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巴金的作文500字(精选10篇)

关于巴金的作文500字(精选10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巴金的作文500字(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第二篇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没有上过大学,是书籍培养他成为杰出的作家。巴金视书为老师,为良友。他从书中汲取了大量的养料,为他以后的作品铺垫了基础。巴金读书的情况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多、广、精。多是指巴金一生读的书量多,有百本小说;广是说巴金不仅读中国的文学,而且在香表哥的帮助下,读了许多国外的名著,受到国外文学的熏陶,是之博采重长;精是说巴金读书中的一个要求。他读书从不囫囵吞枣,生搬硬套,而是善于思索,善于深刻理解作品,融会贯通。读了这本书,我认为读书中心索很重要,对某一难以解决的问题,长期索绕于心,冥思苦想,这时,在外界的刺激下—或是读书,或是与人交谈,或是调动往昔的知识储备,就会触发灵感,豁然开朗。因此,勤于思索是激发灵感,开启思路;获取知识的基础,使你受益无穷。从巴金的读书经历中,可以了解他的思想发展和创作思路,从而对他的作品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我们如何读书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第三篇

《繁星》,处处呈现简约之美。

结构简:四个段落,三个层次,一句话开头,连结尾都没有。文字简:标题两个字,全文包括标点共五百余字,比小学生作文还短。内容简:三个片断,写看繁星——从前在家乡,三年前在南京,如今在海上。三种经历,三种感受,思路清,线索明。语言简:每个字,每句话,是什么说什么,简单朴实,明白如话,真实可感。

无长句,无虚语,无晦涩,自自然然,简简单单,清清楚楚。

第四篇

作家巴金虽然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他从小厌恶纸醉金迷的寄生虫生活,常常跑到仆人、马夫、轿夫等“下人”中间谈天玩耍。

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巴金家的堂屋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男女老少一个接一个地敬神拜祖,可唯独少了小巴金。在这庄严的时刻他跑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巴金正在马房里听周轿夫讲故事哪!别看周轿夫是个老粗,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但肚子里的故事可真不少。此刻,周轿夫又在给巴金讲一个新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遭遇很惨。他到过许多地方,吃过不少苦头。

他的老婆因饥寒所迫,跟着人家跑了。他的儿子当了兵,后来又死在战场上。

如今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个人现在在哪儿呢?”巴金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关切地问。

“他呀,正在一个大户人家做轿夫呢!”周轿夫苦笑了一下,慢吞吞地回答道。

“啊……”巴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这时,周轿夫抚摸着巴金的肩头,意味深长地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诚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不要欺骗人,不要亏待人,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周轿夫痛苦辛酸的经历和正直善良的品性,给了巴金很深的影响。因为这个缘故,巴金把周轿夫看作他人生的第二个先生。

第五篇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400字 给巴金爷爷的信

敬爱的巴金爷爷:

我十分感谢您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

您说,我们要让我们的生命开花结果。事实上,您也是这样做的。我十分佩服您笔下那千万字的作品,以及您那颗对孩子的热爱之心。您曾向希望工程捐款十几次,得到的稿费自己一分也不留,全部拿去捐给了贫困的学生与儿童,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书和学习。

您说,您只是一个普通人,您之所以能写出那么优美的文章,是因为您不是为了金钱和名望写作,而是为了热爱您作品的读者,为了给您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您说,钱是用来买书的。生活贫苦时,你省吃俭用,把余下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书,有了稿费收入,生活富裕,也去买书。在您偌大的寓所内,曾经到处是书。您说,您写作不是您有才华,而是您有感情。您写出如此之多的作品,不仅因为您有感情,更因为您的大量阅读,我也要向您学习,畅游书海。

生命,就是给他人奉献爱,为社会添光彩。我坐公交车时,一定会让奶奶先坐,遇到老弱病残孕,我也会尽可能的帮助他。热情的帮助是一朵花,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真诚的道歉也是一朵花。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勤奋学习,长大后为我生活的社会添光彩。

感谢您的谆谆教诲!

吴宇飞

第六篇

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四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毕业分配时,很多人为子女能分到一个好单位,到处托人走后门,然而巴金却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招呼。李小棠毕业后就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没有一点怨言。巴金90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寓所拜访巴金。当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时,陈铁迪还奇怪地问:“你怎么也来了?”

