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无痛自律读后感摘抄

无痛自律读后感摘抄

《无痛自律》是一本由[日]菅原洋平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1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痛自律》读后感(一):我们需要对拖延说“NO”,让我们重拳出击,做一个自律的人

《无痛自律》

看看这是不是你?

一时心血来潮做了一堆的计划,好像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什么时间点完成什么,自己都做得一清二楚。花了一天的时间做了一个计划,脑子里想象着明天这样美好的场面。直到第二天的到来,才发现赖在床上的你,似乎早就忘记了这曾经的壮志。

在面对纷杂的事情的时候,自己内心早就做好了分类,在事件上,当我们正式面对的时候,这个什么时候做?那个什么时候做,让自己的脑子乱了套。导致事情没有完成,自己的拖延症反而越来越严重。

这样的事情一直循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导致对事物的感知都降低了,让自己也提不出多大的兴趣了,好像感觉一切都是枉然。也就容易自我放弃了。

在《无痛自律》中,列出了各种类型的拖延人物类型,可以让你找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这8类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睡眠不足,过度兴奋,任务安排不当”等等,你想想你是这样的吗?

在《无痛自律》中,作者给出了所有类型通用的预防拖延的实验,那我们该如何做?

1-把“但是”也许换为同意会更为好些。

把“又搞砸了,下次一定”换为“啊!有意思!”

2-当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了之后,请远离你的手机,把你自己和喜欢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提高你未来的积极率。

3-我们也许不需要有多长的时间一起去坚持,也许可以坚持四天看看。

4-自己情绪受挫在哪里?我们需要找出问题。(想想你任务没完成的时候,是因为什么事情阻止了你。)找到你拖延的时间点。

5-身体的习惯性的反应是我们某一个事物坚持做下来的结果。我们也要弄清楚这样的行为习惯的原因是什么?

6-早上起来也许一起来就可以选择工作,让我们的大脑保持清晰。

7-把外界的干扰都忽略,一切都从“先做了再说”

这样的通用法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行为,我们需要对拖延说“NO”,让我们重拳出击,做一个自律的人。

《无痛自律》读后感(二):0失败搞定拖延症,8种类型对症下药

拖延症已经成了职场普遍疾病,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

市面上治疗方法比比皆是,总是觉得有点治标不治本。

用的时候好像有效,明天还是照样拖延。

没有人想过被动挨打的生活,谁都想轻轻松松,“一切尽在掌握”。

【日】菅原洋平这本《无痛自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作者深入剖析了八种类型的拖延症患者,并针对每种类型给出了解决方案。

最妙的是,你甚至有可能根本不需要看到解决方案那一部分,仅仅是在分析自己问题的过程中,就能自己把问题解决掉。

类型1教条型——列出了堆积如山的待办事项,却一个也完不成。

类型2跑题型——一想到什么,就马上放下手头的事,转头去做刚刚想到的。

类型3按部就班型——时间都花在摸索做法上了。

类型4好逞英雄型——截止日期迫在眉睫了才开始行动。

类型5偷懒型——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做些有的没的。

类型6单一任务型——总是先做那些一时半会儿做不完的工作,不知道如何妥善安排工作节奏。

类型7求表扬型——满脑子都是完成工作之后的奖励。

类型8嗜睡型——什么都不想做。

作者根据拖延症患者到底是“想得多”还是“做得多”划分了8种类型。

当然,理想型就是处理的事情多,但是人并不过分焦虑,也就是五角星那个位置。

2和7都是手脚利索型,2就是想得多、计划的事情多,7就是哪里给刺激去哪里,总体上都是表现为“乱七八糟”。

1、4、5都是做的事情不特别多,但是勉强可以完成基础任务。1就是想得多,反而耽误了做事的时间,5就是别人忙他也忙,周围没人了他就想偷懒,4就是挨到deadline,拼一下,能完成。

