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那些无法赞美的》经典读后感有感

《那些无法赞美的》经典读后感有感

《那些无法赞美的》是一本由木叶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无法赞美的》读后感(一):那些无法赞美的东西赞美着世界

最近大家最关注的事情之一莫过于日本福岛核电站排废水事件了,除了这个事件之外,还有瓦格纳军事集团高层在俄罗斯的坠机事件,总之,每天新闻里都有各种闹心的事件发生。而这些闹心的事件也在无时无刻地锻造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我们生活中坚强的部分,还是相对脆弱的部分,我们都不得不像这首诗里所写的那样——“屈尊于世界的暴虐”。

这是一首关于赞美的诗,也是一首艰难的诗,因为赞美的前提是“屈尊于世界的暴虐”,故而赞美本身就是一种悖论。通常来讲,赞美往往和肯定有关,但是在这首诗所诞生的语境下,赞美的含义显然要比简单的肯定要复杂许多。在这首诗里,“刺”这个意象其实很值得玩味,因为当我们和“一根刺一起生长”的时候,也难免被这根“刺”所伤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刺”也是我们身上宿命的一部分,象征着那些生命中不可控的部分。

正如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在911之后写下的那首《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一样,诗人木叶也在“核酸”和“月供”并存的时代写下了这首《那些无法赞美的赞美着世界》。而这种在审视和煎熬之后的赞美,显然要比那些不经任何思索而形成的赞美更需要一种关于勇气本身的技艺。

原载于 读首诗再睡觉

《那些无法赞美的》读后感(二):那些无法言表的,或四个木叶

文/黄德海

大多时候,我们太自负了,觉得仅凭记忆就能留下朋友动人的风姿。不料,遗忘和风化总是先于衰老到来,即便彼时再怎样鲜烈的印象,转眼间便消失如沙上的脚迹。就像,如果没有这本《那些无法赞美的》,我已经快要记不起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木叶了。

说起来,这真是一本奇特的新书,因为收的都是旧作。书中的文字,最早的写于1995年,那时木叶还在读大学;最晚的写于2008年,那一年,木叶跟我说,“有些东西永远无法言表”。

这本收录旧作的新书分为四辑,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差不多正好对应了四个不同面向的木叶。

这些年,木叶以文学评论家为人所知,他似乎也认真地履行着这个角色。在那些篇幅不一的评论文章里,木叶谨慎地阅读、思考、追问、反思、商量,很少脱离文本,更绝少借别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而是体贴周全,期望从作品里掘发出什么独特的东西。

《那些无法赞美的》四辑里,只辑四清晰显示了他评论家的面向。跟近年的评论文章不同,辑四收入的文字,显示出木叶更为鲜明的个性。不用说文字风格的摇曳多姿,他对诗歌走向的认知和对诗歌品格的确认,他试图把庞大的古代诗歌评价系统引入现代诗的努力,他不断试图隐藏的锋芒和始终遮挡不住的热切,往往都能从这部分文字里看出端倪。

无论文体还是内容,辑三的文章最为庞杂,其中有信件,有序言,更多的是关于画家、诗人、作家、导演、歌星和异类人物的写照。正因为庞杂,我们能从中看出木叶一直留心的问题,他对卓越的辨认从不忘记社会影响,他对人的观看从不漏掉历史背景,他体认生的时候从未忘记死,他要识别反抗和委屈之间的界限,他试着勾勒出人生之河中那些腾起的巨浪。用木叶自己话来说吧,他“注目于生命力和创造力,注目于真相之严酷和自由之漫漶”。这,或许可以称为木叶的社会面向?

