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传承与家风的作文300字

关于传承与家风的作文3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传承与家风的作文3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有人问我:“小萱,你知道什么是‘家风’呢?”我回答:“我认为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家规,风气。也就是我们小辈从长辈身上学到的各种行为。”

有份好的家风就能在社会上立稳了脚跟。我们的家风没有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讲述,只有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一)诚信

“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为人之本,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必要的。

爸爸在我眼里是一个大忙人,一天到晚有忙不完的事,但他从不忘记和我的约定。这天,爸爸和我拉钩约定明天去“茶语公园”玩。可是一早爸爸就有接不完的电话,我担心爸爸会食言,偷偷的在旁边听,突然听到爸爸说“今天不行,要不明天吧”,这时我心里偷偷的乐,说明爸爸今天真会带我出去玩。当爸爸打完电话笑眯眯对我说:“今天爸爸答应出去玩就一定去,做人要说到做到,要守信,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相信你。”

(二)孝敬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每个儿女都应尽的义务。

外婆腰扭伤住院时,妈妈就经常带好吃的给外婆,帮外婆擦身,洗脚,整日整夜陪着外婆,偶尔小睡一会儿,直到外婆出院。

妈妈回到家很抱歉地对我说:“对不起宝贝,这几天妈妈都没时间陪你。”“没关系,妈妈你让我明白什么是孝敬。”我说。“真聪明,妈妈就是这个意思,等妈妈老了你也要这样哦。”妈妈笑道。

(三)节约

节约水、节约电、节约粮食……节约身为一名小学生都应该做的。

我外公是个勤俭的老人,早餐从来不在外面吃,每次吃饭都是一句话‘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浪费’。有一次吃中饭,等我们都吃的差不多饱时,锅里还有半碗饭多。外公让我和他一起去骑自行车,骑了半小时左右,我们气喘吁吁地回来,外公拿起锅和瓢吭哧吭哧地把剩余的饭都吃了。我这才明白:外公骑车是为了更快的消化,把剩余的饭干掉。

好家风就是一盏盏灯火,照亮面前的道路;就是一块块垫脚石,渡过流言的漩涡;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生活更美好。好家风,世世代代相传。

第二篇

从我记忆起,我们家一直都是非常的干净。

因为我的奶奶总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苦地打扫我们家的卫生,并且把这种良好的习惯传承给了我。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非常的爱干净,去小饭店吃饭时不用饭店的勺子和碗,都是用自家的碗喝汤的。一到姥姥家,连她的沙发都不敢坐,因为她家的沙发已经好久了,显得脏兮兮,就算坐上了也浑身难受,仿佛千万只虫子爬上了我身上似的。

我在家经常帮助奶奶打扫家里的卫生,每天一起床就拿着扫帚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扫一遍,只要奶奶不在家,家里的卫生就全部包在我身上,每次有客人来都说我勤劳能干,不像其他孩子那么娇生惯养的。

我不仅自己很爱干净,还很爱管家里的其他人干净。有一次,爸爸回来后,由于妈妈不在家,就光明正大的拿出了一根烟,吸了起来,当时我正在家里写作业,闻到烟熏味后连忙跑了过来,发现爸爸正在吸烟,立马就说:“谁让你吸烟的,妈妈不在家了,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是吧,天天回来家什么活儿都不干,还敢往这儿吸烟,小心我告诉妈妈,让她没收你一个月的零花钱。”

爸爸被说得一愣一愣的,赶忙把烟扔到垃圾桶里面,说下一次不这样了。可上楼时又因为把衣服搭在沙发上,又被我说了一顿。爸爸被说一脸无奈,趁我不注意时赶忙溜了出去,约他的朋友吃饭去了。

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这样,虽然多少有点洁癖,但是我觉得这种传统还是利大于弊。

第三篇

好家风如春日里的一片鲜花,芳香扑鼻;好家风如夏日里的一杯冷饮,清香甘霖;好家风如秋日枝头的果实,硕果累累;好家风如冬日里的一杯热茶,醇厚芬芳。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良好的家规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我们家就有三种风:孝顺、勤俭、诚实。

我们家的“孝顺风”。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具备的传统美德。在我的眼里,爸爸妈妈都很孝顺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住在江西老家,我和爸爸妈妈生活在长沙,每到周六晚上我们家有一个一成不变的节目——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问他们在做什么,身体怎么样?叮嘱他们要照顾好自己,缺什么东西告诉我们……节假日里,只要有空,爸爸妈妈总会带着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爸爸陪着他们聊天,妈妈做很多好吃的,我们一起享受这美妙的时刻。每当这时,爸爸妈妈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深深的影响着我,犹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下,我也不再是以前那个目无长辈的愣头青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是托管老师,每天和我们这群“混世魔王”斗智斗勇,等到要下班时已经精疲力尽,还要拖地,每当这时,我都会从爸妈手中抢下拖把,让他们休息,我帮他们把地拖得干干净净的。