6、3、8都是做的事情很少了,6是只能卯着劲做一件事,通常做的还不是最应该做的,3是“拨一拨动一动”,8是也不想也不动,嗜睡型。

你是一种或是几种,其实都没关系。

重要的是,在这个自测的过程中,我们重新描述了自己的行为,并找寻问题的所在。

以前只知道自己是拖延症,总是做不完,总是很焦虑。

每天过完,都会说“今天什么都没做……”

但是通过看这个自测表,我们就可以学着从另外一个视角,审视自己身上的问题。

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只会说“今天啥都没做”了。

这一步,也为之后的“对症下药”做好了铺垫。

无论你是哪种类型,基础配置先到位,按照作者的建议,小实验先做起来。

让调整自己行为这件事,变得“有意思起来”。

实验1:看到建议或者听到别人的建议,不要张嘴就说,“但是……”,改成说:“同意!那么,如果这样的话,要怎么办呢?”

实验2:事情做的不满意,拖延症没改掉,不要说“又搞砸了,下次一定……”,而要说“啊!有意思!”

实验3:不要一忙完,就玩手机,调整为,做完了该做的事之后,和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待在一起。

实验4:每做一次新的改变,给自己四天实习期,先试试看。

实验5:之前没有做到的事情,要拿出来分析,看看是哪个环节受挫。

实验6:不要觉得拖延是情绪问题,无从解决,把“感觉”和“情绪”区分开来。

实验7:找到自己拖延的真正原因

实验8:前一天晚上把工作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早上一起来就工作,而不是再花时间准备。

实验9:把脱口而出的话咽下去,先做再说。马上做起来,好过唠叨、嘟囔。

实验10:分析自己拖延开始的时间点,而不是只会说“不知不觉就拖延了”。

八种类型的拖延症,有不同的成因,也对应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行为模式,

作者就针对每种类型,都给出了对应的调整小实验。

针对个人特点,有的放矢,才更有效。

拖延症的产生,是因为我们放不下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不断地给自己加压。

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要过度的追求每个行动的成功或失败,而是注意观察、收集信息,也许下一个行动会更轻松。

《无痛自律》读后感(三):找到拖延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让你变得更自律

在当下拖延症非常普遍,没有干劲/萎靡不振/效率低下/总是跑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什么是拖延?导致拖延症是一种心理机制:对痛苦的回避和对掌控感的需要。我们害怕学不会,这个问题太难了,所以我拖着不去做,而且当我们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会失去掌控感,我们解决不了,这个时候也会变得拖延。

那么如何摆脱拖延让事情变得更高效,让自己变得自律?本书通过三步,帮你实现无痛自律:

——第一步:拖延型大脑自测

——第二步:找到自己所属的拖延类型

——第三步:对症下药变高效

8种拖延类型|10个通用实验|每种类型7~9个针对性实验。“打造一处没有杂物的工作环境/提前计划好面对诱惑时怎么做/冲动做决定前呼吸6秒/每小时补充180毫升水分……”轻松有趣的小实验,利用大脑惯性,合理分配脑力,就能发挥大作用。

这本小书可以说是非常简单易懂,而且容易上手。能够精准的找到我们的拖延类型,并利用轻松的小实验帮助我们改变拖延。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完全没有压力。

8种拖延类型:

1.教条型

2.跑题型

3.按部就班型

4.好逞英雄型

5.偷懒型

6.单一任务型

7.求表扬型

8.嗜睡型

由于篇幅问题,接下来我着重介绍一下前4种拖延类型,并告诉大家应对拖延的建议,同时针对性的对特定问题进行介绍。比如,对于开始一项新工作感到抵触怎么办;难以保持专注怎么办等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教条型拖延

教条型拖延就是列出了推积如山的待办事项,却一个也完不成。就是列了一堆待办事项,写了长长一条,因为要做的事太多了所以完不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就要从我们的大脑特征说起了。

1、大脑特征

明明知道该做什么,但就是拖着不做。因为列出的待办事项太多了,看着工作量非常多,光想想我们就会觉得累,更别说去实际行动了。就好比,你替换下来一屋子的衣服,等有一天你要去洗的时候,打开门一看,密密麻麻,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

