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律的力量:5分钟自控力训练经典读后感有感

自律的力量:5分钟自控力训练经典读后感有感

《自律的力量:5分钟自控力训练》是一本由彼得·霍林斯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1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律的力量:5分钟自控力训练》读后感(一):掌握自律的核心,才能使用它的力量

“自律就是做你讨厌做的事,但是做的就像你很热爱它一样。”这是拳王泰森对自律的看法。事实上的确如此,因为你能做到这点,你就能在任何事情上获得成功。同时,你会发现你的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那么,我们要如何去获得这种自律的力量呢?

在此,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自律的力量》这本书,来解开其中的秘密。

真正的自律从来不是痛苦的约束。它是通过精神上的愉悦感,去引导人们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就是通过内心深处去实现真正的自律。

本书的作者彼得·霍林斯是人类心理学研究者,同时美国畅销书的作家。他告诉读者,要学会利用自身的第二天性—自律,去克服拖延和懒惰等症状。在这整个过程中,读者是可以通过设定未来目标,学会去追求高层次的欢愉和幸福,从而轻松养成自律。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自律。

自律就是人们当下的行动要与他的人生目标或欲望一致。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成:我们想要按自己的想法行动,那么首先就要找到心中最大的目标或者欲望,让它引导我们当下的行为。

例如:以减肥为例,目标1个月瘦10斤,月底你就能穿上心仪的裙子。为了这个欲望能实现,你就会压制自己的喜欢不去品尝甜食。同时,根据这个目标,规划三天运动一次,减肥一斤。

当这个欲望对于你而言足够强烈的时候,你就会去坚持实现它 。这就是所谓的自律,也是我们后天经过努力就可以锻炼出来的一种能力。

其次,掌握自律的核心理念。

自律的理念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公式:

自律=(个人动机+积极效益)—(不适+分心)

这个公式是对自律结果的展现。如果结果是正,那么展现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反之是消极怠工的状态。

公式中第一组名词:个人动机—指的是个人的需求—原始欲望、达成的目标。比如你想要考试通过,你想要找个高薪的工作,你想要变美变瘦等。这是个人的内在动力,也是很重要的原始力量。

第二组名词是积极效益—指的是“个人动机”的这类行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比如你想减肥变瘦,好处就是身体变得轻盈和健康了,外在可以穿上美美的礼服,变得漂亮。这是一种内外都存在的、显而易见的正面力量。

第三组是不适和分心。这虽然是两个名词,但是它们是相互关联在一起。个人感觉不适了,就会导致做事分心。比如,我们备考的时候经常需要熬夜奋战。熬夜过程中最强烈的不适是就是疲劳感,疲劳感加剧了就很容易分心,看书就看不进去了,结果会影响学习的效率。

这个公式存在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只有你的动机和效益之和,远远的大于你外在的皮肉之苦和内在的精神折磨,那么你会主动去自我约束,无需外在鞭策就能实现自律。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所需所想所求,把它上升到自己的欲望或者信仰的高度。通过这个精神力量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扫除自身的拖延和懒惰等状态。自律是需要有意识去实现的一种行为,反复的操作实施,让身体去记住一切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习惯成了自然,人就不会感觉到痛苦和压力,那么一切就会向自己所想的方面去发展了。

《自律的力量:5分钟自控力训练》读后感(二):用《自律的力量》改变人生

《自律的力量》是一本本书的亮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系列直接的方法和洞察力的公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意志力并操纵行动。此外,本书还关注了人类心理状况,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自己正在克服的主要情绪、心理和生理障碍,以及打破懒惰的五步循环。

本书的作者彼得·霍林斯是一位人类心理学研究者,个人成长领域畅销书作家,拥有心理学学士学位和研究生学位。他的聪明人的轻松自律法则对于那些想要克服自律难题的人来说是非常实用的。

