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梦的释义》读后感锦集

《梦的释义》读后感锦集

《梦的释义》是一本由(奥)弗洛伊德 著,张燕云 译著作,新世界出版的简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81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的释义》读后感(一):不知如何说

我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兴趣才看这本书,看了大半个月,白天要上班,晚上去村里的阅览室看的,只知道一点“梦是愿望的满足”还有梦见蛇就是与性有关等等,完全靠兴趣支撑才看完的!因为本要就常做一些奇怪的梦,而且我通常都会把梦记下来!“梦是愿望的满足”,但做恶梦又如何解释呢?

《梦的释义》读后感(二):哎,看看这老头子说些什么吧

即然有狠多狠多人说好。。。。我也只好败读一下了。。。。

我觉得佛氏一定是年少有为的人才之一。。。。。

大家每天都做梦,但梦与梦差距真是大了。。。。

做一个有思想的梦,做一个甜美的梦。。。。

这个题材大家都知,但能写成专著的人也只他一个。

足以说明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了。

《梦的释义》读后感(三):有关翻译

看到有人说这是新译本,但我看到新星出版社的这套书似乎都是采用以前的旧译,所以上网查了查,得到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而弗洛伊德的另一本名著《梦的解析》,最早的译本应是辽宁人民出版社在1987年3月出版的,当时的书名译成《梦的释义》,译者张燕云,第一版的印数就是12万5千册。

张燕云后来去了美国。据一位认识他的心理学界人士说,张燕云在翻译此书时,还是心理学专业的圈外人,是在翻译了这书之后,对心理学发生兴趣,到美国去学心理学的。所以,可以想见,这本书难免会有诸多纰漏,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弗洛伊德是何等饥渴,何等急不可待。………………

《梦的释义》读后感(四):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在本书中,弗洛伊德提出了前意识和潜意识概念。我们平时能够感觉到意识的存在,但这并不是意识的全部。在意识(我们可以感知的部分)之下,还存在前意识,它们可以转变为意识。在前意识之下,则是潜意识。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感觉不到潜意识的存在,只有潜意识转变为前意识,再转变为意识,我们才能感觉到。简单来说,完整的意识就像海洋中的冰山;意识(我们可以感知的部分)就像露出水面的部分;前意识就像在水面以下贴近水面的部分;潜意识就像冰山处在深水中的部分。

弗洛伊德的文字如下:

“我们把运动端的最后系统称作前意识(Preconsicious),以表示如果某些其他条件得到满足,如达到确定程度的强度,达到注意力功能的某种分布等等,在这个系统中的激动过程便能毫无阻留地到达意识之中。同时这也是主宰着自主活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前面的系统,我们称作潜意识,因为它除非通过前意识便无法接近意识……。”

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弗洛伊德《梦的释义》312

《梦的释义》读后感(五):NO

会看这本《梦的释义》,实在是意外。因为学校图书馆只有一本繁体竖排版的《梦的解析》(还是内部资料),在延吉和中心馆也没找到《梦的解析》。倒是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封面的颜色很“跳”,于是简单翻了翻,确定内容就是《梦的解析》(只是名字翻得不同)便借了。

直到看完最后的译后记,才感觉“上当”。原来书是按照英译本的《梦的解析》翻译过来,而非直接从德文版翻过来。难怪读上去,好多句子不像是从头脑正常的人嘴巴里说出来的。另外,插图也是后加的。莫名其妙,自作主张。光凭这两点,小样我就不喜欢这本书。

当然也必须要承认,基本上我就没看懂啥。这既有翻译的问题(从德文转译成英文,再转译成中文,自然失真严重),也有作者写得过于学术的问题(可能学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也未必能看懂)。

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有一结论:童年的经历会对其往后的梦境产生影响。所以,真的有些为地震灾区的孩童感到担心,希望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少留下阴影。别在做梦的时候,再反复“经历”地震。天佑!

8.5.20晚写于甘韦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