对于工作也一样,当你看到一堆要做的事情,就已经打退堂鼓了,不知道该做哪一件。具有教条型拖延症的人,总是会说:“不做不行啦”,却又总是因为什么都没完成而苦恼。

请大家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种症状?其实我们的大脑会根据我们的行为作出预测,如果我们总是在心里说,“不做不行啦”会给大脑一个暗示,我不得不做这件事情,同时又不去行动,那么大脑就会产生一种疲倦感,也不能修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偏差,最后导致什么都不做。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5点方式:

1.完成该做的事情之后,口头描述一下自己做什么了。这样可以强化做这个行为,告诉大脑我行动了,这样就更容易接受要做的工作。

2.不在工作环境中推放杂物。因为杂物会影响我们心情,而且造成混乱。当你需要找一件东西的时候,往往会找不到,增加大脑的负担。

3.创造便于行动的动线。

4.不要想还有什么没做,想想明天要做什么。这样做的目地是避免因为事情多而影响行动力。

5.在说“不做不行啦”之前,先确定好工作场所,需要的物品等。这也是为了减轻大脑负担,避免无效精力消耗。

2、特定问题

接下来我们说说,教条型拖延症中的特定问题,也就是本书提到的一些小实验。作者在书中提到了7个小实验。我简单来为大家分享其中2个比较常见的。

第一,目标不对。将“列出待办事项”和“逐一画掉清单上的事项”作为目标。有教条型拖延症的人会觉得把待办清单上的事处理完,能让自己获得成就感。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看不到已经完成的工作,一心只想要赶快完成下一项工作。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完全体会不到这项工作带给我们的提升。而是会沉迷于列出更长的清单,然后想办法尽快都画掉,可做的事情还是推积如山。

所以,不要以画掉待办清单上的事项为目的,试着用语言描述“完成这项工作之后会怎么样”,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自己看清这项工作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价值,自己的能力有没有提升。

第二,抵触新任务。我们的大脑有有一个特性就是害怕麻烦的事情,而增加新任务对于大脑来说就是麻烦的事情,所以我们遇到新的问题或者比较困难的事情就会心跳变快,呼吸急促。这也就是我们会感觉到不安和抵触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新的行为穿插在日常的行为之间,让他们成为习惯,大脑和身体就会变得稳定,恢复稳定的心情和状态。

02跑题型拖延

好,我们说完了教条型拖延症是怎么回事,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跑题型”拖延症。顾名思义,跑题就是一工作就跑题,结果什么也做不完,从而导致拖延。也就是说,要工作了,但是想到我还有衣服没洗,就会马上停下来去洗衣服,这就是跑题。

1、大脑特征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那什么是多巴胺呢?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用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在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和信息传递有很多条不同路径,每条路径叫做一种“通路”,把不同通路连接起来,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但是如果多巴胺大量分泌又马上消失,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失控了。该做的事情明明可以立即处理,可是转眼注意力又跑到了别的地方,像这种半途而废、事情做一半,那么我们的多巴胺就会马上消失。

因此,预防跑题型大脑的对策有5点:

1.决定好一天中最先做什么,并坚持完成这件事。

2.准备一个抵抗诱惑的方法。

3.缩减工作量。

4.留意自己的冲动行为。

5.不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2、特定问题

一到关键时刻就败给诱惑。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事先确定面对诱惑时要怎么做。诱惑无法预测,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做好预防。

面对突然遇到的突发情况,要提前想好对策。就拿饭局来说,可以事先固定套话:“抱歉,已经约好与家人吃饭,下次再叫我吧。”或者提前离开,避免出现在可能被邀约的场景中。

那如果是工作遇到诱惑,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避免诱惑。比如,跟自己说:“现在正有灵感的时候,一会儿忙完再说吧。”或者“直接断掉网络,不去看手机,直接工作。”

03按部就班型拖延

按部就班型拖延就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而变得拖延。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别人安排工作给自己。面对要独立负责的事情,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也就是说,按部就班的人过分依赖工作指导,为了摸索做法而在准备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总是忧心忡忡、小心谨慎,容易疲惫。