《自律的力量:5分钟自控力训练》这本书提供了直接的方法,帮助读者克服实现目标路上的障碍,培养延迟满足的心理习惯,着眼于未来,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从而达到自律。

该书的亮点包括:

1、了解并克服主要的情绪、心理和生理障碍。

2、了解并打破懒惰的五步循环,避免沉溺于短暂快感。

3、通过面对一系列直接的问题,迫使自己产生意识和行动。

4、利用一个有洞察力的公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意志力并操纵行动。

5、了解自己的纪律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律方式。

该书传达了一种聪明人的自律法则,认为我们难以坚持自律的根源在于缺乏对自己的深入了解。人类追求快乐、避免痛苦的本能使我们很少愿意坚持自律,因为它通常会带来痛苦或不适感。

因此,要想让自律不再成为一种痛苦的事情,我们需要从深层次改变自己。这本书通过提供实用的方法和洞察力,帮助读者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本书强调了了解自己对于实现自律的重要性。我们往往过于依赖多巴胺带来的快乐,而忽略了长期收益。通过改变对快乐和痛苦的思考方式,我们可以引导大脑为我们工作,而不是与我们作对。

其次,本书提供了解决懒惰循环的方法。我们经常因为懒惰而拖延,但这种循环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远离目标。通过找到拖延的根源,我们可以打破这种懒惰的循环,并利用理智大脑去做更多有用的事情。

最后,本书强调了明确目标的重要性。我们的目标是更好的自己,还是更好的生活方式?这个问题常常被我们忽略,但它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只有当我们真正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行动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坚持下去。

在追求成功和自我提升的道路上,自律无疑是关键的一环。然而,我们往往对自律的内在机制知之甚少。幸运的是,本书的作者带我们深入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主题,通过神经心理学的视角,揭示了自律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训练方法。它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自律的驱动力和抑制力,帮助我们理解只要我们的个人动机和积极效益大于不适和分心,自律就会变得简单。如果我们能将自律内化为习惯,那么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坚持变得更为容易。

总的来说,《自律的力量》是一本深入浅出地解析自律的书。它既不是空洞的鸡汤,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指点点,而是通过贴近生活的叙述,帮助我们透彻地剖析自己,鼓励我们自信地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它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洞察力公式,可以帮助读者克服实现目标路上的障碍,达到自律。对于那些想要提升自己自控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让我明白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所拥有的,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自律的力量:5分钟自控力训练》读后感(三):聪明人的轻松自律法则

很多人都说自律太难,特别是一些有强烈学习欲望的人。

自律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在挑战极限,所以他们往往会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

可是有一些聪明人却能够坚持自律,而且还能够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

这些聪明人都有着怎样的自律法则呢?

《自律的力量》作者彼得·霍林斯认为,我们之所以难以做到坚持自律,其根源在于我们并没有透彻地了解自己。

人类恪守愉悦原则,神经递质多巴胺影响着我们的行动,只要有可能,我们就会追求快乐,避免痛苦,这是深深印在我们的基因中的。

自律很少给我们带来快乐,大多数时候它会带来一定痛苦,至少是不适。

那么,如何从深层次改变自己,让坚持自律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

1.搞定你的大脑,让它不与你作对

这里的搞定不是我们去控制大脑,而是指让大脑去接受和认同我们的想法。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网络,它基本上是由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组成的。这些神经元通过化学反应相互交流,这些交流每天要进行近万亿次,基本上控制着我们每天的所做、所说或所想。自律特别依赖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多巴胺的“瘾君子”。我们的大脑非常喜欢它,这就使我们天生更愿意去追求能够立即产生多巴胺的事情,即使明明知道什么更有益,但如果现在能吃上块蛋糕,谁还会选择去健身房?

