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话说端午节作文300

话说端午节作文300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话说端午节作文300,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农历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听了我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端午节这个字的由来有了一定的了解呀!

再讲讲端午节的由来。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划龙舟等风俗。

赛龙舟的场面十分壮观;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悠然神往赛龙舟的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开始了。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只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河水中飞来飞去……

吃粽子的情景更是让人历历在目,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精致无比的粽子吸走了我的目光,看得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剥下了绿色的皮,便露出了洁白的身子。晶莹剔透的糯米,酥酥的肉,在墨绿色皮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

端午节,美好的节日,更是我们中华人们的节日。

第二篇

古时候,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用舟将被叶子包起来的米饭,运入江中,不让鱼儿吃他的尸体,因此,有了端午节,也有了“赛龙舟”“吃粽子”这两大习俗。而我,作为华夏的子女,却只会吃粽子,不会包粽子,自觉惭愧。于是,我决定在这次端午节向爸爸学习包粽子,做一回中华传统美食——粽子。

早上,爸爸买来了粽叶,洗刷干净,泡好米,准备好了蜜枣和腊肉,找来放粽子的桶,准备教我包粽子。首先,我照着爸爸的样子,拿起两片叶子,卷成带柄的漏斗状,然后用大勺子舀一勺米放进去,注意别塞太满。再塞一颗枣子进去,用多出来的叶子盖住,再把两边多出来的粽叶折下去,最后用白线捆好,就大功告成了!我观察了一下包好的粽子,发现它有4个角,6道模糊不清的边。一会儿,蜜枣的包完了,我们开始包肉的。与蜜枣的不同的是,肉的用的是酱油泡的米,用红线捆。不一会儿,肉的也包完了,我向桶里一看,哇,足足一桶半唉!

中午,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嘴里香,心里也香气四溢。

第三篇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阵阵儿歌声传入耳中,又到端午节了。

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就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

端午节的习俗可多了。端午节那天,孩子们的脖颈、手腕或者足上系上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称长命缕。各家要插“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我们家在端午节是这样过的:一大早,我、爷爷和弟弟一起去采艾叶,插在门上,然后妈妈帮我和弟弟洗了一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还用雄黄酒在我和弟弟头上写了一个王字,再在手上和脚上系上五色丝线。中午,爸爸请来很多亲戚来包粽子。包好放在锅里,再在锅里放上一些鸡蛋一起煮。到了晚上粽子煮熟了,亲戚们就在一起吃粽子,喝酒,大家热热闹闹、开开心心过端午节了。

第四篇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的粽子,外婆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可妈妈的手艺却很一般,我暗暗想,我一定能给他们包一次最好吃的粽子。

五月的第一个星期五,我们学校正好有一个活动就是包粽子。前一天晚上,我兴奋得十二点才睡第二天早上,我六点二十分就起了床,我迫不及待的坐上爸爸的车赶到学校。

刚走进教室,看见老师把包粽子要用的东西摆好了。我一边想着外婆包的过程一边开如行动起来。我先把芦苇编成型,再把糯米放进芦苇里去,然后我再把腊肉放进去,接着把蜜枣放进去包好,最后用线扎起来。提着刚包好的粽子,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这时,有很多同学也包好了。老师就把我们包的粽子煮好了。大家吃是太美味了。

回到家中,我与爸爸妈妈说起中午包粽子的情境,我还口水直流。我爱这个快乐的端午节。

第五篇

端午节为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午日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在五月初五这天,众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相关,例如:在这一天,用红、黄、蓝、黑、白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手腕或足踝上,叫作长命缕。每家还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在南方,端午节还要吃“五黄”黄鱼、黄瓜、鸭蛋黄、黄豆粽子和雄黄酒。

吃棕子、赛龙舟也是端午的重要习俗之一。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眼看祖国被侵略,便跳入汩罗江身亡,百姓们拿出饭团,投入江中,说让鱼虾蛟蟹吃饱了,不去吃屈原的尸体。慢慢的,饭团发展成了今天的粽子。如今,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有吃粽子的习俗来记念屈原。

作者:刘宇航

第六篇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吧!唐玄宗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就为我们介绍了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与盛况,已近仲夏的时节,白天在悄然变长,盐与梅已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林中倾倒,想想就无比畅快,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美食等着我们。