辑二主要收入的是关于古诗的文字,看起来却是崭新的。或许,这正是木叶写作这类作品的目的,他试着把自己身历的一切带入古诗词,从而把那些诗词或诗词中的一句话重新点燃,照进我们置身的这个时空。他当然知道,“一个人一生可能也擦亮不了几个词,擦亮了还会继续黯淡下去”,可是,如果连这短暂的擦亮也没有,人生岂不是太过荒芜?这部分作品,是我最爱读的木叶文字之一,他以诗心比照诗心,以巧思勾连佳句,显现出对古诗的特殊敏感和对当下的切身感受,是诗人间的灯下故人对影。

最难归类的是辑一,既有可以称为“诗小说”和“散文诗”的两篇,又有写汶川之行的纪实之作。木叶说这三篇写的是“爱与死”,或许也可以指认为那些无法言表的东西。从未经历死,我们该如何谈论?即便经历过爱,我们又如何开口?目睹了灾难现场,我们该如何写下?世间的所有事物,只要你心怀虔敬,没有一样是可以轻易赞美和言表的。那些摸索着写下那些不可言说之事的人,是文字的探险者,因为他们试着把造物的深心移到纸上。

或许,根本就用不着把木叶分成四个。无论是敏锐的评论,还是对社会的关照,无论是诗人的思通古今,还是探险者的决意孤往,最终都一起成为了写作者木叶。他聆听着古人的言语,置身于今世的潮汐,体察着人间的悲欢,然后把这一切放进自身。当这个自身开始运转,那些卓越的人物,远方的惊雷,还有那些日常的琐碎,近处的悲欢,都一一涌入笔下,化为属于木叶的文字世界。这个世界,是木叶诗歌中的那根可以渡过大海的刺,悬挂着他所有的爱,所有的欢喜,包括所有的深痛和隐衷。

任何谈论最终都意犹未尽,说得再多仍然是无法言表。关于这本小书,好像要说的很多,写出来,也不过是这点儿话。好在,有一些诗安慰着我们——

万物赤裸,一些繁琐的事物锻造着生活

锻造。将锋利移入体内。锋利。死

也是一种妥协。我点燃一支烟,重新思考

那些无,那些无法赞美的东西

那些无法赞美的东西赞美着世界

《那些无法赞美的》读后感(三):在时空轮转中看到那些为我所赞美的

这是一本充满诗意与个人感怀的随笔集,记述了作者关于那些记忆,关于那些自己在乎的和不在乎自己的一些事和一些人,有些有明确的指向,有些只承载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是一种让文字流进岁月的感觉,估计能看懂的话会很感动,看不懂就要靠一点想象力了,但大抵是很温暖的感觉,读起来很流畅很舒服,仿佛能将自己拉进记忆中的岁月,一个只属于自己记忆中的世界。

书分成四辑,在具体的内容上有明确的划分,在感情上有明显的割裂感,我的建议是选一辑自己想看的,看到昏天黑地,看到忘记自己就好了,千万不能同时看两辑,会严重影响阅读体验。

我比较欣赏的是第壹辑记述的我和刘的故事,在一段一段的经历中,我们经历着生逝循环,记忆与现实与梦境交互出现,各种虚虚实实的意向表现得很有层次感,我们并不清楚具体的指代,但这也充分给与我们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很宏大的格局缩进很渺小的情境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

第二辑谈古论今很是豪迈,用传承千年的古韵覆盖字迹换行与不换行的顾虑,那分分钟是思想的升华和诗性的绽放,品诗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手艺,在研读古诗的同时要适度的寓情于景,把古人拉过来一起吃吃喝喝一起对烛品茗,将诗中的灵性释放在自己构筑的世界中,在迷幻与朦胧中大道已成。

第三辑同样用诗性的语言解读了作者很在意的一些名家和名人,我们用文字与他们达成默契,或是亲眼去看一看他们,然后与记忆中的观感比一比,是他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成熟了还是我们可以用更成熟的语言调侃他们了,作者的有些观点我无法苟同,就像作者同样也会对我的说法嗤之以鼻一样,文人相轻,更何况我是如此粗鄙。

第四辑是作者对不同时期诗歌作品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具有启发性的文字,不仅对于诗歌,更是文学发展的一个回顾,当然还有大量的美好的流动起来的文字,我之前是从不感染指诗歌领域的,就像玩收藏的人不敢轻易涉足字画和瓷器这种充满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的门类,入门难精通更难,相信读过这一辑会对你了解诗歌艺术大有裨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