我们家的“节俭风”。在家里,最节俭的人要数奶奶了。每次节假日我们回老家,妈妈帮奶奶做家务时,总能听到奶奶的念叨:“淘米水不要倒掉,洗了菜的水也要留着,可以用来浇菜,还可以冲厕所。”在奶奶的潜移默化下,妈妈也变得节俭起来了,家里的洗菜水都用来冲厕所了。现在我们家的勤俭节约宗旨是: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多花。比如我要买学习用具或课外书籍,妈妈总会给我足够的钱,让我可以挑选喜欢的课外读物。当我看到同学新买的玩具露出羡慕的神情时,妈妈教育我:“买这些玩具的钱可以给你买好几本课外读物了,别和同学比吃、穿、玩,要比就比学习。”

我们家的“诚实风”。本学期数学第二单元考试,我因为粗心,居然只考了81分,班上倒数第四名,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糟糕成绩,因为担心被爸爸妈妈批评,当天我没有把试卷带回家。当爸爸问我成绩的时候,我欺骗了他,说试卷还没发。整个晚上我心神不宁,耳边总有两个声音,“向爸爸坦白考试情况,妈一直教育你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千万不能说,否则你会挨打的。”……就这样挨到了睡觉时候,爸爸来到我的房间,看着我欲言又止,我终于忍不住了,向爸爸坦白了。爸爸并没有批评我,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冠冠,考试考砸了不要紧,可一个人要是把诚实弄丢了,别人会看不起你的,那样你会生活得很寂寞很孤独的。爸爸很欣慰你能主动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鲜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清香宜人,小树在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我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更加出类拔萃。

第四篇

家风,是每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家庭文化和行为准则,是一个家庭的宝贵财富。我觉得我家的家风就是做人一定要善良。从我懂事起,爸爸妈妈就常跟我说: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因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一个温暖的人,乐于助人的人一定是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而这样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于是,善良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还记得那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冬天,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外面玩,路上下起了雨,雨点像一支支小箭一样打在伞上,发出“咚咚”的响声,刺骨的寒风犹如千万根针扎在我们已经冻得红彤彤的脸颊上。路过一家甜甜圈店时,“好冷啊,我们去甜甜圈店里吃点东西暖和一下吧。”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于是,我们都跑进了店里。

甜甜圈店里真暖和,还飘着浓浓的香味,我们几个拿出了钱,每人买了一个甜甜圈。吃完后,我们都觉得那是世上最美味的食物了,要是能再吃一个就好了,我们每人拿出身上剩下的钱,都是一块的硬币,凑在一起还能再买两个甜甜圈。正在这时,我突然发现店门外的地上坐了一个老奶奶。她看上去似乎很久没有吃过东西了。

“这个老奶奶真可怜,都饿成这样了。”一个同学说道。“是啊,她要再不吃东西,肯定会饿坏的。”另一个同学激动地说。这时,我看了看手上钱,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叫到:“不如我们把这些钱都给老奶奶让她去买点吃的吧!”大家都同意了,于是,我们一起推开店里的大门,跑向老奶奶的身边,每人把自己手上的钱放到了老奶奶的手里。

现在回想起那个瞬间,我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开心和自豪。这也许就是爸爸妈妈常说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吧。是啊,当你是一个善良的、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你给他人温暖的同时也会温暖自己。

第五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第六篇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就如粮食一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家里,也有家风,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善良,有诚信的人。

小时候,每次上学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深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故事,教育我做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导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妈妈经常教育我要诚信待人。记得有一次,我和舞蹈队一个新来的同学约好了在楼下的小广场上教她下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中午却下起了大雨,本来我把这事儿忘了,一看到下雨了才想起了约好了的事情,我赶忙穿上鞋准备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个同学没有去怎么办?妈妈问我怎么了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妈妈,她说:“你还是去吧!假如你不去,她去了怎么办?那么同学们一定会认为你是个不守信的孩子。”“好吧,我去。”到了小广场,虽然那个同学没有来,但我放心多了,因为我是一个守信的孩子。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华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 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中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 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我们。优秀的品质,就是从当中培养出来。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它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扬!

第七篇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当文学与时尚产生了关联,似乎文学创作也能产业化发展,作家也能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书店里,占据“畅销书架”的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又是通俗哲理。花样总在翻新,却大都千篇一律。那些书虽畅销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蒙上尘垢,挂上蛛网。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

这么说,我们是否就不要学习他人的作品了呢?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不够,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落于俗套。因此,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仅艺术创作如此,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方面,都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频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尝到了甜头。但是现在,我国的创新实力却比较薄弱。前几日的《文汇报》上说,上海的服务业管理照搬制造业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业起舞。在此,制造业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吧。有变通与创新,才有突破。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

第八篇

“碧艾香满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长眠于大地的诗人啊,你是否也预料到现今端午的荒凉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卧独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样光耀后世,他的清高不愿与世皆浊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了,不少人开始不断追求物质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灯红酒绿中浪费青春,在纸醉金迷中虚度年华,又有多少人解《离骚》之苦,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端午节的背后成了是人们玩乐的假期,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早已消弥殆尽,有的只不过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在漫漫华夏几千年文化中,中国文化的传承竟也会断流,是文化的缺失吗?没错,先是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主权受辱;接着清明时节议纷纷,国人庸俗,难道还要让中国的文化从此消失吗?虽说早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但对其重视程度却仅仅停留在物质之上,文化的缺失尤为重要。清明节的接踵不正是人们庸俗的体现吗?亲人在世时无暇多尽孝心,天人相隔后,花费无谓的钱财,对逝者价值何在?掩藏背后的不正是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吗?更让人心痛的是,造别墅,造名车后有掀起了纸糊苹果成祭品的潮流,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病态,难道不正与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驰,难道还想再上演一次悲剧吗?