端午节,又有“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五月节”……之称,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因为“端”有“开端”、“初”的意思,再加上农历以天干纪年,五月又称为“午月”,合在一起就是“端午”。

之所以,人们要把五月初五那天设定为端午节,还是那个大家最耳详能熟的故事。屈原本来是楚怀王的大臣,力主富国强兵,联齐抗秦,一度颇受重用,但因此在朝中树敌,不断被进谗言,后来反遭流放。眼见朝政败坏,屈原忧国忧民,写出《离骚》、《九歌》、《天问》等脍炙人口的楚辞。后来秦国攻陷楚国首都,屈原痛不欲生,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投江自尽后,楚国渔民纷纷驶船来回于汨罗江打捞,为怕水中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不但敲锣打鼓,还把饭团等食物投入江中喂食。后来为了祭祀的屈原,又怕蛟龙把饭团吃掉,于是人们把煮好的糯米饭放入竹筒后再投入江中,其后逐渐演变用叶包成粽子。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目之一,又一说,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民间就有早过端午晚过年的说法,在人们心中,这是过完年后第一个盛大的节日。

为了除厄避疫,家家户户在端午节都会扫除庭院,并把菖蒲与艾草绑成一束,悬挂于大门旁或屋檐下。讲究一点的,还会加上山丹、榕树枝叶、蒜头及榴花,与蒲艾并称为“天中五端”。

端午节的时候,龙舟竞渡必不可少,每年端午时节,著名的武汉东湖也会举办龙舟比赛,号声响起后,船上一人敲锣打鼓,船尾则有一人把舵,其他的选手坐在船的两侧奋力向前划船。龙舟竞渡,从古代的祭祀仪式,逐渐演变为今天最重要的民俗竞技活动,也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端午节的重头戏还是包粽子,粽子始于春秋时代的“角黍”,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到了东汉末年开始才有了现在最普遍的四角形锥形粽。粽子在晋朝正式成为端午节的主食,其后粽叶,粽馅与粽子的形状因地不同,有了五花八门的发展,种类与口味极为繁多。中国北方偏爱简单的甜粽,而南方则是甜、咸都有丰富的口味。而我最喜欢吃甜粽,豆沙馅的,蜜枣馅的,就算最基本款——清水粽加白糖,我也一样爱不释口。

在我们老家,端午节又叫女儿节,到那天,出嫁的女儿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和老公一起回到自己的娘家陪父母过节,一起挂长达2米多的盘香,一起包粽子,摘艾枝、菖蒲,将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艾枝扎成一束束的挂在门口,以示祈福、辟邪,能干的外婆还为外孙、外孙女们缝制香包,做虎头鞋,这一天,让女儿尽自己的孝心,让老人得以享天伦之乐。从前,妈妈小时候每年都会跟着妈妈和我舅舅一起去她姥姥家,现在,我也会跟妈妈去我姥姥家过端午,看着姥姥见到我们时开心的笑容,为我们准备的各种美味,更让我感受到浓浓的家的味道,中华传统的味道。

第七篇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国的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所以也叫诗人节。(我和端午节也有着很大的渊源,因为这天是我的生日。)我们家乡的风俗主要有:插菖蒲和艾叶,还有吃棕子。有的村庄活动比较丰富的,还有赛龙舟。

端午节的当天,一早爷爷便到田里割回菖蒲和艾叶,用红绳绑在一起,插在自家的门上,象征着驱魔辟邪。妈妈还会用艾草业烧上一大锅艾草水,瞬间,家里四处弥漫着艾草的香味。就着艾草洗澡,象征着大人洗了强身键体,小孩洗了健康成长。

我们家乡端午节的重头戏是包粽子和吃粽子了。一吃完午饭奶奶和妈妈就忙开了。妈妈把淘好的米,切好的肉,泡好的红豆和花生等原料全部端上桌子,到时候你用什么样的料取决你想包什么样的粽子了。奶奶把绰过水洗好的棕叶拿上来,她们便开始正式的包粽子了。只见奶奶熟练地拿起两片棕叶一卷放米,两只手往中间一捏,拿根线一绕,只见一个漂亮的四角粽子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奶奶的动作一气呵成,看的我眼花缭乱的。但是妈妈的包法就不一样了,只见妈妈拿起一片棕叶打了个小卷儿,放上米,妈妈单手压住打卷的尾部,用线一扎,只见一个精致的三角棕子出现在我的眼前,不一会儿在两位包棕大将飞快的速度下,粽子很快就包完了。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你们包的不一样?”“那就要看你这个小馋猫想吃哪一种粽子了。”妈妈指着我的鼻子说道。“哦!原来她们包的馅不一样。”我恍然大悟。