1、大脑特征

由于从各种媒介接收到的“没有实感的语言信息”太多了,因为他们行为抉择上往往依靠语言信息,而缺乏感官信息。当基于身体感觉的感官信息不足时,大脑就无法规划具体的行动。

那么对按部就班的大脑特点,我们有什么对策呢?作者分享了5点:

1.制定以自己为核心的行动计划。

2.不要在准备工作上花费过多时间。

3.不要为还没有出现的失败担忧,不要被他人的语言所左右。

4.感到不安时,试着向自己或身边的人汇报一下工作的进展。

5.积极应对突然出现的工作。

2、特定问题

误区:别人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应对方法是确保工作自始自终都在自己的主导下进行。很多按部就班的人接到一项任务的时候,如果对方没有交待具体的做法,就会不知所措。他们非常在意上司和家人的意见。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有事无巨细的指令,毕竟老板发你工资是让你解决问题的。

大家一定听说过“心流体验”。当自己能够主导自己的任务时,我们就容易产生心流体验。心流体验往往是不经意之间的,“当我们进入心流状态时,对注意力极度集中的需求就会增强,缓慢而大量消耗能量的外部系统(即有意识的活动)会被更快、更高效的潜意识活动(即内在系统)所取代。

当然,如果你确实不清楚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可以像交代你认为的人确认,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这样问:“我是这样考虑的,您觉得可以吗?”

选择一项不涉及别人看法的工作,试着从头坐到尾独立完成,或许有不一样的效果。

04好逞英雄型拖延

这种人的特点就是不到最后一刻就没有干劲儿,从而导致拖延。这种类型的拖延我们很常见,很多职场中的朋友都有这样问题,因此,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类型的拖延怎么解决。

1、大脑特征

他们会有一种心态,因为自己能够在截止日期完成工作,所以也不着急,觉得“还来得及,问题不大”,然后拖延。直到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开始工作。但是到这个时候他们又会觉得痛苦,焦虑,好不容易完成任务了,等过段时间,还是重蹈覆辙。

那么他们的大脑有什么特征呢?就是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临近截止日期时交感神经异常活跃,就意味着工作正在稳定推进中。但事实上,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反而会让我们工作效率越来越低。

通常情况下,只会在我们受到强烈刺激,或者非常紧张的时候,交感神经系统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具体来说,交感神经系统活跃会导致代谢加速,人体体温升高。同时,身体还会释放一种叫皮质醇的压力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导致心跳加速。造成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持续紧绷。

当我们因为反作用,也就是因为着急赶快完成工作,变得焦虑而进入消极状态的时候,就会消耗我们大量的能力,原本能够轻松完成的事情就会变得拖延。

那么遇到这种类型的拖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作者的建议是:

1.事前预估工作用时,事后记录实际用时。这样可以合理安排工作计划,避免到了截止日期才开始工作。

2.让行为保持连贯。

3.不要工作开个头之后就扔在一边。要做好计划,逐一完成每个小任务。最好把它放在明显的位置,以防自己忘记,

4.不要盲目乐观。

5.适度健身,让身体变得轻盈。这样做可以稳定行动力,预防自己身体不想动,提升干劲儿。

2、特定问题

很多人遇到问题,会觉得自己能完成,直到没时间了才说完不成。这样会让领导觉得你逞能,而且影响整个团队的进度,让领导觉得我们是一个不靠谱的人。

作者认为,遇到问题要跟领导及时沟通,然后努力去做。提前预测可以抑制大脑因为自我保护而出现拖延。而且还能够挽回损失,还不会影响对工作的热情,让工作变得更顺利。

当我们能够提前告诉对方,并尽量变更后的截止日期之前完成工作,后面的计划就更容易制订,也不会丧失干劲儿。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提前通知,提前预测,以防突发情况。

书中还介绍偷懒型拖延、单一任务型拖延、求表扬型拖延和嗜睡型拖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改变,书中的解决策略比较简单易行,希望大家可以试一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