把自己的病写进小说

幼年多病的巴金,其实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都是如此。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

《家》给巴金带来家

巴金一直以“愿天下人都有饭吃”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事业而无暇顾及儿女私情。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没饭吃也要买书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俭用,他还是要买书。一天,一向依着他的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不知道家里到底有没有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巴金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

第七篇

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为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一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会随便读到一部作品就全盘接受,因为他头脑空空,装得下许多东西。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幼稚的眼睛常常看不清楚。小鸟怀着热烈的希望展翅向天空飞去,但一下子就碰着铁丝网落了下来。

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

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我不配做一盏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

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

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

“死”的逼近使人更宝贵“生”,更宝贵活着所能处理的光阴。人明白自己随时都会死去,他更不肯浪费时间,他要在这有限的余生里做好一些事情。

第八篇

激流三部曲,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家》、《春》、《秋》,我读的,是其中一部《家》。它讲述了二十世纪初期的一个封建大家族高家的故事。

高家有三位少爷,大哥高觉新,二哥高觉民,三弟高觉慧。

大哥觉新的性格与二哥三弟迥然不同。他虽然善良,却从骨子里透出怯懦。他视祖父的话为律法,却又对有新思想的青年充满同情,并给予帮助。他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他痛恨封建制度,但这该死的思想却早早的深深的在他的脑海里扎根,他虽然接受新思想的启蒙但却不敢过多的接触。他在祖父和弟弟们之间的夹缝之中生存,我喜欢他的善良,却讨厌他的怯懦,两种性格在他身上如同阴阳两极一般契合。最终,他的“不抵抗”主义却造成了他与妻子瑞钰,表妹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二哥觉民和三弟觉慧的性格倒是十分相似,但是相比于觉慧,觉民要成熟稳重得多。他们受到新思想的启蒙,勇于参加学生青年运动,热心创办刊物,宣传先进思想。

觉新的性子有些激进、叛逆,他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爱情的悲剧让他彻底觉悟,离家出走,投身革命事业!

高家,是一个旧社会常见的封建大家族,它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井然有序,但是实际上它处处遍布着黑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两个有思想、有抱负、有理想的新青年出生在此,他们没有被封建旧制熏陶成行尸走肉,而是勇敢地冲出牢笼!

觉慧最终冲出了牢笼,他挣脱了束缚,成为了真正的勇敢者、革命者!

巴金先生以成熟尖锐的文笔狠狠地戳穿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与黑暗,揭露了在温馨和睦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与险恶。此外,他还描写了在新思想的推动下,新一代青年逐渐觉醒和反抗。陈旧的封建势力虽然强势,但那毕竟已成为过去,和现代社会必然的发展道路相悖,陈旧的制度始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和遗弃,如同生物,物竞天择!

第九篇

敬爱的巴金爷爷:

看了您给您家乡孩子写的信我十分感动,我从信中知道您是带病写了这封信。其实您身为一位长辈、一位著名的作家,再加上您平时日理万机,完全可以委婉地拒绝给家乡孩子们回信,可是您却没有这么做,您为了不让他们失望,坚持带病写了这封信。

这封信字里行间透露着您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期待。您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用充满智慧的语言,让您家乡的孩子们和我都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放心吧,巴金爷爷!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一定会牢记您的嘱托,做一名珍惜时间、学习上进的好学生。

在您的回信中,您说“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可是我认为您并没有浪費时间,因为在您的观点中“开花”指人生绽放光彩,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您正是用一生的行动来证明这句话。您用智慧和爱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您不仅从没领过国家的工资,只靠稿费生活,还多次向希望工程无偿捐款……这些不都是您生命开花的表现吗?

作为一名学生,我觉得只有好好学习、牢记自己的职责,才是我这个阶段“生命开花”的表现。我时刻以您为榜样来激励自己好好学习。我很爱看书,但现在六年级了,学习比较紧张,于是我不得不每天奋笔疾书,加快写字速度,这样就能挤出一些时间来看书。读书成了我的最大乐趣。就连周末爸妈带我出去玩时,我也要随身带一本好书,这样方便我随时阅读。正因为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来读书,现在我的书柜快要放不下书了,有的书我甚至看了好多遍,它们帮我增长了见识。

巴金爷爷,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们殷切的期望,请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会像您说的那样——我们前面一定会有无比宽广的道路!

巴金爷爷,谢谢您!

无比崇拜您的小读者xxx

xxxx年11月29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