我们的大脑每做一个决定都是在获得快乐,避免痛苦,它天生关注当下,这让我们在选择做一些当下痛苦而会带来长期好处的事情时显得格外艰难。从本质上讲,这与自律的要求是相反的。

然而我们可以选择驯服大脑,引导它为实现自律而生。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快乐和痛苦的思考方式实现这一点。

在追求自律的过程中,我们要在每一项长期职责或义务中增加快乐,减少痛苦。

(1)决定你想要什么。

(2)盘点你的痛苦和快乐。

(3)把天平向对你有利的一方倾斜。

与其等待我们的“史前”大脑因为没有馅饼或电视而破坏我们的努力,我们不如在多巴胺的问题上略微倾斜天平,引导大脑为我们工作,而不是与我们作对。

2.理解懒惰的循环,并打破它

很多人之所以坚持不下去,是因为他们习惯了懒惰,不想去做事情。但是又想要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就只能用一种方法,那就是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刚开始坚持跑步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小插曲:天气不好,工作太累等等。这时我们就会想着放弃。但是如果我们强迫自己继续坚持跑步,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越跑越有劲。

还有很多人在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去拖延。比如说我要背英语单词,我要学英语口语等等。其实这些理由都是借口,它们都是懒惰的循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拖延的根源是什么,那么我们就能够打破这种懒惰的循环。

比如有一些人在减肥期间总是会失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想吃东西了,于是就不吃东西了,但事实上他们只是不想去运动而已。

还有一些人喜欢看电视连续剧,总是希望一集地看完电视剧就可以睡觉了。可是当电视连续剧播到一半的时候会让人想要去看下一集,这时他们就会强迫自己去看完下一集。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些行为都是懒惰的循环。如果我们能够打破这种懒惰的循环,那么我们就能够利用理智大脑去做更多有用的事情。比如你可以把手机放在一边;你可以去做一些需要动脑子的事情;你也可以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去运动等等。

3.问问你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一个更好的自己,还是一个更好的生活方式?这个问题常常被我们忽略,但它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如果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很无聊,没有动力,那么你可以问问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也许是一段稳定的关系,也许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也许是一个健康的身体……

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之后,再来制定自己自律计划。这个计划并不需要你每天都完成多少任务,只需要每周完成一件事情。

比如你想要通过看书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那么你可以将这个计划细分为:每天看书30分钟;每周阅读两本书;每本书都要有笔记记录下来……

只有当我们真的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行动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坚持下去。不要只关注自己做了多少事情,而是要关注自己真正想要得到什么。

4.自律背后的神经心理学

本书的作者向我们分析了自律背后的神经心理学,并根据这些原理提出了以下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1.诚实地评估自己所处的境地和自己的生活方式

2.深入挖掘自己真正的价值观,或者干脆与优秀的人结伴

3.建立愿景板或者进行可视化练习,时刻让自己看到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4.把重点放在你能做出的最小的、可持续的改变上

5.不要说:”我必须做“,而是说:”我选择做“

5.让自律成为日常,而不是痛苦的约束

彼得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自律公式“:

自律=(个人动机+积极效益)-(不适+分心)

只要我们的个人动机和积极效益大于不适和分心,坚持自律就会像喝水吃饭一样简单。 如果你只关注不适和困难,那么自律的生活对于你来说永远是痛苦的约束,你会始终想着逃离;如果你只关注内在需求和积极结果,那么你就总是能从自律中收获自由。这就是作者在书中强调的思维转变。

自律和习惯天生交织在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自律的最终目标。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我们就会坚持下去。

彼得还在书中告诉我们:了解自己的自律风格同样重要。

人们有两种自律风格:节制和禁欲,每一种风格都有它的优缺点。你需要了解自己天生倾向于其中哪一种风格,这能使你更加舒适,不要强迫自己成为另一种你不是的人。

这本书既不是鸡汤,也没有所谓精英人士居高临下的指点,作者的描述贴近生活,帮助我们透彻地剖析自己,并且鼓励我们自信地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你相信自己拥有多少,就能拥有多少,你和你想要的结果中间没有任何阻碍,除了你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