告诉我的第一件事。

书的背后是摘录的话,有一句我很喜欢。

大抵是说,在没有被感动的时候是不可以写作的,不然写出来的东西就如同你当时的文思一样,晦涩而没有生气,同样也不能够打动别人。

没有写作的灵感应是培养在生活中敏感的心

而不是硬要把麻木的心捏酸,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是这一代许多人的短板。

这是季老告诉我的第二件事。

所以说了,此书不太好读,不容易进入也不容易坚持。

但是收获还是有一些的。

《季羡林谈写作》读后感(五):“炼字炼句炼篇”写好文章的三大法宝

“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这是很多写作者的理想,都想如杜甫转世,信手拈来的写出一篇好文章。可是季老却告诉我们“信手拈来的妙文是在长期惨淡经营的基础上的神来之笔”。好的文章,让人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但是其背后是写作者的一片匠心,煞费苦心。

大师已逝,风范长存。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这本书收录了季老关于写作方面的文章。他在书中告诉我们好文章就“意匠惨淡经营中”来的。需要讲结构,讲节奏,再三推敲,一丝不苟,认真的炼字炼句。

炼字炼句

大家都知道要想文章好就要有好句子,句子要好,则必须得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字眼”。书中季老举了几个“炼字”的例子。如唐朝诗人贾岛做了一首诗,诗里面有这么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写好以后,他觉得第二句里面的“推”字,念起来不够味儿,想改成“敲”字。仔细琢磨到底用哪一个字更好些。后来觉得“推”字太低沉,不响亮,一改为“敲”,全句立刻活了起来。我们现在常说“推敲”就由此而来。又如宋代大散文家王安石写一首诗,原来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他觉得不好;改为“春风又过江南岸”,他仍然觉得不好;改了几次,最后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来是形容词,这里却改为动词。一字之改,全句生动。再如咏早梅的诗:“昨夜风雪里,前村数枝开”,把“数”字改为“一”字,“早”立刻就突出了出来。从诸多合用的字中挑出这个“字眼”的过程,便是“炼字。要想写好文章,就得从炼字炼句开始。

炼篇

光是炼字、炼句是不是就够了呢?季老觉得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炼篇还要在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人们都说万事开头难,文章的开头也是要细细思量。开头好了也并不等于整篇文章都好,炼篇才刚开始。在以下整篇文章的结构上,还要煞费苦心,惨淡经营。

整篇文章一定要一环扣一环,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性。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严丝合缝,无懈可击。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都要认真对待,而且要有一个中心的旋律贯穿全篇,不能写到后面,忘记了前面。文如看山不喜平,有变化而又完整,谨严而又生动,奇峰突起而又顺理成章。

写作是新时代人人必备的技能之一了,但写作并不象大家想得那么轻松,特别是想写出好的文章。就象季老说的一样,好的文章一定是从“惨淡经营”中得来的。 “炼字炼句炼篇”就是写好文章的三大法宝。

作者简介:米米莉娅。14岁小帅哥的中年少女心辣妈。混迹网络十几年,有深度的理财达人,真诚的阅读推广人。微信公众号:财上眉梢 欢迎与米米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