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创新,去培育。当然,创新是以文化内涵为基础,像纸糊苹果成祭品,这种行为万万不可取,这种所谓的创新更要严厉地打击。其实韩国能够成功申报江陵端午节成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其背后也对它进行了很多地创造性发挥,将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断地拓展,为国人所吸收接纳,相比之下的我们难道不该惭愧吗?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爱护自己的文化,当他人成功申遗时再去争执,一切又有何意义,难道不觉得羞愧吗?难道我们不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吗?难道还要让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都被他国抢去吗?不!对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去继承,但同样我们也要创新,将与现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义传承下去,这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我相信,不,我坚信,中国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定会在历史的苍穹中绽放光辉,睡在水中的屈原也会会心一笑吧!

第九篇

我,很自豪出生于我们多富多采的千年之邦。这儿,拥有着恒久的中华美德;这儿,拥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儿,拥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

而我,所能做的只是拥有它,传播它,传承它。

在我的家中,除了一个年龄尚小的妹妹,爸爸,妈妈,我,皆是古风痴迷者。

爸爸素爱诗词,闲得无事,便会独自一人遛向书店,不一会儿工夫便搜罗个满箱子的书籍。然而,回家之后,又独自一人躺在躺椅,对月自酌。恰好遇一佳句,惊呼:“妙哉!”父见我闲得,又忙拉我与他观看诗词朗诵。偶见胜处,便也附和着一句。对着我们道:“我诵得也不差?”我们也只好为父亲戴高帽,在一旁鼓掌忙道不差不差。呼儿将出换美酒……呼儿将出换美酒……

妈妈对诗词的喜爱不及爸爸,但她却对古文小说颇有情趣。一日,放学回家,一推门,眼前一片灰暗,走进家门三四步,远处吊灯一闪,一缕青烟飘起。我的母亲又在修身养性,捧着一本书,不入厨房半步。我又如何能扰乱她的闲情雅致。只得顶个空肚,埋头与我的语数英物化决一死战。

我的父母如此,我亦不会与他们大相径庭。当我完成了作业,也会去书架上浏览一周。偶遇《牡丹亭》甚是好奇,便取下一读。一女子生性优柔寡断,梦中见一书生,最后日日思念此人,终因相思成疾。或因年龄所致,正值花季,素爱此类书籍。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甚爱,妙绝!

唉!我的妹妹虽诗词无法与我们相较,但在绘画上却极富天性。水墨一着,一画便可成。

我的家中,我的家人,皆由衷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虽日日接触西洋文化,但父母始终希望我们可以继续传承绵延在我们血液中几千年的文明与文化。

我爱我所在的民族,我爱我的祖国,我爱那如长江奔腾不息,永不流逝的文化!

第十篇

事物的发展需要传承,同时也需要创新,因为创新与传承是相辅相成的。传承是对旧事物的继承,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就必须要创新。在生活中,想要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传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既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又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就像我们福州的油纸伞,在我们福州人早期的生活中,它是雨季必不可少的伞具,但因为它的缺点——笨重、易损、不耐用、难修复、价格也没有优势,所以当自动伞这个新生事物出现时,它的劣势就更加明显了,很快人们就把油纸伞搁置起来,都更新换代,使用轻便、易携带、耐用、物美价廉的自动伞了,就这样油纸伞渐渐衰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可是近几年,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创新,让油纸伞这棵老树发新枝,发挥了油纸伞的另一个功能——装饰,保留油纸伞的传统工艺,绘上各种精美的图案,把油纸伞作为装饰品,体现中国风;作为老福州的象征,变成旅游纪念品……油纸伞又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在创新中获得新生。

再如我们老福州的传统小吃——百年老字号的“同利肉燕”,听妈妈说老福州人都喜欢吃肉燕,而肉燕皮的加工也属于传统手工艺,同利肉燕的后辈们在传承老手艺的基础上,既保留了肉燕的美味,又延长了肉燕的储存时间,利用电子商务这个平台和现代冷藏运输物流链,将肉燕从福州推广到天南地北。就连在上海工作的姑姑也能吃到家乡老福州的味道了。是啊,味道是传统的,创新的销售模式让福州传统小吃发扬光大,这不正是继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吗?

传承和创新是鱼与水的关系,没有了传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海市蜃楼,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传承没有创新则如只有水没有鱼,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能表现鱼的灵动和水的柔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传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也是一潭死水,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让美好的事物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