端午节在我们一家包粽子,吃粽子的愉快氛围中度过了。我好期待下个端午节的到来。

第八篇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说起端午节,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宋代大诗人文天祥的巜端午即事》早已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龙舟节等等。端午节源自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相沿迄今。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挂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是为了压邪。

在端午节时,人人都要吃粽子。粽子有很多种馅,比如:绿豆,红豆,腊肉……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南门人喜欢吃甜粽子,而比方人却喜欢吃咸粽子。南方人还有一种吃法,就是配一个咸鸭蛋。有时把咸鸭蛋蛋黄包在粽子里面呢。

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艾叶,一是为了压邪,二是为了驱蚊虫。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在端午节时,把艾叶放在开水里煮,然后把小给小孩泡澡,整个夏天小孩身上都不会生痱子。

古代时,到了端午节,人们都要吃"五黄","五黄"指的是黄瓜,黄豆,蛋黄,黄鳝,雄黄酒,当时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五黄,一红。""一红"指的是红汗菜,是清热解毒的。巜白蛇传》里曾经写过,白素贞喝了雄黄酒之后,现出了蛇的原形。所以,古人们就认为雄黄酒可以使蛇虫现出原形,可以压邪,让蛇虫都害怕。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在这端午佳节里,愿天下人们健康,喜乐,平安!

第九篇

五月五日是端阳,龙船下水闹罗江。

朝拜屈原一炉香,年年五谷用船装。

这首诗是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端阳也就是端午节,在各地的风俗都不一样,但划龙船和吃粽子都是一样的。这可是有来头的故事,和屈原有关。

相传,在屈原跳江后,人们为了爱戴和保护他,怕他被江里的小鱼小虾吃掉,就往河里扔包好煮熟的粽子,吸引小鱼小虾们去吃,以此来保护屈原的身体。

从此就把五月初五这天,定为端阳节,用包粽子,划龙船和放置艾草等形式来怀念屈原。长久以来,每个地方每年都在这个日子里纪念屈原,但是形式上有所不同。譬如苏南地区会喝雄黄酒,包括浙江也是。而我们南京,在这样一个日子里,是一定要全家人齐坐一起,吃“五红”的。

什么是五红啊?妈妈告诉我说,在南京“五红”就是烤鸭,咸鸭蛋,西瓜,苋菜和小龙虾。听起来不错吧,是的,有荤有素,还有水果,搭配的多好啊,关键是颜色上还都是红色的。烤鸭皮是红色的,咸鸭蛋黄是红色的,西瓜壤也是红色的,苋菜炒炒也是红色的,小龙虾一下锅就立即变红色啦!听的我直流口水。

每年端午,我们家都会买来艾草放置在大门口,吃上五红过端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过端午的啊?

第十篇

家家户户飘起了粽香,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来临了。

提到端午,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楚大夫屈原了,当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绞,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着石头投入汩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的老百姓听说后,纷纷划着小船来打捞他,但也已经晚了,于是每年的端午节便有了划龙舟的习俗。老百姓们怕滚滚汩罗江里面的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便往江水里投放粽子,让里面的鱼虾吃饱了,就不再吃屈原的遗体。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除了屈原这个流传最为广泛的说法,还有人说是用来纪念伍子胥的。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当然也有传说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相传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曹娥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还有听说端午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发展起来的,在先秦时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五日是恶日,五月初五,五毒并出。《吕氏春秋》中《仲夏记》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五月初五为恶日,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以避疫。直至民国时期,社会上还有“躲端午”的习俗。

端午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逢端午节,人们便会聚在家里,进行食粽子的活动,三角形的粽子像一座座小山。然后,大家去划龙舟,列着长队,跳上龙舟,空气清新,风景秀丽,自然让人神清气爽,满面春风。

端午佳节再次来临,家家户户飘起粽香。愿大家过一个平安美好的端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